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每个成员,必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一个能够经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目的和意义,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正确的社会意义的能力;自制力是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的能力。班集体建设要注重这两种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这要求我们在管理中做到作为管教的目标管理和发挥自主性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机地统一。所以,我们适时施行了“层级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建设中还可以进行分层分组管理,这样层层抓落实,夯实学生思想稳定的基石。我们的班级“层级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一、确定可行的管理目标
班集体的目标是集体提出的一定时期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并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这些目标包括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
二、确定好班长和团支书
按照学校层级管理办法,我班要设一名班长和一名中队长。班长负责班级所有事务性工作,管理班级,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日常工作。中队长主管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青团团务、少先队队务,抓好班级文体活动。参加校团委会议,及时向团小组长传达会议精神,组织召开班级团小组会议,上好团课,做好团务培训,组织团员开展共青团活动。重大节庆日时,设计、筹划、组织开展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确定好各组的具体人员,以及明确他们的职责
首先,确定好各组的具体人员。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采用互补式组合。先给学生讲原则: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同学搭配组合,每组6至8人,并且男女搭配也要合理。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组合;将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组合;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性格外向活泼的组合。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初步的分组,老师再全面的调节,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各方面能力均衡。这样就构成了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然后让学生商量自己小组的组名及口号,要求组名要有内涵,口号要有特色。这是小组内的第一次合作,通过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商议,有了自己独特的组名及富有鼓动性的口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的热情。其次,确定好小组长、组员及其各自职责。
四、做好小组的培训提高,做到边扶边放
小组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小组建设的过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培训小组长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自己的职责;二是组织协调能力;三是管理能力;四是自制能力。
五、在训练组员时面向全体、做到三教
首先,训练时要面向全体。在新课程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小组要学会分工合作,可以在小组内自行安排这次谁主持、谁记录结果、谁汇报等。下次再交换,要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
其次,训练时要做到三教。第一,教学生会回答。作为一名老师,上课时最苦恼的事情是学生不配合老师,不积极回答问题。为避免这样的苦恼,就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正式回答问题前先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让学生自然地将自己所想或小组内讨论的结果清楚的表达出来。第二,教学生会评价。新课改中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从被测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三,教学生会倾听。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说话人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要求学生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如果同学的发言精彩,还可给予掌声。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或目的去倾听。一边听别人的朗读或回答,一边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倾听会更投入,思考也将更深入。在认真倾听了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互相启发,在倾听中产生思维碰撞,让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六、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和前段时间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周的优秀小组上台介绍经验,后进小组则上台进行反思。这样,优秀小组的组员更加团结,学习兴趣更高。后进小组不断反思,寻找办法,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竞争氛围。
通过我们的大胆实践,班级“层级管理”收到了一定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现在,我们的“层级管理”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中,如此甚好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您也不妨大胆一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建设中还可以进行分层分组管理,这样层层抓落实,夯实学生思想稳定的基石。我们的班级“层级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一、确定可行的管理目标
班集体的目标是集体提出的一定时期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并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这些目标包括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
二、确定好班长和团支书
按照学校层级管理办法,我班要设一名班长和一名中队长。班长负责班级所有事务性工作,管理班级,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日常工作。中队长主管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青团团务、少先队队务,抓好班级文体活动。参加校团委会议,及时向团小组长传达会议精神,组织召开班级团小组会议,上好团课,做好团务培训,组织团员开展共青团活动。重大节庆日时,设计、筹划、组织开展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确定好各组的具体人员,以及明确他们的职责
首先,确定好各组的具体人员。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采用互补式组合。先给学生讲原则: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同学搭配组合,每组6至8人,并且男女搭配也要合理。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组合;将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组合;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性格外向活泼的组合。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初步的分组,老师再全面的调节,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各方面能力均衡。这样就构成了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然后让学生商量自己小组的组名及口号,要求组名要有内涵,口号要有特色。这是小组内的第一次合作,通过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商议,有了自己独特的组名及富有鼓动性的口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的热情。其次,确定好小组长、组员及其各自职责。
四、做好小组的培训提高,做到边扶边放
小组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小组建设的过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培训小组长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自己的职责;二是组织协调能力;三是管理能力;四是自制能力。
五、在训练组员时面向全体、做到三教
首先,训练时要面向全体。在新课程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小组要学会分工合作,可以在小组内自行安排这次谁主持、谁记录结果、谁汇报等。下次再交换,要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和展示。
其次,训练时要做到三教。第一,教学生会回答。作为一名老师,上课时最苦恼的事情是学生不配合老师,不积极回答问题。为避免这样的苦恼,就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正式回答问题前先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让学生自然地将自己所想或小组内讨论的结果清楚的表达出来。第二,教学生会评价。新课改中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从被测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第三,教学生会倾听。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说话人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要求学生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如果同学的发言精彩,还可给予掌声。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或目的去倾听。一边听别人的朗读或回答,一边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倾听会更投入,思考也将更深入。在认真倾听了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互相启发,在倾听中产生思维碰撞,让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六、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和前段时间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周的优秀小组上台介绍经验,后进小组则上台进行反思。这样,优秀小组的组员更加团结,学习兴趣更高。后进小组不断反思,寻找办法,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竞争氛围。
通过我们的大胆实践,班级“层级管理”收到了一定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现在,我们的“层级管理”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实践中,如此甚好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您也不妨大胆一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