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终达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的。那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有哪些途径与方法呢?我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讨,深深感到:
  一、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指导学生"收集"材料,这是认识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内容时,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小数",并想想该怎么读?它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同学们就在课前收集了相关材料。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投影展示,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结果。如:苹果的单价是0.80元;文具盒的单价是4.00元;......通过课前的调查,学生对小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同时还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素材。即:抓住了收集到的"4.00"这一典型小数,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到不陌生,易接受。又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前,由家长带孩子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回到课堂后,再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学生在接受时,不感到困难,很快掌握。之后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小小商店"的物品,可由同学们带,在物品上标上售价,同学们轮流做售货员,大家都去买东西。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或思路进行观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观察后,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学情节:"要用纸包装4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药盒,至少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出了结论。
  A小组:把这4个药盒拼起来就是下面这个图形。长是10厘米、宽5厘米、高是10厘米。表面积就是:
  S =(10×5 10×10 5×10)×2
  =200×2=400(平方厘米)
  B小组:把这4个图形拼起来就是下面这个图形。长是20厘米、宽和高都是5厘米。这样就能求出这个图形的表面积。
  S=(20×5 20×5 5×5)×2
  =225×2=450(平方厘米)
  教师及时表扬:你俩的方法都不错,通过组合知道了长、宽和高,表面积也就求出来了。这一表扬,激起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很快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法:
  C小组:其实,像B小组那样拼图时,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4个正方体只要乘以4就能求出4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然而每两个正方体相拼就减少2个面,所以4个正方体相拼就减少6个面。
  S=5×5×6×4-6×5×5=450(平方厘米)
  D小组:我们组还观察到,像A 组那样拼起来时,所用纸的面积最小。
  ......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富有的创造潜能,来获取知识,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三、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是由大队部的一个通知
  引入的。(见右)这70
  棵大杨树怎么分呢?同
  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调动
  了起来。有的同学说:
  "按1:1分,每班35棵。"马上遭到另外一些同学的反对:"不行!二年级的同学那么小,我们应该多承担些任务。""那咱们班就全包了吧!"。听到同学们这么热烈的讨论,教师问:"怎么分,才能使我们既可以多承担一些任务,又能使小同学们得到锻炼?"于是在多种方案中,大家一致认为按5:2分配比较合理,马上算出各班植树的棵数。为了搞好这项活动,孩子们还真作了不少准备:准备了刷子、水桶等各种工具。测算出:石灰和水的比是多少?石灰的重量是多少?刷白的高度又是多少?以至要刷的表面积是多少?终于等到了班会的时间,孩子们提着桶,持着刷子来到操场上忙活起来,并在活动中作了具体记录。正像孩子们在"数学日记"中写到的:"这次活动不但给了我们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发现了我们的许多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表现在:石灰水刷上去怎么也挂不住;二是预算粉刷表面积时,没有考虑到大杨树的树皮坑坑洼洼的。这样实际刷起来要比计算多的多!这不就是没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吗?......"还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使我们知道做好一件事,应该互帮互助,学会合作......"以上这些,都是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和感受到最朴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通过这一活动,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设计从上世纪60年代兴起到现在,一直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中重要的课程,研究其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来阐述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地位,并且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思考建议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评价,而怎样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
在生活和课堂上,关注孩子的口语表达,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说得不自然  越到高年级,孩子越不愿意与人自然的交流,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最典型的有这样两类。一类是"闷葫芦"式,即心中有话倒不出。这些孩子习惯于"沉默是金",就算心里什么都明白,亦喜欢一语不发。久而久之,当他们真想说的时候,也会显得拘谨,不自然。另一类是"爆豆子"式,即话语很多心中无货。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絮絮叨叨嘴不停,经常喜欢胡言乱语来
【摘 要】教师对儿童学习进程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调整是教学基础,爱心、耐心是教师真正的评价艺术的根本。教师要学会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评价,更要提高教学评价的艺术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价 激励 价值导向 艺术性 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
目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一些肾脏手术如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肾蒂损伤修复等手术中,暂时阻断肾脏血流是必要的。作为一名麻醉工
拓展阅读是阅读的延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在开拓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知识,培养和
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不出作文来。  写作积累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材料的积累  1、指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观察动植物中搜集素材,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动植物着手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1)指导观察植物。首先我们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事物,抓住
【摘要】时事热点的特点多种多样,它自身的这一特点展示了时事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之见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只有将时事热点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总结出一套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才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时事热点 初中思想 品德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或者人类社会群体中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
【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解放。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故为师者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以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以人为本 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  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封为英雄;赚第一桶金的人,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