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是各种素养发展的基础期与关键期。重视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幼儿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创设有益于幼儿创新素养发展的开放式环境,通过丰富的活动并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感知、操作、体验,以此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索、尝试,重视幼儿的创新活动过程,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人格。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创新素养;策略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核心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要想有效促进幼儿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注重幼儿阶段创新素养的培养。
一、幼儿阶段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素质性教育。幼儿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容易培养创新思维。从幼儿阶段就开始熏视创新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幼儿园和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开展适宜的创新教育。遵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以此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并开展创新教育,更加能够促进幼儿创新素养的养成。
二、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策略
(一)从隆德文化底蕴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本乡本土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传统技艺、地域特色等相关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隆德县具有”中国书法、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彩塑”、享誉省内外的剪纸、魏氏砖雕、马社火、秸秆编制等,幼儿从小生活在浓浓的乡土文化氛围中,依托我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乡土文化的机会,培养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我们通过查阅《隆德县志(1991-2000年)》,结合《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先对隆德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可行性做全面了解,以幼儿对隆德乡土文化资源(如:水墨画、马社火、剪纸)的了解情况、兴趣为切入点,做了细致的收集。经过梳理、讨论和分析,确定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幼儿创新素养的初衷是:充分利用隆德本土最富有代表性、具有乡土气息的、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被幼儿接受的文化资源,通过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自主游戏的方式,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和创新发展,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
例如:口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乡土文化资源,增加幼儿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和兴趣。周末时,家长带领幼儿参观书画展,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文化城,走进乡土文化的世界,看书法家挥毫泼墨的创作,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字画。妙趣横生的剪纸、栩栩如生的彩塑孙悟空、猪八戒,让幼儿爱不释手,切身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让幼儿萌生出动手尝试创作的愿望。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
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园的创新素养教育,就是积极创设自由、欣赏、信任的幼儿园人际关系,教师要能够给予幼儿关爱、信任、赏识和鼓励,让幼儿敢于和环境、材料互动。例如,对于幼儿园种植、养殖区,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经营、管理。例如,可以問幼儿向口葵的种子该如何种到地里?种子尖向下?还是随便怎么放进土里都可以?幼儿商议决定种植不同品种的向日葵种子,用不同的姿态将种子放进土里,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自己尝试记录向日葵的成长过程。眼看着亲手呵护的小植物一天天长大,幼儿的心中有了浓浓的成就感,也理解了“生命”一词的概念。
幼儿园的科学探索室、特色美工坊、音乐活动室应该全天开放,随时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可以给予教师和幼儿充分的信任、赏识和探索的机会,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
物质环境创设中一定要遵循“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这一原则,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教师、家长陪幼儿共同收集材料,以幼儿的意愿为主旨,以幼儿的作品为主要素材。例如:主题活动《玩水墨》环境创设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玩水墨需要什么材料,从哪里找合适的材料?幼儿兴致高昂,抢着发言,这个说把家里的笔墨纸砚拿来大家一起玩,那个说把爷爷画的牡丹花挂到活动室里,还有的幼儿直接把擅长绘画的家长请到班里来,教小朋友画画。最让幼儿兴奋的是把自己玩水墨的作品展示到墙上,再给大家介绍创作的过程,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种让幼儿大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幼儿直接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也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谈话等互助性学习,使其在融入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三)将创新素养培养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早晨利用来园的晨间交谈时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相互问好、拥抱、自由交谈,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自信、主动与人交往。再如:大班花样点名游戏中,每叫到一位幼儿的姓名,该幼儿就说出一种花朵(或蔬菜、动物、颜色等)的名称,其他幼儿仔细听,争取做到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辨析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育还要能够容得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炎热的夏天”教学活动中,幼儿A说:“酸酸的西瓜,带着苦味儿。”惹来其他幼儿的一阵哄笑,教师适时发问:“你吃的这个酸西瓜真特别,给大家讲讲这件有趣的事情吧!”幼儿兴奋地讲了爸爸买的酸西瓜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幼儿思维立马活跃了起来,抢着说“可能是西瓜没有成熟”“可能是农药问题,打了催熟剂”。在接下来“未来世界的西瓜”绘画活动中,幼儿更是举一反三,涌现出许多的奇思妙想,“方形的西瓜、葫芦西瓜、汽车西瓜、房子西瓜、外星人吃的飞碟西瓜”,孩子们对未来的设想和描述让教师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谁敢说今天的奇思妙想不会是明天的创造发明呢? (四)创新活动方式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1.游戏材料的创新,激发创新的兴趣。
