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这一理念被推上了风头浪尖。当今的教育模式逐渐趋向于信息化、智能化,这不但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提供了高效的学习途径与全新的学习环境。笔者结合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体现,分析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当代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36-02
  前言
  信息技术是将网络通信与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标志的技术统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它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同时对医疗、军事、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但是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很多都停留在方法与渠道应用中,没有明显提高教育生产力,更没有触及教育结构革新。在教育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1.1应用支持与技术服务不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为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改善,更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必然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或非技术问题,只有及时给予引导或相應支持,才可能使变革持续下去。然而,区域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由于在研究水平和人员配置上的不足,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常常使许多变革实践就此搁浅。
  1.2教育信息资源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总量已比较丰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由于前期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缺少统一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直接造成了优质资源匮乏,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能与学科知识点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资源还非常匮乏,资源结构性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
  1.3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滞后
  首先,信息化对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缺乏思考和探索,使得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其次,研究角度及手段较为单调,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最后,教学信息化实践存在优质资源不能共享、精品课程效应不高、网络课程点击率低等困难。
  2.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2.1建立严格规范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有效实现育人,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而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也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在教育发展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要对制度进行创新。 一方面,在当代教育中,为了在信息技术之上建立容纳、支持的学习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只有拥有适应的教育制度,才能创新改革办学方式,才能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
  2.2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优势,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相关教育制度配套,诸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必须与时俱进,能够容纳、支持而不是歧视、排斥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学习模式和办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尽可能地规避信息技术在与教育融合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
  2.3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不得不提的是,还存在一些人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持有悲观态度。比如说某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利用网络好好学习,反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了学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应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调动,好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摸索,学习能力则是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体现,表现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分享者。
  结束语: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必然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并将引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面对这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持续坚持建设未来教室,培训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的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58-262.
  [2]于秀兰.教育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之路 [J].关爱明天,2015,(1):221-222.
其他文献
【摘要】对LH市10所小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拓展性课程实践已在LH市各小学全面实施。但在课程开发上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学校层面缺少整体的课程规划;具体的课程开发对学生需求考虑不够,也缺少课程纲要。这些问题的存在有意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规划和课程开发专项培训;学校要明确要求,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城区与乡镇小学加强交流。  【关键词】小学拓展性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以选修课《数学与设计》为例,探讨数学文化在数学与设计结合中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文化 设计 数学思维 创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17-01  随着各高等院校学科的蓬勃发展,课程设置得越来越具有科学观、发展观。本校近几年在全校公选课基础上选出了作为能激发学生雄心壮志(Aspiration),培养其勤奋刻苦精神(A
期刊
【中圖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13-01  In our daily life sometime people are likely to say what they mean directl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ccasions that people may use indirect utterance
期刊
【摘要】高校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充分把握雷锋精神内涵基础上,把雷锋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结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扎实的课程社会实践,能充分实现雷锋精神导航、对标的教学价值,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雷锋精神 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湖南省教育工委立项“基于学习动因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逻辑思维。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们必须要采取新的举措,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改革方法,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展开分析研究,针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出有效的创新举措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期刊
【摘要】美德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参照精神病学分类模式,力图将美德和性格优势与人们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激发人类最大潜能的发挥,帮助人们实现完美人生。积极心理学对美德的研究及其成果,体现了积极心理学对人完整性及社会性的认识,从而使得美德成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涵。积极心理学的美德研究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美德及性格优势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为了可以更好的顺应中高职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在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中,语文课程作为中高职贯通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应该将中高职贯通模式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中,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基于此,本文尝试用“活动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探析中高职贯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活动理论 中高职贯通 语文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出人才。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高职数学教学中,线性代数是高数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线性代数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O151.2-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踐者……”。教育机智指的是教师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能。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调控课堂的灵魂,只有教师学会灵活地处理课堂中不断出现的偶发事件,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学生才会学意盎然。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 见风使舵 明知故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要】问题设计在教学中起到指引和导向的作用,它引领课堂教学,突出强调教学重难点,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本文从逻辑起點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遵循问题设计原则,提出问题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设计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24-01  人类的进步在于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教学已经成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