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新”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获取知识的好场所,使学生在其中学得“新”,在“新”中学,会“新”学,会“新”用.
  
  一、要使学生唤起“新”意识,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各式的三角形纸片,然后问:我们现在不用任何工具,怎样知道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谁能想出快捷的办法解决?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对问题进行设疑,鼓励同学之间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特别像一题多解,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突破.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在师生质疑、生生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
  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全新的人看,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生命体.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鉴于此,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已的创造成果.我则用满腔热情去赞扬同学们自已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乐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兴趣小组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的.暂时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变得有兴趣,兴趣小组的目的就达到了.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  我们就可以利用兴趣小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我认为,要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就必须通过研究教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实现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学
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教育改革进行以来,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以培养人的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新目标,数学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构建、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导演”,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是“主宰”,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或再创造的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
摘要 酸浆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存优良性状并提高繁殖效率,从而成为酸浆属植物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从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消毒灭菌、培养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试管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酸浆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949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理解和尊重  理解和尊重是数学课堂“心育”教学中教师的最基本态度特质.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判断,从而利用黑板上课无法完成的课件进行教学,实现了自己的预想.  1.采取倾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和生产安全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开展了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范围为9 490.5~14 281.5 kg/hm2,增产幅度为-20.34%~19.87%。其中,增产幅度高于10%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新单61(19.87%)、强盛288(12.45%)、咸科858(10.73%)、垦丰101(10.07%);新单61、垦丰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当今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思维,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运用科学设问,提高求异思维  的能力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问,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
叶圣陶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的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现在的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自以为是、耍小聪明、不肯动脑筋、懒等特点,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大为头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效益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
摘要 本文结合新工科的内涵及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对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传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以期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科学的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元化、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
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及障碍    对于普通学校的高中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看来这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