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带着学生去家访,突破了原来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界限,可以使家校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访;问题;证人;凶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81-2
班主任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密切联系、一起商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线上线下的家校联系的立体化呈现,家访从内容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主任的家访势必要与时俱进,于是笔者产生了带着“问题学生”去家访的想法。
一、带着“问题学生”去家访
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学习成绩始终落在后面,而且有个奇怪现象,同在一个班上课学习,但兄弟俩性格迥异:大哥性格外向暴躁,违纪现象较多;小弟性格内向执拗,遵守校纪校规。从表面看,两个孩子的性情有天壤之别,但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这兄弟俩有一些共同特性——不喜欢认真学习,喜欢钻空子,遇到问题情绪会偏激。
一天,兄弟俩都迟到了,一问原因竟然是妈妈晚上搓麻将太累了以致早上睡过头,没来得及送孩子。他俩很郁闷,我也想消除疑惑,于是带着兄弟俩去“考察”一下他们的家庭。
到学生家后,接待我的是兄弟俩的父母亲,父亲是一位老板,母亲是一位全职太太。听说老师来家访,父亲第一反应是责怪妻子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然后把两个儿子劈头盖脑地训斥了一通,还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得知班主任家访不是因为孩子违纪,于是为自己点赞:生意做得好,钱赚得多。接着又责怪社会不公平、儿子不争气、老婆不贤惠……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家庭后,我想兄弟俩性格截然不同其实是他们的真实性情的“保护色”,他们的共同特性才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所在。而他们的不好学、钻空子、坏脾气几乎是这位父亲的“镜子”,“镜子”里呈现出来的坏毛病,都在这位父亲身上得到了印证。
为此,我对家长说:“家长不仅在社会中拼搏奋斗,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还要作为孩子的抚养者、监护人,作好榜样示范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家长听了我的话后,好像若有所思。
每当“问题学生”出问题时,我就带着他们去家访,这是对家庭教育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指导的最佳方式,也是让“问题学生”发现自己成长遇挫的原因。通过师生合力、亲子努力,最终都能达成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效果。
二、带着“证人学生”去家访,化解家校矛盾
任课老师张老师向我反应,班上学生小赵上课使用手机,被他发现后及时通知家长到校商量如何教育孩子。谁知家长到校后,既不承认给孩子买手机,又说孩子课上玩手机是因为张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他的孩子,气得小张当场让家长带孩子回家去学习,哪想到家长真地带着孩子回家了。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小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到班级里去调查事情的原委:原來小赵和小王两个学生瞒着家长,省吃俭用“合资”买了个手机,小赵白天使用,小王晚上使用。今天上课时小赵偷偷拿手机时被张老师发现并收走了,小王很着急,小赵答应不供出他。
看来小赵的家长确实不知道手机的来源,那他为何要说这句伤害小张老师的话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带上小王同学一起去小赵家家访。
来到小赵家里,我首先代小张老师向小赵家长道歉,确实孩子是瞒着家长购买了手机。于是小王同学把购买手机和使用手机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小赵家长听了后大吃一惊,把小赵叫了出来,核实情况。面对人证物证,小赵终于承认了事实。
小赵的家长很无助地说:“春节我给儿子买了台手机,开学初,儿子把手机交给我保管,说上学不用手机了。今天小张老师通知我去学校批评孩子使用手机,我就很奇怪。到校后发现那台手机不是我买的,而小张老师又非说我买的,当时我感到被冤枉了,很气愤。”
“是的,小张老师确实没有了解手机的来源。但作为家长说儿子玩手机是因为老师上课不精彩,这好像有点让小张老师伤心了。”
“唉,我也是心急火燎口不择言。当时小张老师说如果不承认错误就要交德育处处理,要处分、要停课,我护子心切,就随口说了这句话。谁知这小子这么不争气。”小赵家长恨铁不成钢地骂了儿子几句。
“其实小张老师也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他对小赵上课使用手机的事不闻不问,而家长又被孩子的假象所蒙蔽,最终后果不堪设想呀。”我语重心长地说。
小赵家长听到这里顿时醒悟了,说:“明天我带着儿子一起到学校给小张老师赔礼道歉。”
两个孩子坐在那里,低头沉思、面面相觑,他们表示因为自己的违纪和失信,导致家长和老师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返校后一定向小张老师承认错误。
我也就手机事件希望两位学生今后杜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诚信做法,有什么合理要求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避免不应有的误会。同时告知小王家长到校来进行交流沟通。
三、带着“凶手学生”家访,消除学生矛盾
上午我看到小陈家长的qq留言:小陈的课桌椅上莫名其妙会有水,害得他衣服裤子经常弄湿,只能焐干。昨天为此感冒了,今天只能请假。希望老师能查出“凶手”。
看到这则信息,我纳闷了好久:小陈是班级中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他成绩一般,表现一般,没有违纪,也没有荣誉。他什么时候结下了“仇家”?家长反应的情况属实吗?
