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有效性探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表现出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住房体系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为了更有效地指导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土地供应政策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后也上升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参与宏观经济的调控。根据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回顾和总结2004-2009年合肥市土地供应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过程,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剖析合肥市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长周期与时滞性,目前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土地供应与房产市场供应量及价格的相关性表现微弱。最后,从土地供应政策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土地供应;房地产市场调控;皮尔森相关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047-04
  引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出现内需不足,这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刚刚初具规模,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通过住房货币化、房地产市场化等相关政策措施,促成了房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经过10多年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表现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自身产业特点。房地产市场连续高速的增长带动了煤炭、电力、钢铁、金融、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善了城市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而且关系人们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繁荣。针对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土地供应政策也在国家的第五次宏观调控中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的手段。目前土地供应政策已经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一高度——由一般的土地供应管理上升到宏观经济调控的高度。因此,深入研究土地供应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可以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更为有效的调控提供政策建议。
  一、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
  宏观经济调控可以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能够直接作用于社会总供应或者社会总需求的调控称为直接调控,不能直接作用于总供应或总需求的宏观调控称为间接调控。
  “传导机制”是指从调控手段实施到调控目标实现之间的中间过程。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主要是指从土地利用规划、供地计划等政策工具实施到房地产市场调控之间有一个传导过程。
  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房地产价格体系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组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土地价格是房价的成本之一,土地价格的增加会引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下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减少,最终影响房价;相反,地价下降,供给增加。其次,土地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土地供应量决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开发的土地量,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最终影响房地产价格。但是土地供应的政策影响效果和房价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时滞性”。土地供应政策时滞包括当局认识时滞、决策时滞、行动时滞和响应时滞。
  二、研究方法
  格兰杰因关系检验一般常用于测算样本数据之间的迟滞情况,但对于数据要求较高。因此,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城市土地市场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影响。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相关(或称相关系数或关联系数)显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在统计学中,相关的意义是衡量两个变量相对于其相互独立的距离,在这个广义的定义下,有许多根据数据特点而定义的用来衡量数据相关的系数。相关性分析是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是社会学中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资料分析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是测度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的量,反应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称为简单相关系数。对于不同数据特点,可以使用不同的系数。最常用的是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其定义是两个变量协方差除以两个变量的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皮尔生(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y为两相关变量,它们的测量值都是成对的:(x1,y2)(X2,y2)…(Xn,yn)。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1,1]。r=1或,r=-1时,表明两变量之间完全正相关或者完全负相关,实际上表明两个变量是线性关系。r=0时,表示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可能是无相关,也可能是非线性相关。
  0  一般地,|r|>0.95存在显著性相关;|r|>=0.8高度相关;0.5<|r|0.8中度相关0。
  0.3G==|r|<0.5低度相关;|r|<0.3关系极弱,认为不相关。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测算
  (一)自变量的选取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在土地供应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以合肥市为例研究,因此选择的自变量为土地供应政策的主要两方面的指标:
  X1:合肥市土地经营性用地交易量,即土地市场的土地供给量。
  x2:合肥市土地经营性土地交易均价,即地价。
  (二)因变量的选取
  由于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总量,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的投资,因此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主要是这三类指标:
  y1:房地产的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总额y。以及商品住宅投资y12
  y2:房地产价格,包括商品房平均价格y21以及商品住房平均价格y22
  y3:房地产市场供应,包括住宅新开发面积y31,住宅竣工面积y32,施工面积y33
  (三)合肥市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根据合肥市国土资源局2004-2009年的统计,合肥市经营性土地成交量及亩均价格(见表1),其中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土地成交量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385万平方米下跌至186.6万平方米,跌幅近51.6%,而经营性土地的均价从2004-2009年一直持续增长。
  根据合肥市房产局的统计,2006-2009年的房地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在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 机的影响,投资额同比增长率明显放缓,2008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的增幅从2007年的41.82%跌至27.93%。
  由于土地市场的政策的影响效果和房价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时间差”。因此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时,对自变量选取2005~2008年数据,因变量选取2006—2009年数据,并采用方差标准化的方法对变量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量纲对模型准确性。
  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引用合肥市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自变量X1、X2与因变量Y11、Y12、y22、y31、y32、y33的相关系数,得到合肥市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影响程度(见表2)。
  四、结果分析
  (一)经营性土地交易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与y11高度正相关,y12中度正相关,y32低度正相关,与其他因变量可认为在该时间区域内不相关。
  由以上分析的结果可知,政府通过控制经营性土地交易量,直接影响的是房地产商的投资,因为投资的行为是房产商人对市场的即时反应,速度较快。
