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新批评的本细读理论,从结构、语义、语法等方面研究加勒比女诗人洛娜谷迪逊的抒情诗,以挖掘诗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诗人的诗学思想。
关键词:新批评;文本细读;诗学思想;洛娜谷迪逊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由“新批评之父” 理查兹在著作《实用批评》中首次使用。新批评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以康德的理想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用纯文学的标准重新审视文学经典,以文学语言为研究对象,强调通过文本细读,获得作品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与此同时,新批评理论坚持经验主义和人文价值,肯定文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肯定文学有助于解决人民日常的问题,契合于当下的认知观念。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理论,从结构、语义、语法等方面对加勒比女诗人洛娜谷迪逊的抒情诗“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 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进行解读,展现诗歌的语言魅力,体现诗人的诗学思想及和谐的民族主义观。
一、文本细读
关于文本细读,理查兹认为,批评家在讨论诗歌时必须分清四种不同的“意义”:意义(或思想,或本来意义上的“意义”)、情感、语气和意图。[1](26)根据理查兹,“意义”被界定为“符号的阐释者(a)所指称的,(b)认为自己所指称的,及(c)相信为使用者所指称的对象”。[1](3)也就是语言谈到的事物。情感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的事物的情感态度。[2]根据兰色姆的观点,情感是认知客体的对应物,而假想出来的自在纯粹的情感却几乎无从领会。[1](11)也就是说,兰色姆认为情感是没有脱离客体的纯粹的情感,纵使拒绝承认情感与客体的联系的批评家,也会在描述情感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描述到反映情感的客体上。就语气而言,(兰色姆称之为戏剧情境),理查兹认为“语气作为诗歌一个鲜明的特征……它的地位有时非常之高……,那是因为---考虑到他要传达的主旨---诗人对听众选择了如此完美的态度。”[1](34)简言之,语气就是作者对读者的态度。第四种意义“意图”,理查兹是这样描述的:“……作品的形式、结构或发展常常自有一层无法用任何其他三种功能来解释的深意,这层意义就是作者的意图。”[1](36)此外,理查兹还指出了分析四种意义要结合语境的观点。
根据理查兹和兰色姆的论述,不难理解,只有获得了这四种意义,才算实现对诗歌的理解,而要实现对诗歌的理解,就必须通过细读诗歌文本,研究语境,分析内在语言特点,从而解读诗歌内涵。
二、诗歌分析
原诗:I shall light/ First debts to pay and fences to mend / lay to rest the wounded past, foes disguised as friends/I shall light a candle/Cease the training of impossible hedges round this life/for as fast as you sow them, serendipity's thickets will appear/and outgrow them/ 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 All things in their place then, in this many-chambered heart/For each thing a place and for HIM a place apart/ 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By the hand that lit the candle/By the never to be extinguished flame/By the candle-wax which wind-worried drips/into candle wings luminous and rare/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
(一)整體结构
诗人在结构上的安排别具匠心。本诗共分成四个诗节:第一、二诗节各有两句诗句,第三节有三句诗句,第四诗节有五句诗句,诗节中的诗句逐渐递增,在形式上使读者感受到了洛娜谷迪逊逐渐强烈的情感。
同时,各个诗节之间也是层层递进:I shall light→I shall light a candle→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我将点亮→我将点亮(一支蜡烛)→我将(在你的心里)点亮一支(理解)之烛→我将在你的心里点亮一支(永不熄灭的)理解之烛。由第一节到第二节增加了点亮的具体事物----蜡烛;第三节指明了地点---在你的心里,以及蜡烛的意义----理解;第四节抒发了强烈的情感---(火)永远不会熄灭。这种递进式结构增加了悬念,同时凸显了内容的重要性,表现了诗歌的张力,体现了诗歌要表达的重点:在你的心里点燃一支永远不会熄灭的理解之烛。
(二)语义
诗的第一节里,诗人运用了短语lay to rest,这个短语的意思是bury sth. in the ground,短语的宾语the wounded past(受伤的过去)和foe(敌人)决定了这个短语的引申意义:forget(the bad memory)。 第一诗节的基调便是:忘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全句可以理解为:(I suggest you)pay the debts and mend fences, and forget the wounded past and your enemy(fake friend)(to live a new life). Otherwise,you will keep living in darkness or being hurt mentally。 在第二诗节中,“hedge”本意是树篱,有用树篱围起来之意,引申为束缚,回避。此句可以理解为:人们故意布设树篱,与外界隔离开来,保护自己,排斥外来文明。于是,诗人再一次点亮蜡烛,点亮人们的双眼,告诫人们单纯的自我保护是“impossible”的,终归会有“serendipity’s thickets”意外的丛林出现,超过树篱的高度,此处,“thickets”引申为列强。这里,诗人希望牙买加同胞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新生活,使民族发展壮大,避免历史的重演。
