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评价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要求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理解。
一、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政治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或目标的精辟概述。然而我认为,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也好,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也罢,不是依赖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在于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教育主体的一种预期,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二是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这样的评价目标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与收益。
二、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和谐统一,即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评价的多元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外。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力提倡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远远要比教师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的内容分开,实行分项考核,也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分开进行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评价。
(三)评价应激励学生学习。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促进自我的激励。在评价中或是通过评价,我们应该注重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政治的信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的激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靠近。同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少一些严厉的表情和尖酸的言语。
(四)有效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在立足课本的同时,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不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或以教科书的提示为依据,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的意见,只要是符合情理的,观点正确的,就应该尊重,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创新角度和个性特点,并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得到提升,建立在这种客观差异上的评价或许更为客观和有效,因为它既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发散,又使他们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稀缺的条件下,高考依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主导性存在,因此,如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是一个艰难且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应准确理解《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完善教学评价。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评价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并要求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就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片面地考查学生的成绩,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切实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评价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理解。
一、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政治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或目标的精辟概述。然而我认为,思想政治能力培养也好,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也罢,不是依赖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是在于以教学目标为纲,指导评价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它是教育主体的一种预期,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尽管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占有突出的位置;二是这种教育主体的预期蕴含的是一种教育价值。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价值选择。这样的评价目标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与收益。
二、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的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强调价值一元化与评价多元化和谐统一,即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评价的多元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外。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大力提倡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远远要比教师的评价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相结合来进行更为客观、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可以尝试将考试的内容分开,实行分项考核,也可以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分开进行考核,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在其中的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健康人格进行评价。
(三)评价应激励学生学习。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促进自我的激励。在评价中或是通过评价,我们应该注重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政治的信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的激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靠近。同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少一些严厉的表情和尖酸的言语。
(四)有效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在立足课本的同时,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不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或以教科书的提示为依据,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的意见,只要是符合情理的,观点正确的,就应该尊重,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创新角度和个性特点,并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得到提升,建立在这种客观差异上的评价或许更为客观和有效,因为它既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发散,又使他们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稀缺的条件下,高考依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主导性存在,因此,如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是一个艰难且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应准确理解《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完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