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界,咒骂ERP的人与赞颂ERP的几乎一样多,有时甚至就是一个人,只不过前后迥异。是的,ERP的光环越亮丽,一旦“破灭”,就越显得惨淡。而能够“拯救”ERP的,究竟是软件商,还是客户?
ERP:增效,还是减效?
某外国一家大型服务性公司决定实施ERP,引进了市场上最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聘请了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来负责实施,又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层层培训,光加班费就付了不知多少。经过了数月的准备与调试,系统终于上线,一线服务人员原来每天业务需要而必须打开的三四个系统,现在全都整合进一个系统中,再也不用按“Ctrl”+“Tab”键在系统间切换;过去需要不少手工的半自动业务,现在只需轻点鼠标便可操作。
可没想到的是,尽管新的系统有诸多先进性,上线后公司服务水平反而出现了下降,顾客的平均等候时间更长了,一线员工觉得还是“Ctrl”+“Tab”比点鼠标速度更快,导致怨声载道,普遍反映还是旧的系统好学好用。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常州一家服装企业身上。在花费数百万元上线ERP后,发现虽然有了自动化的界面,但工作量好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原因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数据。看到通过ERP提高效率的目的没有达到,员工们不免都有些失落。
这样的事例其实并不是偶然,很多企业都有同样的经历。由于实际实施效果与预期的相差太远,由此丧失了对ERP的信任,这样的人决非鲜见。
然而,上述现象其实很正常。对于一般人来说,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变革,总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想当初电子计算器传入我国时,就有不少专业人士觉得它不如算盘打得快,可能至今还有部分人更习惯使用后者。而ERP所改变的,可不仅仅是一些技术和使用习惯,它对于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甚至企业文化都会有革命性的影响。德勤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ERP资深专家Clive Weightman就曾指出:“有时候企业一半以上的后台交易系统被替代,从而影响到90%的业务流量。因此,项目上线后随之而来的适应期是不可避免的。”他进一步指出:甚至那些在实施阶段非常顺利的项目,也无法避免新系统启动后的适应期。例如:交易处理效率可能从98%下降到90%,处理销售订单或者货品入库的速度都有可能减慢。
对于变革的适应期是客观存在的,其负面影响是可以改善的,但这个阶段却是不能跨越的。了解了这一规律,企业对于ERP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持久的耐心。
上线:终点,还是起点?
“上线”,被一些实施ERP的企业看作是完成的标志,经过了上线的庆典,ERP项目基本大功告成,为此专门成立的项目团队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然而既然存在上线后的低潮,说明系统运转正常并不代表ERP已经获得了成功,如何成功地应用系统,事实上比系统上线要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有分析指出:ERP项目30%的挑战来自技术层面,而其余的70%则来自人员和流程。技术的调试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但人的适应则不然。你可以强迫人们使用新系统,但得心应手却是强迫不来的。缺少了人的因素,再好的技术设备也只是摆设,不但大笔投资成为浪费,效益可能反而不如没上ERP的企业,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于国内某些重型工业中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ERP所蕴含的先进管理思想,意图通过引进ERP系统对本企业的管理进行大的提升。而这,首先就需要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转变。因此,不仅在上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线之后仍需通过适当的培训、教育、沟通和推动手段,解除员工的抵触心理,让员工尽快度过适应期,让ERP尽快发挥应有的效用,这是每个实施ERP的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何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永续的过程,并非上线ERP就一劳永逸,无论是系统本身还是业务流程,都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所以,系统的上线,应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投资:短线,还是长线?
上线后遭遇低潮,这让企业领导们如何评估ERP的效果?尤其对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每季度都要公布财务报表,如果业绩不升反降,管理层该如何让股东相信信息化的巨额投资是值得的?
其实,每一次谈起ERP的回报,软件厂商都会表示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作为一个良性的企业,即使不上ERP每年也会有一定的成长,难以严格界定哪些业绩增长是ERP带来的,哪些不是。而在ERP实施的前期,又往往是困难大于收益。这对于注重短期绩效的领导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但是,ERP从来都不是短线投资。作为企业领导,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之前,至少要先搞清楚ERP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上ERP,它能为我这个特定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大约需要多久整个项目才能基本走上正轨,到什么程度效果才能显现,在实施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管理的提高是否值得我投入这么多资源和承受这么多风险……ERP不是形象工程,不是附庸风雅,不能因为世界500强都上了ERP我也必须上,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说明时机未到,还不如先做一些回报更好的事。而一旦下定了决心,在实施时就要一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沟沟坎坎,都不能摇摆不定。
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都知道,在日出前的一段时间,是气温最低、也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但当渡过黑暗之后,太阳升起,大地一片光明。实施ERP同样如此,业内人士总结出一条“ERP幸福曲线”:当项目到了谷底,就会开始另一波的上升。关键是要坚持过最难熬的时光。
而这种坚持,当然不是盲目的忍耐,而是寻找导致低潮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而信心与方向,则是不能变的。
本文开头所说的两家企业,就都守得云开见月明,很快渡过了适应期。那家外国公司,尽管经历了数度起伏,但最高决策层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新系统,渐渐地员工也发觉还是一个手指比两个手指更容易,于是认可和接受了新的系统,一度下降的服务水平迅速回升并超越了过去,原本就相当不错的公司业绩、声誉都跃居同业前两位;那家常州的服装企业先期上线的部分模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购订单出错率下降为原来的1/3,消除了订单的重复输入,订单合同的会签周期缩短了数倍,物料的发放和接收出错率下降了50%,产品成本分析统计进一步精确和细化,库存的信息准确率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这样的成绩,仅靠企业自然成长是不可能达到的。
幸福,一定是先苦后甜的。
(本文第一作者系大连三洋冷链有限公司总经理)
ERP:增效,还是减效?