(三)语法
1.指示代词
首先要理解诗中提到的“I”、“you”和“HIM”的指代意义。
诗人不止一次地提到:“I shall light…”,“I”是谁?“a candle …in thine heart”,thine(you)是谁呢?诗歌是写给谁的呢?在“for HIM a place apart”中,HIM是谁呢?回顾牙买加的历史,它是一段无休止的被殖民奴役的历史。在1962年8月牙买加宣布独立前,牙买加人民始终受到殖民统治,加勒比黑人女性的生活更是在男权、殖民的双重压力下艰难生存,这种记忆是根深蒂固的,是几代人都挥之不去的阴霾。作为非裔黑人女性,洛娜谷迪逊在国难家仇中感受着牙买加女性的悲惨境地,她的许多诗歌都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状况以及她对国家及同胞的同情。在人民的抗争中,牙买加独立了。人民的内心是愉悦的,但是那挥之不去的记忆仍然在折磨着人们,似乎这种折磨已经超越了愉悦感,此时的牙买加人民,内心迷茫,深陷仇恨不能自拔。诗人敏锐地发现了一切,她感到同胞最需要的是能夠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的人,在精神上引导他们走出阴暗的人,引领他们走向新生活的人。此时,“I”出现了,是诗人,一位同样有过这样记忆的黑人女性。她用“I shall light”,用来点亮人们的心灵,thine(you)不仅是牙买加同胞,还有诗人本人,还有那些有过同样遭遇的民族。随着每个诗节第一句诗句字数的增多,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越来越坚定的语气,还有她内心解脱后的轻松和自信。在第三节诗节中,诗人再一次点亮一支理解的蜡烛,把“他”和其它事物分开,放在心中不同的地方。诗人用了一个大写的人称代词“HIM”,表达强调的意义。从词的功能上来说,“HIM”表达一个男性人称,代表力量,在本诗的语境下,指代强大的民族。因此,诗人要点亮理解的蜡烛,希望同胞们能够通过与其它民族互相理解,相互学习,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民族。
2.句法
本诗主要有两处重要的平行结构。一处是四个诗节的第一句诗句相连形成了一个平行结构,也是全诗的主体结构,前文已经解释,不再赘述。另一处是最后一节诗句,洛娜谷迪逊运用平行结构抒发情感。/By the hand …./By the …flame/By the candle-wax …/By the illumination …。平行结构的文体特征是追求结构工整的言语风格,匀称悦耳的音乐节律,丰富多彩的语义层面,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3]。本诗中,四个By引导的短语凸显了诗歌结构的工整性,给读者以美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内容上,四个By短语的词语数量逐渐递增,在平行结构的作用下,给人以追赶式的紧迫感,直到达到抒情的高潮,点明抒情的主旨。
3.标点
在最后诗节的末尾,诗人写到: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此句中标点逗号(,)的缺失和频繁使用增加了对诗歌的理解的难度。不难看出,在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的后面没有标点,看似与下一行的exit形成了主谓关系,但是因为有by的存在,介词的后面主要跟有名词或代词(不是句子)做介词宾语,以及,此句中的exit与不可数名词illumination在数上不一致,根据英语语法中标点的使用,当比较长的状语放在主句前,最好在状语后放置一个标点,一般是逗号。因此,只能理解为,candle后标点缺失,exit是与后面的名词搭配。
此外,此句诗句又存在逗号的频繁使用的现象:…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 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exit此处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退出。那么exit的主语是什么?shining out的施动者是谁? “…,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中,逗号是将两组意义对立的名词组合分开---“death and fear and doubt”与“love and possibility”,而作为衔接作用的“here”更是起到强调、着重后面内容的作用。由此可以判断,“death and fear and doubt”与exit形成主谓关系,表明“在耀眼的烛光中,死亡、恐惧、怀疑消失殆尽”。后半句,“love and possibility”与shining out形成了独立主格结构,施动者是“love and possibility”,是shine out的逻辑主语,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由此,对此句的理解就清晰明了了,此句的句法结构是:倒装句及独立主格结构。此句的理解应该是: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disappear, and love and possibility(hope and bright future) within your lit heart are shining out.
三、结束语
洛娜谷迪逊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以民族发展为重,像一名治愈伤痛的医生一样,劝慰牙买加人民忘记痛苦的记忆,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一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各民族和谐发展的诗学思想。文本细读理论在理解这首诗歌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克劳.兰色姆.王腊宝、张哲译.新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 宋华伟.细读:文学批评的基础—从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理论谈起[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113.
[3] 王水莲.平行结构的文体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00-103.