投放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材料,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创新活动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孩子身边的、熟悉的材料,来自大自然的泥巴、石头、木头、玉米、线绳、果壳、各种植物的种子等,还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瓶盖、纽扣、饮料瓶、牙刷、玉米秸秆等,只要清洗干净、消毒之后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萌发了无限的创意。
2.方式方法的创新,激活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活动内容,在有目标的针对性操作、无目标的随意性探索中,不断地观察、发现、体会、感悟、成长,对于幼儿来说,不断地尝试、探索、操作、观察就是不断创新的表现。再次,主题活动背景下区域之间高效互动,效果显著。如:奥尔夫音乐活动“印第安的鼓声”教师和幼儿衍生出了“印第安文化”“印第安风土人情”等多种课程素材,在美工区,幼儿用鸡毛,纽扣、“塑料宝石”制作了头饰;用草绳、玉米叶、毛线、枝条做成了漂亮的裙子;还利用消毒过的塑料桶、铁桶和塑料盆自制非洲鼓;在小可乐瓶、易拉罐里装进小石子、或豆子、米粒等做了沙球;“小设计师”的作品被音乐表演区的小演员穿上,被小演奏家拿在手中演奏,自编自演的原创“印第安的风情”音乐剧就有模有样地开演了。幼儿的世界中,敢于尝试、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玩得开心就是创新和成功的体现。
(五)引导发现问题,促进创新素养培养
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质疑、主动尝试,给予积极的应对和引导,是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想法、新尝试、质疑、创新行为,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通过个别交流和恰当的指导,支持幼儿的创新活动。赋予幼儿“出错”的权利,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想办法证明白己的猜想是对,还是错。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寻找需要的操作材料;引导、鼓励幼儿不断尝试释疑解惑的过程,正是师幼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
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摒弃传统观念,不要强调色彩、构图、有无价值等因素,主要看幼儿的创新思维、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尝试、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等,让幼儿心里明白:有创造性的作品才是最有特色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时,要尊熏幼儿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的差异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想,理解幼儿技能与能力的不足,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创造品质——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想象力等被激发出来,无形中培养了教师、幼儿的创新素养。
挖掘鄉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既能让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开阔了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创新素养,还能使幼儿在操作探索过程中加深对隆德地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并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三、结语
总之,创新素养是一项综合素质,教师和成人要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为幼儿提供尝试和创新的机会,为孩子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为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XKT-XQ-05-038)研究成果。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余亚玲.幼儿园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J].百度文库,2019(8).
[2]武彩霞.浅谈高质量的幼儿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 (1).
作者简介:彭侣丽(1981-),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州隆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创新素养;策略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核心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要想有效促进幼儿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注重幼儿阶段创新素养的培养。
一、幼儿阶段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的意义
学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素质性教育。幼儿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容易培养创新思维。从幼儿阶段就开始熏视创新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幼儿园和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开展适宜的创新教育。遵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以此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并开展创新教育,更加能够促进幼儿创新素养的养成。
二、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策略
(一)从隆德文化底蕴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本乡本土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传统技艺、地域特色等相关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隆德县具有”中国书法、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彩塑”、享誉省内外的剪纸、魏氏砖雕、马社火、秸秆编制等,幼儿从小生活在浓浓的乡土文化氛围中,依托我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乡土文化的机会,培养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我们通过查阅《隆德县志(1991-2000年)》,结合《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先对隆德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可行性做全面了解,以幼儿对隆德乡土文化资源(如:水墨画、马社火、剪纸)的了解情况、兴趣为切入点,做了细致的收集。经过梳理、讨论和分析,确定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幼儿创新素养的初衷是:充分利用隆德本土最富有代表性、具有乡土气息的、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被幼儿接受的文化资源,通过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自主游戏的方式,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和创新发展,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
例如:口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乡土文化资源,增加幼儿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和兴趣。周末时,家长带领幼儿参观书画展,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文化城,走进乡土文化的世界,看书法家挥毫泼墨的创作,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字画。妙趣横生的剪纸、栩栩如生的彩塑孙悟空、猪八戒,让幼儿爱不释手,切身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让幼儿萌生出动手尝试创作的愿望。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
