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d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卞优文,江苏常州人,中国作协会员。201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钟山》《雨花》《四川文学》《青春》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在《钟山》发表长篇小说2部。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兰红娟像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一样,也同步收看了会议实况直播。但是,她事前不可能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会带给她那么大的惊喜。总书记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听着总书记浑厚磁性的声音,兰红娟眼眶湿润了。她悄悄擦了擦眼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总书记的话说到她心坎里去了。东南村的稻田、绿树、河流,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呈现出来,仿佛在为总书记的话配上相称的画面。
  兰红娟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有心人。听完总书记的报告,已过了午饭时间,但她没有一点饥饿感。她记得是2014年,即她决心在东南村搞生态农业的第二年,总书记对生态曾有过一段经典表述,当时她抄录在笔记本上了。她着急地回到办公室,又把那段话找出来了。总书记是在2014年3月14日讲的: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象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金木水火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循环不已。”
  兰红娟为自己感到庆幸,自己为东南村设计的绿色发展之路,与国家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当十九大报告全文发表后,她又仔细看了一遍,重点段落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她欣喜地发现,在总书记的报告中,“绿色”出现了15次,“美丽”出现了8次。她记得,“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但十八大报告中,“美丽”“绿色”都只出现了1次。
  兰红娟敏感地意识到,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会更加重视了,东南村的发展也会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机遇了。
  上篇:素朴娟秀一枝兰
  在西夏墅镇东南村,恽、谢是大姓,且都是书香门第。恽氏出自司马迁外孙杨恽,汉宣帝时杨恽因言获罪被腰斩,其子以父名为姓,避祸江南。谢家系晋朝豪门,先祖可追溯到东晋谢安。恽、谢耕读传家,人才辈出。2019年10月,出生于东南村的书法家、诗人恽建新先生回乡,看到如此美丽的故乡,如此能干的村支书,欣然提笔,为兰红娟题写了“素朴娟秀一枝兰”七个字。这不仅是对兰红娟,也是对东南村的高度评价。
  2020年8月5日下午,当我如约走进兰红娟的办公室时,她正与一位村民谈话。打过招呼后,我坐下来,习惯性地环视四周,见墙上一幅书法作品,署名寒邨。寒邨即韩村的谐音。东南村是由韩村、午桥合并而成的。我知道,这是恽建新先生的笔名,恽先生是把故乡取为笔名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元代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心里一动,这是对兰红娟品质的另一种注解吗?兰红娟身后的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还有一块含金量很足的奖牌——江苏省“百名示范”村支书。我知道,兰红娟的荣誉很多,她还是江苏省“吴仁宝式”村书记、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个人,都是分量很重的荣誉;东南村的荣誉也很多: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优秀示范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等。
  一会儿,兰红娟处理完了公务。因为知道我的来意,寒暄了几句后,我们便进入了正题。但刚说了没几句话,她的手机响了。她抱歉地朝我笑了笑,便接通了电话。电话打了好长时间,是一位专业经营民宿的公司老总打来的。东南村目前有民宿经营项目,但规模不大,最有名的叫“东南小院”。听得出来,下一步,东南村的民宿规模将更大,档次将更高,模式将更灵活。东南村是西夏墅镇唯一保留传统农业耕种的村,经过多年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已经成了城市后花園。春暖花开或稻花飘香季节,来村里游览观光的客人越来越多,为这些来乡下休闲的城里人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既是东南村的义务,更是东南村的商机。
  我不是专业记者,我们的交谈不像采访,更像是闲聊。在闲聊中我了解到,兰红娟娘家是九里乡的,她告诉我,她喜欢读书写作,读书时语文成绩特别好。因为我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所以倍感亲切。这样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她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那么强了。她说话条理清晰,用词也很精准,说起农村政策也是娓娓道来,非常熟悉。她告诉我,东南村2004年前,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仅13万元,是新北区的贫困村之一。2006年担任村支书后她意识到,既然在政府建设规划中东南村是农业生态区,发展工业经济就会受限制,那么立足点就只能是生态环境和现代农业了。东南村辖区面积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8亩,基本农田2554亩,24个自然村,892户2625人。兰红娟知道,这些人,这些地,就是东南村的家底了。上任伊始,她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确定了“四步走”工作思路:第一步,整顿村委干部班子,建立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对村干部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的考核办法。第二步,修路,以前村里都是泥石路,她上下沟通,多方奔走,拜访企业家,发动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很快就修成了一条贯穿全村的主干道——东南大道。第三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村卫生室、体育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提升了村居环境面貌,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回归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生态的目标迈进。第四步,集聚现有的资源。用好现有的农民,种好现有的土地。兰红娟说:“农村,有的就是土地和农民,我们有地就要种,不仅如此,还要种好!”