关键词:新批评;文本细读;诗学思想;洛娜谷迪逊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由“新批评之父” 理查兹在著作《实用批评》中首次使用。新批评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以康德的理想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用纯文学的标准重新审视文学经典,以文学语言为研究对象,强调通过文本细读,获得作品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与此同时,新批评理论坚持经验主义和人文价值,肯定文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肯定文学有助于解决人民日常的问题,契合于当下的认知观念。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理论,从结构、语义、语法等方面对加勒比女诗人洛娜谷迪逊的抒情诗“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 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进行解读,展现诗歌的语言魅力,体现诗人的诗学思想及和谐的民族主义观。
一、文本细读
关于文本细读,理查兹认为,批评家在讨论诗歌时必须分清四种不同的“意义”:意义(或思想,或本来意义上的“意义”)、情感、语气和意图。[1](26)根据理查兹,“意义”被界定为“符号的阐释者(a)所指称的,(b)认为自己所指称的,及(c)相信为使用者所指称的对象”。[1](3)也就是语言谈到的事物。情感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的事物的情感态度。[2]根据兰色姆的观点,情感是认知客体的对应物,而假想出来的自在纯粹的情感却几乎无从领会。[1](11)也就是说,兰色姆认为情感是没有脱离客体的纯粹的情感,纵使拒绝承认情感与客体的联系的批评家,也会在描述情感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描述到反映情感的客体上。就语气而言,(兰色姆称之为戏剧情境),理查兹认为“语气作为诗歌一个鲜明的特征……它的地位有时非常之高……,那是因为---考虑到他要传达的主旨---诗人对听众选择了如此完美的态度。”[1](34)简言之,语气就是作者对读者的态度。第四种意义“意图”,理查兹是这样描述的:“……作品的形式、结构或发展常常自有一层无法用任何其他三种功能来解释的深意,这层意义就是作者的意图。”[1](36)此外,理查兹还指出了分析四种意义要结合语境的观点。
根据理查兹和兰色姆的论述,不难理解,只有获得了这四种意义,才算实现对诗歌的理解,而要实现对诗歌的理解,就必须通过细读诗歌文本,研究语境,分析内在语言特点,从而解读诗歌内涵。
二、诗歌分析
原诗:I shall light/ First debts to pay and fences to mend / lay to rest the wounded past, foes disguised as friends/I shall light a candle/Cease the training of impossible hedges round this life/for as fast as you sow them, serendipity's thickets will appear/and outgrow them/ 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 All things in their place then, in this many-chambered heart/For each thing a place and for HIM a place apart/ 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By the hand that lit the candle/By the never to be extinguished flame/By the candle-wax which wind-worried drips/into candle wings luminous and rare/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
(一)整體结构
诗人在结构上的安排别具匠心。本诗共分成四个诗节:第一、二诗节各有两句诗句,第三节有三句诗句,第四诗节有五句诗句,诗节中的诗句逐渐递增,在形式上使读者感受到了洛娜谷迪逊逐渐强烈的情感。
同时,各个诗节之间也是层层递进:I shall light→I shall light a candle→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I shall light a candle of understanding in thine heart/which shall not be put out。我将点亮→我将点亮(一支蜡烛)→我将(在你的心里)点亮一支(理解)之烛→我将在你的心里点亮一支(永不熄灭的)理解之烛。由第一节到第二节增加了点亮的具体事物----蜡烛;第三节指明了地点---在你的心里,以及蜡烛的意义----理解;第四节抒发了强烈的情感---(火)永远不会熄灭。这种递进式结构增加了悬念,同时凸显了内容的重要性,表现了诗歌的张力,体现了诗歌要表达的重点:在你的心里点燃一支永远不会熄灭的理解之烛。
(二)语义
诗的第一节里,诗人运用了短语lay to rest,这个短语的意思是bury sth. in the ground,短语的宾语the wounded past(受伤的过去)和foe(敌人)决定了这个短语的引申意义:forget(the bad memory)。 第一诗节的基调便是:忘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全句可以理解为:(I suggest you)pay the debts and mend fences, and forget the wounded past and your enemy(fake friend)(to live a new life). Otherwise,you will keep living in darkness or being hurt mentally。 在第二诗节中,“hedge”本意是树篱,有用树篱围起来之意,引申为束缚,回避。此句可以理解为:人们故意布设树篱,与外界隔离开来,保护自己,排斥外来文明。于是,诗人再一次点亮蜡烛,点亮人们的双眼,告诫人们单纯的自我保护是“impossible”的,终归会有“serendipity’s thickets”意外的丛林出现,超过树篱的高度,此处,“thickets”引申为列强。这里,诗人希望牙买加同胞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新生活,使民族发展壮大,避免历史的重演。
