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hu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决定了一国的经济能否快速平稳的发展。文章对二战以来中日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以及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有助于认识和借鉴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对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日产业结构 高度化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这一经济能否实现稳定而高速的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起点比1949年的中国还低,然而日本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经济强国,其中奥妙众说纷纭。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根据发展阶段准确选择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了一轮又一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相比而言,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本文通过对战后的日本和解放后的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出对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及经济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之间出于“备战”需要重点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倾斜发展的时期;1978年以来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
  第一,旧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近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仅140亿元左右,其中轻工业占73.6%,重工业仅占26.4%,重工业中,主要是矿冶工业和机械修配业,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的。
  一是1949-1952年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土地革命和全面恢复经济,使得国营工业产值由1949年的36.8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142.6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26%上升到1952年的41%。
  二是1953-1957年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投资占89%,制造消费资料的工业投资占11%。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使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从1953年的37%上升到1957年的45%,增强了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工业原料、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大大提高。
  三是1958-1960年产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从1958-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重工业增长了2.4倍,而轻工业只增长了0.4倍,农业反而下降了15%。
  四是1965-1978年以三线建设国防建设为中心,实行“以钢为纲”的方针。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靠牺牲消费来支撑。从社会总产值构成看,第一产业从1956年的31%下降到1978年的22%;第二产业从52%上升到59%;第三产业从17%变化到18%。“文革”期间,第三产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有所下降。
  第二,改革开放后,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GDP的贡献率基本上在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30%左右。由此可见,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3次以行业的增长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的过程。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以满足居民的生活所需为主。第二轮增长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等)、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第三轮增长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7∶42∶31变化到2006年的11∶49∶40。就业人数结构的变化从1990年60∶21∶19变化到2007年的41∶27∶32。中国的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消费水平下地区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低配置下的高成本和低效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较粗放和落后,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很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但内在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多,第三产业发展快,但水平仍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类产业内部,企业组织规模“大而不全”问题突出,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多,多数行业中一般产品相对过多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
  
  二战以来日本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及经济发展
  
  第一,1946-1955年经济复兴时期。战后初期,日本首先抓农业和轻纺工业。在农业方面进行农地改革;在轻纺工业方面,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各种优待和扶植。但当时日本经济最突出的矛盾是原料和能源,尤其是钢铁和煤炭极其缺乏,远远不足以保证所有行业的供应。因此,从1947年起,日本采用了东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有泽广已的“倾斜生产方式”,即重点利用美国援助的原油用于增产钢铁,然后再将钢铁重点用于增产煤炭,煤炭又用于增产钢铁。这样,钢铁和煤炭生产取得良性循环,并推动了电力、化肥、交通等部门的振兴,使整个国民经济恢复生机。到1950年,煤炭、钢铁、电力等部门的生产能力均已超过战前的水平。到1955年,重化工业在制造业生产总额中所占比率达45%;重化学工业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所占比率达38%。随着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率从1950年的49%,降到1955年的41%;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分别从22%、30%上升到23%和36%。国内净产值的构成比率,第一产业从1950年的26%下降到23%;第二产业从32%下降到29%;第三产业从42%上升到48%。
  第二,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年以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更新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开始了国民经济的重化学工业过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日本极力扩大重化学工业的设备投资,以致重化学工业的设备投资在全部制造业设备投资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1955年为59%,1960年为74%,1970年为80%,1976年高达81%。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提供了条件。重化学工业以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武装农业,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村劳动力有可能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为工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扩充提供丰富的劳动力来源。因此,在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按国内净产值计算,第一产业从1955年的23%下降到1973年的6.8%;第二产业从29%上升到37%;第三产业从48%上升到57%。就业人数第一产业从41%下降到13%;第二产业从23%上升到37%;第三产业从36%上升到50%。在工业生产中,重化学工业的比重从1950年的44%,上升到1970年的62%,轻工业的比重从56%下降到38%,重化学工业的比重远远超过轻工业。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
  第三,20世纪70-80年代初期经济平稳发展,日本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面对1973-1975年的石油大危机,在产业结构上,日本适应新的条件进行调整,减少原材料加工型产业,大力发展加工组装型产业,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产出额的构成看,第一产业从1973的6%下降到1984年的3.6%;第二产业从45%上升到48%;第三产业从49%下降到48%。在就业人员构成方面,第一产业从1973年的13%降到1984年的9%。虽然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表现在就业人员构成方面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日本处于结构转换时期。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奉行“贸易立国”基本国策,对外贸易和经常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导致日本与美国、西欧及其他国家的经济矛盾日趋激化,贸易摩擦连年不断,迫使日本将产业结构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为此必须压缩煤炭、石油、钢铁、海运等部门的生产,而积极扶持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同时利用日元升值的有利条件,扩大海外投资。
  