  在兰红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东南村按照“支部带动、产业促动、村社联动”的思路,成立了新北区第一家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合作社里党旗红”区级优秀党建品牌,集体流转了650户农户共2000亩土地,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种植方式,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高效益,达到了盘活村级经济与保障农民利益的双赢目的。如今,2000亩水稻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注册的夏墅牌大米成了常州市知名商标,被评为江苏省名优产品,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诚信示范经营企业、江苏省优秀示范合作社。   农村基层工作琐琐碎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说种生态有机大米吧,现在的东南村已经有了名气,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但在当时,推进这项工作可难了。2013年,兰红娟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土地流转,村民们怎么说?有人抱怨说,看看周边村,有的种草坪,有的种树,有的种丝瓜,哪一样不比种稻来钱快,来钱多?兰红娟却不为所动,坚信自己要走的路是对的。回过头来想想,再联系总书记“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的论述,不得不佩服兰红娟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远见。
  “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是兰红娟的人格追求。在工作作风上,她每逢重大事项,必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方面,她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的古训,要求其他同志做到的,首先她自己做到,自觉做好表率。扎根基层的20年,兰红娟心系百姓,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硬是将一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尽管如此,话语之间,我还是听出了她的委屈和些许心酸。但她把委屈咽进肚子里,对村民的需求有求必应。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兰红娟尽可能通过微信“秒回”,合理解答并立刻布置整改。在兰红娟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努力,如今的东南村,已真正建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村民感慨地说:“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佬,今天也享有了不亚于城市的生存环境,获得了城里人一样潇洒的生活条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内心深深为生活在这里而庆幸和自豪!”
  下篇:生态、产业、人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绿色发展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小小的东南村,也有自己的发展理念,那就是“生态、产业、人文”。当初,面对农业生态区的规划蓝图和农田日益板结、贫瘠的现状,兰红娟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一条绿色农业发展新路。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农业之路,东南村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就种紫云英,来年翻耕入土做基肥。而且,地里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改用人工除草和施羊粪等有机肥。
  “刚开始,村里有老人说我,这个丫头做书记做傻了,本来种田就不赚钱,现在不种麦子还种草!”兰红娟说起往事,心里有甘苦,但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但我们坚持下来了,不仅建成了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还创建了‘夏墅’品牌,有机大米零售价一斤22.8元,老客户团购价也要18元一斤。一年产20万斤有机米。绿色大米每斤6元,年产80万斤。我们还自主开发了紫云英蜂蜜和米酒等系列农产品,合作社一年可以收入800多万元,再也不是贫困村了! ”兰红娟让农民感受到了种田的尊严和激情,也实现了种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的梦想。