(三)语法
1.指示代词
首先要理解诗中提到的“I”、“you”和“HIM”的指代意义。
诗人不止一次地提到:“I shall light…”,“I”是谁?“a candle …in thine heart”,thine(you)是谁呢?诗歌是写给谁的呢?在“for HIM a place apart”中,HIM是谁呢?回顾牙买加的历史,它是一段无休止的被殖民奴役的历史。在1962年8月牙买加宣布独立前,牙买加人民始终受到殖民统治,加勒比黑人女性的生活更是在男权、殖民的双重压力下艰难生存,这种记忆是根深蒂固的,是几代人都挥之不去的阴霾。作为非裔黑人女性,洛娜谷迪逊在国难家仇中感受着牙买加女性的悲惨境地,她的许多诗歌都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状况以及她对国家及同胞的同情。在人民的抗争中,牙买加独立了。人民的内心是愉悦的,但是那挥之不去的记忆仍然在折磨着人们,似乎这种折磨已经超越了愉悦感,此时的牙买加人民,内心迷茫,深陷仇恨不能自拔。诗人敏锐地发现了一切,她感到同胞最需要的是能夠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的人,在精神上引导他们走出阴暗的人,引领他们走向新生活的人。此时,“I”出现了,是诗人,一位同样有过这样记忆的黑人女性。她用“I shall light”,用来点亮人们的心灵,thine(you)不仅是牙买加同胞,还有诗人本人,还有那些有过同样遭遇的民族。随着每个诗节第一句诗句字数的增多,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越来越坚定的语气,还有她内心解脱后的轻松和自信。在第三节诗节中,诗人再一次点亮一支理解的蜡烛,把“他”和其它事物分开,放在心中不同的地方。诗人用了一个大写的人称代词“HIM”,表达强调的意义。从词的功能上来说,“HIM”表达一个男性人称,代表力量,在本诗的语境下,指代强大的民族。因此,诗人要点亮理解的蜡烛,希望同胞们能够通过与其它民族互相理解,相互学习,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民族。
2.句法
本诗主要有两处重要的平行结构。一处是四个诗节的第一句诗句相连形成了一个平行结构,也是全诗的主体结构,前文已经解释,不再赘述。另一处是最后一节诗句,洛娜谷迪逊运用平行结构抒发情感。/By the hand …./By the …flame/By the candle-wax …/By the illumination …。平行结构的文体特征是追求结构工整的言语风格,匀称悦耳的音乐节律,丰富多彩的语义层面,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3]。本诗中,四个By引导的短语凸显了诗歌结构的工整性,给读者以美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内容上,四个By短语的词语数量逐渐递增,在平行结构的作用下,给人以追赶式的紧迫感,直到达到抒情的高潮,点明抒情的主旨。
3.标点
在最后诗节的末尾,诗人写到: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此句中标点逗号(,)的缺失和频繁使用增加了对诗歌的理解的难度。不难看出,在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的后面没有标点,看似与下一行的exit形成了主谓关系,但是因为有by的存在,介词的后面主要跟有名词或代词(不是句子)做介词宾语,以及,此句中的exit与不可数名词illumination在数上不一致,根据英语语法中标点的使用,当比较长的状语放在主句前,最好在状语后放置一个标点,一般是逗号。因此,只能理解为,candle后标点缺失,exit是与后面的名词搭配。
此外,此句诗句又存在逗号的频繁使用的现象:…exit,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 within a lit heart, shining out。exit此处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退出。那么exit的主语是什么?shining out的施动者是谁? “…,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here love and possibility…”中,逗号是将两组意义对立的名词组合分开---“death and fear and doubt”与“love and possibility”,而作为衔接作用的“here”更是起到强调、着重后面内容的作用。由此可以判断,“death and fear and doubt”与exit形成主谓关系,表明“在耀眼的烛光中,死亡、恐惧、怀疑消失殆尽”。后半句,“love and possibility”与shining out形成了独立主格结构,施动者是“love and possibility”,是shine out的逻辑主语,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由此,对此句的理解就清晰明了了,此句的句法结构是:倒装句及独立主格结构。此句的理解应该是:By the illumination of that candle, death and fear and doubt disappear, and love and possibility(hope and bright future) within your lit heart are shining out.
三、结束语
洛娜谷迪逊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以民族发展为重,像一名治愈伤痛的医生一样,劝慰牙买加人民忘记痛苦的记忆,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一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各民族和谐发展的诗学思想。文本细读理论在理解这首诗歌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克劳.兰色姆.王腊宝、张哲译.新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 宋华伟.细读:文学批评的基础—从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理论谈起[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113.
[3] 王水莲.平行结构的文体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