我找来了小陈的同桌,询问事情的真相。同桌支支吾吾地承认有这回事,但不全是他倒的水,还有其他同学也倒水的。
问他为什么要在小陈的桌椅上倒水,他说小陈偷吃他的零食。
竟然有这样奇葩的答案,我也惊呆了。
为此我还把其他几个倒水的同学叫来逐一了解情况。原来小陈有向同学讨要零食的现象,甚至偷吃同学零食,有时帮同学代购东西还要拿回扣,同学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吝啬鬼,为此在他课桌椅上倒水来捉弄他。
我把小陈家长的qq留言给这几位同学看,询问他们该怎么答复小陈的家长。
我启发道:小陈随便拿你们的零食吃是不对的,但你们这样捉弄他,严重地说这是校园欺凌现象,家长告到学校来是要处理你们的。既然小陈生病了,今天我们去他家看望他一下,希望得到他和他的家长的谅解。
于是放学后,我带着这几位“凶手”学生来到了小陈家。
一进门,只见他家家徒四壁,小陈躺在床上,他的奶奶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她说一家人就靠儿子在工地打工,孙子孙女读书要花钱,自己常年服药又花很多钱。
我问小陈为什么不申请助学金,他说本来家境贫寒,再申请助学金就会被同学更加瞧不起。
我称赞道:小陈,人穷不能志短,有困难和老师讲和同学说,大家都会帮助你的。
走出小陈家门后,有的同学流下了眼泪,有的同学表示以后主动送点零食给小陈,还有同学说和小陈结对资助他。
我想先给小陈申请一份助学金,解决他的生活困难;老师们从学习上给他以指导,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再通过同学互助,提升他的品德素养。
我把同学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qq群发送给了小陈家长,作为调查结果。当然小陈的家长对此也非常满意。
学生通过家访,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需要老师解释,就谅解了小陈的“偷吃”行为,也为自己的“恶作剧”行为感到可耻。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既解决学生纠纷,又让学生受到教育的效果,这充分展示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带着学生一起去成功的家访,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师生共同走进学生家庭,老师、家长和孩子围坐一起,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因家访而更加健康和谐。而带着学生一起去家访,让去家访的孩子有另一种收获:对父母会有更亲切的情感,对老师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同学会有更深的友谊。
关键词:家访;问题;证人;凶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81-2
班主任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密切联系、一起商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线上线下的家校联系的立体化呈现,家访从内容到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主任的家访势必要与时俱进,于是笔者产生了带着“问题学生”去家访的想法。
一、带着“问题学生”去家访
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学习成绩始终落在后面,而且有个奇怪现象,同在一个班上课学习,但兄弟俩性格迥异:大哥性格外向暴躁,违纪现象较多;小弟性格内向执拗,遵守校纪校规。从表面看,两个孩子的性情有天壤之别,但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这兄弟俩有一些共同特性——不喜欢认真学习,喜欢钻空子,遇到问题情绪会偏激。
一天,兄弟俩都迟到了,一问原因竟然是妈妈晚上搓麻将太累了以致早上睡过头,没来得及送孩子。他俩很郁闷,我也想消除疑惑,于是带着兄弟俩去“考察”一下他们的家庭。
到学生家后,接待我的是兄弟俩的父母亲,父亲是一位老板,母亲是一位全职太太。听说老师来家访,父亲第一反应是责怪妻子没有把孩子教育好,然后把两个儿子劈头盖脑地训斥了一通,还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得知班主任家访不是因为孩子违纪,于是为自己点赞:生意做得好,钱赚得多。接着又责怪社会不公平、儿子不争气、老婆不贤惠……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家庭后,我想兄弟俩性格截然不同其实是他们的真实性情的“保护色”,他们的共同特性才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所在。而他们的不好学、钻空子、坏脾气几乎是这位父亲的“镜子”,“镜子”里呈现出来的坏毛病,都在这位父亲身上得到了印证。
为此,我对家长说:“家长不仅在社会中拼搏奋斗,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还要作为孩子的抚养者、监护人,作好榜样示范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家长听了我的话后,好像若有所思。
每当“问题学生”出问题时,我就带着他们去家访,这是对家庭教育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指导的最佳方式,也是让“问题学生”发现自己成长遇挫的原因。通过师生合力、亲子努力,最终都能达成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效果。
二、带着“证人学生”去家访,化解家校矛盾