  通过7年的绿色耕种,东南村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春耕时鸟儿跟在翻土机后面啄虫吃,夏天的稻田里有了青蛙、黄鳝,土地也变肥沃了。
  有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什么不把稻田变成公园,让城里的市民到这里来旅游呢?兰红娟决心启动新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带动有机稻米产业链发展。东南村在专业规划设计师的帮助下,保留原有的树木植被,疏浚村内丰盈的水系,利用老砖老瓦等乡土材料,并挖掘流传民间的老故事,建成了“爷爷家的老瓦”“小农夫的院子”等乡村小景,还在稻田边、鱼塘旁修建栈道,在白色的民房山墙上画了可爱的稻草人,在屋前院后的瓮头瓦罐里种上花草,大手笔建成稻田公园。更重要的是,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让村民有偿退出闲置房屋,由集体收购开发,建设了精品民宿“东南小院”。自2019年5月试运营后,不少城里的游客慕名而来,在东南村玩得流连忘返。白天,登高欣赏3D稻田等乡村美景,实地走进有机种植示范区闻稻香;傍晚,走进东南小菜园,亲自感受摘菜、做农家饭的乐趣;晚上,夜宿粉墙黛瓦的乡间民宿,数星星、看月亮。东南村围绕江南稻米之乡定位,精心打造田园风情和农耕文化,不仅提升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
  在东南村,稻田成了最美的风景。整个村庄通过石板路、木栈道等游览线路分成北面的稻米产业示范区、中部的稻田公园区、南部的民俗美食体验区和东部的形象展示区四部分。稻田、居民生活区布置农村动物小品,如青蛙小雕塑、鸭子坐凳等,与农耕剪影相互穿插。村里的鱼塘也重新梳理,并将原有的堤路打开,局部形成半岛和岛屿,形成景观效果较好的水面,种植低矮花灌木,设置临水平台和钓鱼平台。白墙黑瓦的民居山墙上,也呈现出农耕主题的彩绘。
  有梦想才会有蓝图,有蓝图才会有风景。东南村结合自身原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优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研究、规划,发展契合村民生产、生活、生态需求的休闲农业。通过推进“五个区”的建设改造,打造了一个基实、业兴、景美、人和的“醉美东南”。一是稻米产业示范区。该区域用木栈道加上台阶形成高起下沉的空间,丰富视觉效果,保留原有的稻田肌理不变,在外围增设游览路线,在游览路线上设置剪影和吉祥物小品,科普稻田里的秘密和稻米品种。二是蔬香春色体验区。对农户宅前原有场地进行保留,在水岸边进行植物景观梳理,对村民日常清洗的平台予以统一,形成景观与功能兼具的平台。同时,以样板屋“东南小院”为全村的示范,带动村民,提高其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三是稻田公园。对现状植被进行保留,对河岸线植被进行梳理,种植水生植物,丰富岸线,沿水边设置水车等设施等,供游客体验玩耍,同时布置汀步,将人引入画面中。在小节点放置农村动物小品,将其与农耕剪影相互穿插,在游览的不经意间收获小小的惊喜,使游客更亲近场地,也让他们在游览中不断地探索稻田中的秘密。四是形象展示区。东临政泰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融入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元素,打造出一个抽象形的孔雀雕塑,保留原有建筑及基本农田,利用七彩水稻种植出孔雀的图案,增加艺术手段如彩绘、稻田画及雕塑小品,从而抓住来客的第一眼。五是特色蔬果采摘區。引进了常思源生态特色果蔬采摘项目,让游客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也享受到农家丰收的喜悦。
  兰红娟年近五十,个头小巧,细眉细眼,齐耳短发,十分干练。东南村的过往,她了如指掌,东南村的未来,她胸有成竹。中国有近4万个行政村,据我所知,那些有实力有特色,率先实现小康乃至现代化的,几乎都有一个出色的带头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从兰红娟办公室出来,已是夕阳西下时分,东南村大片的稻田,像绿色的海洋,在夕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多姿。我看着美景,耳边飘荡的却是兰红娟警句式的治村理念:
  我们不搞公园式的美丽乡村;
  我们要让稻田成为一道风景;
  强村富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要留一片肥沃的土地给子孙后代;
  我们对每一寸土地都满怀敬意……
  是啊,人的命脉在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如何能不爱她?