  日本产业结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注重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又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市场的挑战,置身于国外先进技术、雄厚资金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产品和企业包围之中。应该积极制定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中国目前已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先进技术及新兴产业的扶持措施、劣势企业的退出机制、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方法、过剩生产能力及设备的压缩,都应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要加快制定《技术创新条例》、《企业关闭办法》等,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遵循国际准则,同时积极把握国际规则中未限制领域,加快推动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现阶段要注意在世贸规则允许政府进入的领域,积极制定产业政策及法律,推动中国产业发展。在增加中长期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开发上投入政府资金,作为对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扶持。根据世贸规则,非特定产业的普遍扶持措施原则上不作为制裁对象。
  第四,正确处理大力发展战略产业与资助传统产业的关系。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及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了衰退产业退出和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日本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及产业转换的手段和方式值得研究探讨。
  第五,研究产业政策要注重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同步推进。同时加强行业法规建设,通过行业立法推进结构调整。
  
  结论
  
  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之间虽然各有不同,但有其本质规律上的共性:第一次产业的比重都是不断呈下降趋势,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交替涨落;经济的中心都是第二次产业。因此,中国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的产业政策,使经济能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同时也要总结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萧条的教训,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彦.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和启示[J].环球经济,2007(1).
  2、崔万有.论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经验[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4).
  3、谭顺福.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J].管理世界,2007(6).
  4、魏晓蓉.日本模式对我国“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06(25).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军事后勤动员是由平时状态转向战时状态的一个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筹措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战争需要的一系列活动。文章首先指出了军事后勤动员动员的必要性,然后从资源、卫勤、运输、科技和信息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军事后勤动员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军事 后勤动员 必要性 主要内容    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军民一体的后勤动员保障体系。这既是信息化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创业板的风险以及制度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文章不仅指出了创业板在制度和设计上与主板市场的不同之处,同时也通过计算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美国不同经济时期的波动幅度,分析了不同经济时期创业板的风险性,对我国在此时推出创业板的风险性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创业板 纳斯达克 风险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指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的证券交易市场。现存的海
期刊
世纪之交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我国高职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一统二包”,实行学生缴费上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市场为主导,这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世界性潮流,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广大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使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让每个专业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学可自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高职院校必须竭诚而为的责任
期刊
摘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语言使用与语境相关联的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商务英语情景模拟与预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境理论 商务英语听说教学 情景模拟与预测
期刊
摘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步入后股权分置时代的证券市场面临的监管形势将更加复杂,即使在国外成熟市场,相应的监管比单纯的股票投资监管也要困难得多。文章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利益论 证券市场 监管    证券市场由于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所以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证券市场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制造企业将面临着与世界接轨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注重敏捷性与企业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青睐,供应商选择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也应当得到重视。文章以制造行业供应商的特点为出发点建立供应商选择指标,并给出选择方案。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 指标体系 供应商选择    实施敏捷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有其特殊性,为了维持企业的有效运转,提高效率,作为供应链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军队油库安全文化建设的涵义、作用,并针对军队油库特点规律提出了搞好油库安全文化建设对策。  关键词:安全文化 油库 军队    胡主席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战略”。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广泛开展安全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由此可见,安全文化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
期刊
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状态。在传统哲学世界和知识世界里,知识的确定性是人类的普遍诉求。然而从现代哲学和知识发展的角度分析,知识的不确定性成为了人们追求知识创新时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层面、现代哲学层面和知识发展历史层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展开论述。    从语言学层面分析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在中文里,确定主要有两个涵义,即固定和明确肯定。其中,固定的涵义是使不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使我军后勤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军现代后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首先提出了现代后勤建设的发展要求,然后结合我军当前后勤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我军现代后勤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现代后勤 建设 要求 现状 策略思考    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使我军后勤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军现代后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指出:“目
期刊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的交往形式。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奋斗的最终目标,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仍然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作为补充,这必然会存在着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的起源    私有财产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生产的产品增多,私有财产出现了。私有财产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