某外国一家大型服务性公司决定实施ERP,引进了市场上最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聘请了世界一流的咨询公司来负责实施,又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层层培训,光加班费就付了不知多少。经过了数月的准备与调试,系统终于上线,一线服务人员原来每天业务需要而必须打开的三四个系统,现在全都整合进一个系统中,再也不用按“Ctrl”+“Tab”键在系统间切换;过去需要不少手工的半自动业务,现在只需轻点鼠标便可操作。
可没想到的是,尽管新的系统有诸多先进性,上线后公司服务水平反而出现了下降,顾客的平均等候时间更长了,一线员工觉得还是“Ctrl”+“Tab”比点鼠标速度更快,导致怨声载道,普遍反映还是旧的系统好学好用。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常州一家服装企业身上。在花费数百万元上线ERP后,发现虽然有了自动化的界面,但工作量好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原因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准确的数据。看到通过ERP提高效率的目的没有达到,员工们不免都有些失落。
这样的事例其实并不是偶然,很多企业都有同样的经历。由于实际实施效果与预期的相差太远,由此丧失了对ERP的信任,这样的人决非鲜见。
然而,上述现象其实很正常。对于一般人来说,无论经历什么样的变革,总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想当初电子计算器传入我国时,就有不少专业人士觉得它不如算盘打得快,可能至今还有部分人更习惯使用后者。而ERP所改变的,可不仅仅是一些技术和使用习惯,它对于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甚至企业文化都会有革命性的影响。德勤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ERP资深专家Clive Weightman就曾指出:“有时候企业一半以上的后台交易系统被替代,从而影响到90%的业务流量。因此,项目上线后随之而来的适应期是不可避免的。”他进一步指出:甚至那些在实施阶段非常顺利的项目,也无法避免新系统启动后的适应期。例如:交易处理效率可能从98%下降到90%,处理销售订单或者货品入库的速度都有可能减慢。
对于变革的适应期是客观存在的,其负面影响是可以改善的,但这个阶段却是不能跨越的。了解了这一规律,企业对于ERP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持久的耐心。
上线:终点,还是起点?
“上线”,被一些实施ERP的企业看作是完成的标志,经过了上线的庆典,ERP项目基本大功告成,为此专门成立的项目团队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然而既然存在上线后的低潮,说明系统运转正常并不代表ERP已经获得了成功,如何成功地应用系统,事实上比系统上线要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有分析指出:ERP项目30%的挑战来自技术层面,而其余的70%则来自人员和流程。技术的调试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但人的适应则不然。你可以强迫人们使用新系统,但得心应手却是强迫不来的。缺少了人的因素,再好的技术设备也只是摆设,不但大笔投资成为浪费,效益可能反而不如没上ERP的企业,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于国内某些重型工业中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ERP所蕴含的先进管理思想,意图通过引进ERP系统对本企业的管理进行大的提升。而这,首先就需要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转变。因此,不仅在上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线之后仍需通过适当的培训、教育、沟通和推动手段,解除员工的抵触心理,让员工尽快度过适应期,让ERP尽快发挥应有的效用,这是每个实施ERP的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何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永续的过程,并非上线ERP就一劳永逸,无论是系统本身还是业务流程,都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所以,系统的上线,应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投资:短线,还是长线?
上线后遭遇低潮,这让企业领导们如何评估ERP的效果?尤其对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每季度都要公布财务报表,如果业绩不升反降,管理层该如何让股东相信信息化的巨额投资是值得的?
其实,每一次谈起ERP的回报,软件厂商都会表示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作为一个良性的企业,即使不上ERP每年也会有一定的成长,难以严格界定哪些业绩增长是ERP带来的,哪些不是。而在ERP实施的前期,又往往是困难大于收益。这对于注重短期绩效的领导来说,的确是个难题。
但是,ERP从来都不是短线投资。作为企业领导,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之前,至少要先搞清楚ERP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上ERP,它能为我这个特定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大约需要多久整个项目才能基本走上正轨,到什么程度效果才能显现,在实施道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管理的提高是否值得我投入这么多资源和承受这么多风险……ERP不是形象工程,不是附庸风雅,不能因为世界500强都上了ERP我也必须上,如果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说明时机未到,还不如先做一些回报更好的事。而一旦下定了决心,在实施时就要一往直前,无论遇到什么沟沟坎坎,都不能摇摆不定。
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都知道,在日出前的一段时间,是气温最低、也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但当渡过黑暗之后,太阳升起,大地一片光明。实施ERP同样如此,业内人士总结出一条“ERP幸福曲线”:当项目到了谷底,就会开始另一波的上升。关键是要坚持过最难熬的时光。
而这种坚持,当然不是盲目的忍耐,而是寻找导致低潮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而信心与方向,则是不能变的。
本文开头所说的两家企业,就都守得云开见月明,很快渡过了适应期。那家外国公司,尽管经历了数度起伏,但最高决策层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新系统,渐渐地员工也发觉还是一个手指比两个手指更容易,于是认可和接受了新的系统,一度下降的服务水平迅速回升并超越了过去,原本就相当不错的公司业绩、声誉都跃居同业前两位;那家常州的服装企业先期上线的部分模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购订单出错率下降为原来的1/3,消除了订单的重复输入,订单合同的会签周期缩短了数倍,物料的发放和接收出错率下降了50%,产品成本分析统计进一步精确和细化,库存的信息准确率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这样的成绩,仅靠企业自然成长是不可能达到的。
幸福,一定是先苦后甜的。
(本文第一作者系大连三洋冷链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