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幼儿园的创新素养教育,就是积极创设自由、欣赏、信任的幼儿园人际关系,教师要能够给予幼儿关爱、信任、赏识和鼓励,让幼儿敢于和环境、材料互动。例如,对于幼儿园种植、养殖区,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经营、管理。例如,可以問幼儿向口葵的种子该如何种到地里?种子尖向下?还是随便怎么放进土里都可以?幼儿商议决定种植不同品种的向日葵种子,用不同的姿态将种子放进土里,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自己尝试记录向日葵的成长过程。眼看着亲手呵护的小植物一天天长大,幼儿的心中有了浓浓的成就感,也理解了“生命”一词的概念。
幼儿园的科学探索室、特色美工坊、音乐活动室应该全天开放,随时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可以给予教师和幼儿充分的信任、赏识和探索的机会,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
物质环境创设中一定要遵循“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这一原则,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全过程,教师、家长陪幼儿共同收集材料,以幼儿的意愿为主旨,以幼儿的作品为主要素材。例如:主题活动《玩水墨》环境创设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玩水墨需要什么材料,从哪里找合适的材料?幼儿兴致高昂,抢着发言,这个说把家里的笔墨纸砚拿来大家一起玩,那个说把爷爷画的牡丹花挂到活动室里,还有的幼儿直接把擅长绘画的家长请到班里来,教小朋友画画。最让幼儿兴奋的是把自己玩水墨的作品展示到墙上,再给大家介绍创作的过程,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种让幼儿大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幼儿直接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也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谈话等互助性学习,使其在融入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三)将创新素养培养融入幼儿一日活动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早晨利用来园的晨间交谈时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相互问好、拥抱、自由交谈,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自信、主动与人交往。再如:大班花样点名游戏中,每叫到一位幼儿的姓名,该幼儿就说出一种花朵(或蔬菜、动物、颜色等)的名称,其他幼儿仔细听,争取做到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辨析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育还要能够容得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炎热的夏天”教学活动中,幼儿A说:“酸酸的西瓜,带着苦味儿。”惹来其他幼儿的一阵哄笑,教师适时发问:“你吃的这个酸西瓜真特别,给大家讲讲这件有趣的事情吧!”幼儿兴奋地讲了爸爸买的酸西瓜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幼儿思维立马活跃了起来,抢着说“可能是西瓜没有成熟”“可能是农药问题,打了催熟剂”。在接下来“未来世界的西瓜”绘画活动中,幼儿更是举一反三,涌现出许多的奇思妙想,“方形的西瓜、葫芦西瓜、汽车西瓜、房子西瓜、外星人吃的飞碟西瓜”,孩子们对未来的设想和描述让教师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谁敢说今天的奇思妙想不会是明天的创造发明呢? (四)创新活动方式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1.游戏材料的创新,激发创新的兴趣。
投放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材料,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创新活动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孩子身边的、熟悉的材料,来自大自然的泥巴、石头、木头、玉米、线绳、果壳、各种植物的种子等,还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瓶盖、纽扣、饮料瓶、牙刷、玉米秸秆等,只要清洗干净、消毒之后都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萌发了无限的创意。
2.方式方法的创新,激活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活动内容,在有目标的针对性操作、无目标的随意性探索中,不断地观察、发现、体会、感悟、成长,对于幼儿来说,不断地尝试、探索、操作、观察就是不断创新的表现。再次,主题活动背景下区域之间高效互动,效果显著。如:奥尔夫音乐活动“印第安的鼓声”教师和幼儿衍生出了“印第安文化”“印第安风土人情”等多种课程素材,在美工区,幼儿用鸡毛,纽扣、“塑料宝石”制作了头饰;用草绳、玉米叶、毛线、枝条做成了漂亮的裙子;还利用消毒过的塑料桶、铁桶和塑料盆自制非洲鼓;在小可乐瓶、易拉罐里装进小石子、或豆子、米粒等做了沙球;“小设计师”的作品被音乐表演区的小演员穿上,被小演奏家拿在手中演奏,自编自演的原创“印第安的风情”音乐剧就有模有样地开演了。幼儿的世界中,敢于尝试、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玩得开心就是创新和成功的体现。
(五)引导发现问题,促进创新素养培养
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质疑、主动尝试,给予积极的应对和引导,是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想法、新尝试、质疑、创新行为,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通过个别交流和恰当的指导,支持幼儿的创新活动。赋予幼儿“出错”的权利,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想办法证明白己的猜想是对,还是错。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寻找需要的操作材料;引导、鼓励幼儿不断尝试释疑解惑的过程,正是师幼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
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摒弃传统观念,不要强调色彩、构图、有无价值等因素,主要看幼儿的创新思维、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尝试、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等,让幼儿心里明白:有创造性的作品才是最有特色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时,要尊熏幼儿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的差异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想,理解幼儿技能与能力的不足,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创造品质——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想象力等被激发出来,无形中培养了教师、幼儿的创新素养。
挖掘鄉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既能让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开阔了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创新素养,还能使幼儿在操作探索过程中加深对隆德地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并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三、结语
总之,创新素养是一项综合素质,教师和成人要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为幼儿提供尝试和创新的机会,为孩子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为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大班幼儿创新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XKT-XQ-05-038)研究成果。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余亚玲.幼儿园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J].百度文库,2019(8).
[2]武彩霞.浅谈高质量的幼儿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 (1).
作者简介:彭侣丽(1981-),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州隆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