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这一理念被推上了风头浪尖。当今的教育模式逐渐趋向于信息化、智能化,这不但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提供了高效的学习途径与全新的学习环境。笔者结合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体现,分析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当代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36-02
前言
信息技术是将网络通信与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标志的技术统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它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同时对医疗、军事、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但是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很多都停留在方法与渠道应用中,没有明显提高教育生产力,更没有触及教育结构革新。在教育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1.1应用支持与技术服务不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为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改善,更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必然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或非技术问题,只有及时给予引导或相應支持,才可能使变革持续下去。然而,区域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由于在研究水平和人员配置上的不足,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常常使许多变革实践就此搁浅。
1.2教育信息资源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总量已比较丰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由于前期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缺少统一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直接造成了优质资源匮乏,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能与学科知识点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资源还非常匮乏,资源结构性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
1.3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滞后
首先,信息化对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缺乏思考和探索,使得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其次,研究角度及手段较为单调,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最后,教学信息化实践存在优质资源不能共享、精品课程效应不高、网络课程点击率低等困难。
2.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2.1建立严格规范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有效实现育人,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而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也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在教育发展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要对制度进行创新。 一方面,在当代教育中,为了在信息技术之上建立容纳、支持的学习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只有拥有适应的教育制度,才能创新改革办学方式,才能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
2.2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优势,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相关教育制度配套,诸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必须与时俱进,能够容纳、支持而不是歧视、排斥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学习模式和办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尽可能地规避信息技术在与教育融合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
2.3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不得不提的是,还存在一些人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持有悲观态度。比如说某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利用网络好好学习,反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了学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应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调动,好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摸索,学习能力则是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体现,表现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分享者。
结束语: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必然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并将引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面对这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持续坚持建设未来教室,培训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的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58-262.
[2]于秀兰.教育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之路 [J].关爱明天,2015,(1):221-222.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当代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36-02
前言
信息技术是将网络通信与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标志的技术统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它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同时对医疗、军事、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但是从现实反馈的信息来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很多都停留在方法与渠道应用中,没有明显提高教育生产力,更没有触及教育结构革新。在教育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1.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
1.1应用支持与技术服务不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为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改善,更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必然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技术或非技术问题,只有及时给予引导或相應支持,才可能使变革持续下去。然而,区域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由于在研究水平和人员配置上的不足,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常常使许多变革实践就此搁浅。
1.2教育信息资源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总量已比较丰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由于前期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缺少统一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直接造成了优质资源匮乏,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能与学科知识点深度融合的高质量资源还非常匮乏,资源结构性缺乏问题还比较突出。
1.3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滞后
首先,信息化对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缺乏思考和探索,使得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其次,研究角度及手段较为单调,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最后,教学信息化实践存在优质资源不能共享、精品课程效应不高、网络课程点击率低等困难。
2.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
2.1建立严格规范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有效实现育人,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而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也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在教育发展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要对制度进行创新。 一方面,在当代教育中,为了在信息技术之上建立容纳、支持的学习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只有拥有适应的教育制度,才能创新改革办学方式,才能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
2.2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促进新技术的有力手段。一方面,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优势,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相关教育制度配套,诸如办学制度、学位制度、考试制度等必须与时俱进,能够容纳、支持而不是歧视、排斥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学习模式和办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规范严格的制度,尽可能地规避信息技术在与教育融合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
2.3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不得不提的是,还存在一些人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持有悲观态度。比如说某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利用网络好好学习,反而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了学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应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调动,好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摸索,学习能力则是在不断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体现,表现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分享者。
结束语: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必然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并将引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面对这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必须持续坚持建设未来教室,培训未来教师,发展未来教育的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放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258-262.
[2]于秀兰.教育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之路 [J].关爱明天,2015,(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