任课老师张老师向我反应,班上学生小赵上课使用手机,被他发现后及时通知家长到校商量如何教育孩子。谁知家长到校后,既不承认给孩子买手机,又说孩子课上玩手机是因为张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他的孩子,气得小张当场让家长带孩子回家去学习,哪想到家长真地带着孩子回家了。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小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到班级里去调查事情的原委:原來小赵和小王两个学生瞒着家长,省吃俭用“合资”买了个手机,小赵白天使用,小王晚上使用。今天上课时小赵偷偷拿手机时被张老师发现并收走了,小王很着急,小赵答应不供出他。
看来小赵的家长确实不知道手机的来源,那他为何要说这句伤害小张老师的话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带上小王同学一起去小赵家家访。
来到小赵家里,我首先代小张老师向小赵家长道歉,确实孩子是瞒着家长购买了手机。于是小王同学把购买手机和使用手机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小赵家长听了后大吃一惊,把小赵叫了出来,核实情况。面对人证物证,小赵终于承认了事实。
小赵的家长很无助地说:“春节我给儿子买了台手机,开学初,儿子把手机交给我保管,说上学不用手机了。今天小张老师通知我去学校批评孩子使用手机,我就很奇怪。到校后发现那台手机不是我买的,而小张老师又非说我买的,当时我感到被冤枉了,很气愤。”
“是的,小张老师确实没有了解手机的来源。但作为家长说儿子玩手机是因为老师上课不精彩,这好像有点让小张老师伤心了。”
“唉,我也是心急火燎口不择言。当时小张老师说如果不承认错误就要交德育处处理,要处分、要停课,我护子心切,就随口说了这句话。谁知这小子这么不争气。”小赵家长恨铁不成钢地骂了儿子几句。
“其实小张老师也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他对小赵上课使用手机的事不闻不问,而家长又被孩子的假象所蒙蔽,最终后果不堪设想呀。”我语重心长地说。
小赵家长听到这里顿时醒悟了,说:“明天我带着儿子一起到学校给小张老师赔礼道歉。”
两个孩子坐在那里,低头沉思、面面相觑,他们表示因为自己的违纪和失信,导致家长和老师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返校后一定向小张老师承认错误。
我也就手机事件希望两位学生今后杜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诚信做法,有什么合理要求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避免不应有的误会。同时告知小王家长到校来进行交流沟通。
三、带着“凶手学生”家访,消除学生矛盾
上午我看到小陈家长的qq留言:小陈的课桌椅上莫名其妙会有水,害得他衣服裤子经常弄湿,只能焐干。昨天为此感冒了,今天只能请假。希望老师能查出“凶手”。
看到这则信息,我纳闷了好久:小陈是班级中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他成绩一般,表现一般,没有违纪,也没有荣誉。他什么时候结下了“仇家”?家长反应的情况属实吗?
我找来了小陈的同桌,询问事情的真相。同桌支支吾吾地承认有这回事,但不全是他倒的水,还有其他同学也倒水的。
问他为什么要在小陈的桌椅上倒水,他说小陈偷吃他的零食。
竟然有这样奇葩的答案,我也惊呆了。
为此我还把其他几个倒水的同学叫来逐一了解情况。原来小陈有向同学讨要零食的现象,甚至偷吃同学零食,有时帮同学代购东西还要拿回扣,同学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吝啬鬼,为此在他课桌椅上倒水来捉弄他。
我把小陈家长的qq留言给这几位同学看,询问他们该怎么答复小陈的家长。
我启发道:小陈随便拿你们的零食吃是不对的,但你们这样捉弄他,严重地说这是校园欺凌现象,家长告到学校来是要处理你们的。既然小陈生病了,今天我们去他家看望他一下,希望得到他和他的家长的谅解。
于是放学后,我带着这几位“凶手”学生来到了小陈家。
一进门,只见他家家徒四壁,小陈躺在床上,他的奶奶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她说一家人就靠儿子在工地打工,孙子孙女读书要花钱,自己常年服药又花很多钱。
我问小陈为什么不申请助学金,他说本来家境贫寒,再申请助学金就会被同学更加瞧不起。
我称赞道:小陈,人穷不能志短,有困难和老师讲和同学说,大家都会帮助你的。
走出小陈家门后,有的同学流下了眼泪,有的同学表示以后主动送点零食给小陈,还有同学说和小陈结对资助他。
我想先给小陈申请一份助学金,解决他的生活困难;老师们从学习上给他以指导,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再通过同学互助,提升他的品德素养。
我把同学的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qq群发送给了小陈家长,作为调查结果。当然小陈的家长对此也非常满意。
学生通过家访,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需要老师解释,就谅解了小陈的“偷吃”行为,也为自己的“恶作剧”行为感到可耻。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既解决学生纠纷,又让学生受到教育的效果,这充分展示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带着学生一起去成功的家访,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师生共同走进学生家庭,老师、家长和孩子围坐一起,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因家访而更加健康和谐。而带着学生一起去家访,让去家访的孩子有另一种收获:对父母会有更亲切的情感,对老师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同学会有更深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