  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影响表现不强烈,因为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有着较长的时间周期,本文的数据显示无法在更长的时间区域内研究其相关性,因此,这也是值得作者去探究的新问题——政府通过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在房价上的表现,一般为几年才能逐渐显示出其效果。
  对房产供应量的影响,与住宅新开发面积、施工面积几乎不相关,与住宅竣工面积呈现低度相关。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房地产市场的长周期性以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迟滞性”的时间差。
  (二)经营性土地交易均价的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与y11显著正相关,y12、y32中度正相关,与其他因变量可认为在该时间区域内不相关。
  与经营性土地交易量相比,很显然,房产市场的投资额与土地交易均价的相关性更强。因为在土地供应市场,土地价格是其中最敏感的指标,而在房地产投资的行为上,地价也直接影响着房产商的行为。
  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相关性表现为弱,土地价格是房地产价格的主要成本之一,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时滞性,在本文的研究时间区域内没有正式地表现出来。
  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的相关性,与竣工面积呈现中度正相关,原因与上述分析基本一致。
  五、结论及研究展望
  合肥市计划供应量与房地产开发面积以及施工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合肥市政府利用土地政策调控房产市场的效果不明显,合肥市的土地供应计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政府应从编制土地年度供应计划人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合理控制供地总量。土地供应计划必须站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高度上进行调整,即考虑合肥市的宏观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又要结合合肥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状况,两者互相结合,使土地供应计划既符合合肥市土地市场的实际,又充分体现政府土地供应政策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
  另外,土地供应计划必须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年度供应计划指标不是刚性指标,而应该是有弹性的,是引导市场平稳发展的指导性目标,实际供应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状况有所变化。供地计划要有可操作性,依法维护其严肃性,对于违反计划的行为要有相关的处理措施,严格保证土地供应计划的落实。政府通过土地供给来引导需求,利用适当控制土地供应增量、盘活闲置土地约用地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调节房地产开发的结构和房价。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通过安徽省惠农政策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满意度测评方法对安徽省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调查表明,整体而言,安徽省现阶段惠农政策农户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对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表示认可。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政策认知程度低,执行手段单一,欠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户满意度。据此,提出提高基层部门政策执行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执行力
期刊
摘 要: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垄断服务供给模式的弊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政府购买服务得以迅速发展。上海市在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的过程中,形成了政府购买岗位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减轻了财政压力,激发了工作热情,但也存在着热情过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从理性审视绩效和加强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会化;合同制治理;购买岗位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转变过程,新农保推广加速了这一过程。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分析新农保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与推进城乡全覆盖、统一城乡筹资标准与偿付水平、实现城乡衔接与异地转移、整合城乡管理资源的现状,认为德清县基本养老保障正在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但一体化过程还没有完全消除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定位,财政支撑全覆盖和提高保障水平有
期刊
摘 要: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模糊,且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生了误读。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既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暴露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在渐进式地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过程中,政府既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个务必准确定位的角色。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目标也是多重而复杂的,其中农民的利益是一切问题的起点也是归宿,所以改革应以保证农
期刊
摘要: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关键词:民勤;水资源
期刊
摘要: 利用2011年江西省6个案例村农户调查数据,以“分山到户”后的农户造林为研究对象,在描述、比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案例村农户造林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农户造林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容完整而排他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造林意愿的根本原因,林业税费减免、林业补贴制度促使农户造林意愿转化为造林行为,林权流转、抵押制度缓解了林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对农户造林活动的约束,但制度供给
期刊
摘要: 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指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治以实现其利益和主张,但是在没有政治制度和组织保障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政治混乱甚至是暴力革命,而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具有吸纳和同化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既扩大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又保证政治稳定的目标,必须发挥政党的作用。亨廷顿关于中产阶级政治参与、政党功能与政治稳定关系的思考,对于今天中国在中间
期刊
摘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常代表了更高的农业产出增长水平。通过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C-D)模型,以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安徽为例,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产出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NBS)、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农业总产出(GAP)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NBS的产出弹性为正。表明NBS能够带来较高的GAP增长,且随着建设成本的逐年分摊,这种作用会愈加明显;资本对GAP的贡献则更
期刊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获得的第一手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研究社员入退社自由度、社员对合作社中各项事务参与度、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和社员满意度对合作社中社员民主性的影响,分析发现: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欠缺是合作社中社员民主程度不高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合作社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运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目前合作社自负盈亏的现状;以及提高社员自身的知识水平
期刊
摘要:西部地区反贫困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基于社会发展视角,以成阳市“三告别”工程为案例,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剖析了成阳市扶贫开发的模式和路径,提出成阳市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以期能为西部地区的反贫困路径选择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社会发展;西部地区;反贫困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9107(2012)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