  诗人艾青曾咏叹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其他文献
我刚出生时,我的家在运河的另一边,上小学总要经过同安桥,去公园玩耍时也要经过同安桥。每天看着涓涓的河水流过,伴随着上学的紧张和恍惚,伴随着去公园时的兴奋和期待,那条河流陪伴了我多少个日子,数不清了。  时光流逝,我渐渐长大,同安桥也由原来的步行桥被翻新。从前推着电瓶车一步一步走上桥遥望运河,如今坐着车运河在眼中忽闪而过,看不真切,我不禁非常想念。晚上散步,走着走着,上了桥,远方一望,我吸了口气——
期刊
一  那时我叔叔不到二十岁,他结束了学生生涯,跟随自己的姐夫学起了木工。  他是一个腼腆的青年,消瘦,脸上总在微笑着。我们这个家族的人,大都是这样,不善言辞,自律,或有轻微的自卑感,瘦,喜欢笑。这些特质,使我们的农民生活过得平淡而保守,也相对安全。  我叔叔认认真真地当起了木匠。从学校回到农村,他适应得波澜不惊。他不叛逆,从乡间少年,一直到成年,几乎未曾让家里父母操心。时代投射在他的身上,影响微弱
期刊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又响亮地发出了“堅定走生产发展的、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近年来,常州,作为长三角发展的中轴,在新农村的建设的更高起点上,在4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笔墨当随时代,文学讴歌生活。常州市作家协会、翠苑杂志社联袂组织、积极筹划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题材创
期刊
听 弦  月光从窗缝里挤进来,把三奶奶斑驳的身影推倒在青灰色的地上,同时推倒的还有她手里正缝补着的那件青灰色的夹袄。  风刮得慢条斯理,伴着断断续续地传来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的弦声,三奶奶半眯着眼睛,分辨着弦声、风声、院子里母猪梦呓的哼哼声。  忽然,一道清亮亮的叫板被弦音托着在村子的上空盘旋环绕,然后和月光一起从窗缝挤进来,又顺着耳朵滑到三奶奶的心口上,三奶奶的手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哎哟”一声,
期刊
一辆黑色奥迪车靠街边缓缓停住。  车门打开,一陣窸窸窣窣后,从车上下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戴金丝边眼镜,很气派,伸手扶着女人下车。那同样气度非常的女人却步履不稳,吃力地挪动脚步,一边举目四下寻找,终于,向男人说了声:“就在这里。”  这条算不上繁华的街,对面新近开张了一家茶楼,楼下的肯德基老头塑胶立像,浑然不知日夜疲劳,一直都在招手微笑。玻璃门在仲夏阳光里频频开合,缕缕香气诱来一个个吮指吃货。相形下,
期刊
水路称王的日子,运河就是一把权杖。  两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凿出了邗沟,他挥舞着这把权杖去攻城略地,与齐国争霸。而彼时于常州入江的邗沟,正是襁褓里的京杭大运河,一笑一颦都在常州眼里。千年之后,邗沟长成了京杭大运河,以千里通波征服华夏,而常州则用大运河载来的樯林帆雨构筑一座城市的风流。  那些年,光阴积下的雪太深,不只湮灭了太多运河衍生出的物事,甚至掩住了水波的光芒。星空依然,喑哑的河流却只能咀嚼沧
期刊
很早以前,我就有了一个无法释怀的发现:我们家和小爷爷的关系,有点乱。  小爷爷,就是我父亲的小叔。这层关系其实很简单,不绕人。然而长期以来,父亲在对小爷爷的称谓上,总是破绽百出,令人匪夷所思。早先,他一直突兀地称小爷爷为“我爸”;换一个时间段,又改称了“爸爸”;后来,不知从哪一天起,他再次改变称呼,竟呼小爷爷为“小叔”了。后一种称谓与前面两种当然是不能混同的,“父亲”无法取代“叔叔”,“叔叔”更不
期刊
一  德胜河,是我故乡村子西边的一条大河。这不是一般的农村河道,它与孟河、澡港河一起,被并称为常武地区大运河通江航行的三大河道,是常州古运河的重要一脉。德胜河渊源流长,它始浚于宋绍熙五年(1194年)。宋咸淳《毗陵志》上名烈塘河,又名“得胜新河”。据1928年《武进年鉴》第二回载:“南新河亦邑西北济运渠也。在郡西十五里,旧名烈塘。宋章冲知常州奏冶本洲湖港,始见于宋绍熙五年(1194年)李嘉言浚河置
期刊
有一天,住在屯东头的四太爷,坐在屯南口大柳树下的一块石头上,一手摸着已经被人坐得很是光滑的石头,一手捋着颌下的胡须,神情十分专注地说:“哎,这些石头啊,真是个好东西,就是它们垒起了我们山屯人的日子。”  其实,四太爷已经不止一次提起石头,不止一次说石头是个好东西。  四太爷说,他的爷爷是闯关东时,从齐鲁大地挑着挑子過来的。看到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木、有石头,便心存留恋地落了脚,找一个“两边有抱、后
期刊
在溧阳天目湖镇南部的大山深处,有个大名鼎鼎的山村叫三胜村。为什么会赫赫有名呢?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个山村是由七八个农民发起创办的三胜合作社,他们在社内实行按劳分配、定量分益制的做法,被县委生产合作部通讯组写成文章发表在《新华日报》后,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视,老人家将此文收进了他亲自选编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中册)一书中向全国推广,所以这个山村的名气一下子就大了。但由于我们三胜村地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