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 有的放矢

来源 :中学语文·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首诗词,置于小学教材中,是一种教法;置于中学教材中,则是另一种教法。换言之,同一篇作品,如果放在不同单元中,承载的教学目标也必定有区别。组织教学,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文本”出发,综合考量“客观世界”“作者”“读者”等要素,紧扣文本功能,整体把握教学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词教学;文本功能
  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诗词”与“散文”并举,并从宏观上给出教学指导意见,认为诗词“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那么,在具体教学中,诗词教学内容应该如何设计呢?应该从哪些角度来组织诗词课堂呢?在此,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谈谈诗词教学的心得。
  一、解读诗词,分析文本要素
  设计诗词教学内容,首先要弄清楚诗词中有什么,作为文学作品,诗词的四要素分别是客观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客观世界”是指诗词写到的对象,“作者”是指诗词的生产者,“文本”是指诗词的成品,“读者”是诗词的消费者。
  以《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例,这首词以北宋时期的“杭州”为写作对象,作者是婉约词人柳永,“文本”是一首慢词长调,预期“读者”是两浙转运使孙何。因为心中有读者,作者柳永着力要表现的是孙何心中期待的杭州。于是,“杭州”“柳永”“孙何”便成为教学《望海潮》的出发点。
  如果要将诗词的四要素串起来理解,便是什么样的作者,心中念着什么样的读者,眼中便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笔下便会形成什么样的文本。可以说,四要素是紧密相联的,如有割裂,势必造成文本理解出现偏差。以名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例,“三秋”是时间概念,“十里”则为空间概念,西湖之美,美在秋天,美在夏天,美时空里,杭州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黄发垂髫怡然自得”,颇有世外桃源之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对于一篇投赠之作,孙何读后必定喜笑颜开。
  相传,“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很显然,完颜亮并不是作者心中期待的读者,否则,柳永倒有投敌叛国之嫌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夜无眠,寺庙的钟声传入张继的耳中,烦心之事萦怀,是红尘中继续挺住,还是就此遁入空门?行至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静夜钟声,为落魄文人指点了人生的另一条路。一首《枫桥夜泊》,有秋夜的静寂,有诗人的彷徨,有落魄者的共鸣。
  客观世界、作者、读者,融合在文本中,形成一个整体,唯有将其结合起来,方可做到全方位地解读诗词。
  二、定位诗词,紧扣文本功能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对话,要与文本对话,还要与教材编者对话,从而,把握其编书的目的,紧扣文本功能。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编者选择了26首诗词,其中,现代新诗四首,古体诗八首,近体诗六首,宋词八首。编者辑录四首现代新诗,整个单元要求“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具体到每一篇,则各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比如,《沁园春·长沙》可定位为“诗词意象与意境”,《再别康桥》可定位为“诗词语言的精炼”,《雨巷》可定位为“诗词的隐喻象征”,《大堰河,我的保姆》可定位为“文学情感特征”。
  古体诗也有其个性化的定位,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可定位为“文学世界情与礼的关系”,焦仲卿与刘兰芝,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爱得炽热,爱得深沉。可是,焦仲卿难违母命,将刘兰芝送出家门;刘兰芝难抗兄命,答应太守提亲。最终,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不能相守以生,只能相约以死。“发乎情止乎礼”,文学世界里,存在着“情”与“礼”的冲突。可以说,遵从母命、兄命,源于“礼”的束缚;双双殉情,则源于“情”的驱使。举一反三,则不难理解牛郎与织女之间的河汉,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院墙,许仙与白娘子之间的雷峰塔。
  不同的诗词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诗词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篇篇的诗词,便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用以承载不同的功能,或阐释对文学的理解,或解读文学知识。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知文学家的人生选择,可以把握文学世界中的心物关系,可以了解文学家的生活世界;研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把握诗词的情感发展曲线,可以揣摩诗词的想象。
  三、定点诗词,把握教学取向
  新课标指出,“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诗词学习方面,学生也同样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他们常常以为自己读懂了诗词,实际上所掌握的不过是一些肤浅的皮毛而已。定点诗词,以生为本,诗词教学从学生的需要什么,也就把握了诗词的教学取向。
  当代学者孙绍振有言,语文教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没有从“已知”到“惶惑”的引导,没有从“惶惑”到“理解”的引领,何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呢?
  教材所选篇目均为名篇,那么,它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又何以成为经典?以杜甫诗词《蜀相》为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均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但是,一个“自”、一个“空”,平添了几分伤感,碧草春色,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武侯诸葛亮身后凄凉,鲜有前往吊唁的人。诗词解读到这一层面,似乎已可以下一个论断。
  可是,学生真的已经把握了诗词的情感吗?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为什么要有人欣赏?为什么要有人倾听?
  春秋代序,草木榮枯,世间万物各得其所,或许,是否有人评价,并不是关键。“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已然渗入了杜甫的骨髓之中,期待为君王所用,出将入相,实现人生抱负,是杜甫穷其一生的伟大梦想。因此,碧草、黄鹂不正是杜甫的化身吗?虽才华横溢而不为世所用,“自”“空”二字,道尽了落魄文人怀才不遇的伤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非经历艰辛,何以成名作?非引发共鸣,何以成经典?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表层知识,还需要用心去触摸作者的情感。当学生的经验不足以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就需要教师激活经验以体验作者,打开文本以看到作者。余映潮先生讲授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鼓励学生道出心中的委屈,进而反复诵读诗词,激活经验,给人以信心。
  诗词是文学艺术,但诗词教学首先一门课程。从文本有什么,到文本用来做什么,再到学生需要学什么,诗词教学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让每一首诗词承载一个使命,不但可以避免造成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的局面,而且有助于学生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其他文献
《扬州慢》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以其凄清低回的旋律,唱出了哀时伤乱之悲慨,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在教学中如何脱离那种“一解题二作者三释词四手法五思想”的程式化教学,如课程标准所言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深处,去发现作品意蕴,领悟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对高中生的鉴赏水平还是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极大的挑战。  (教学片断)  师:清角吹寒,第四悲。(板书:四悲黄昏清角 虚写见悲)这个悲,
期刊
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过程”呈现出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的转化。“线性程序结构”组合的课堂注重学科知识的线性传授和学科学习行为形态的程序设计;“要素行动解释系统”构建的课堂则不仅追求通过学习行为学得学科知识,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堂实践着的各要素(学科本体内容和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培育学科能力和素养。  本文从“组织层面”和“发展地带”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要素
期刊
上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的天职,上好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的职责。然而将语文课上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目前的语文课堂,前卫的教学理念被挂在嘴上,先进的教学技术也正粉墨登场,但这华丽的背后,许多语文课其实已没有了语文的“真味”。  客观地扫描当前的语文课堂,这些现象并不少见:1.海阔天空式。课堂花样很多,随心所欲。作为阅读教学根本立足点的文本、文本语言,被有意无意地弱化。2.空中楼阁式。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可
期刊
本刊讯 2017年9月15日晚8点至9点,《中学语文》读者群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国内合作办学优秀管理人才——“本真语文”发起人朱蒙老师,就“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活动主持人为莫羽和李欣荣二位老师。  朱蒙老师说“核心素养”本身是北师大一个团队研究的初级成果,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对其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过,朱老师所提的“核心素养”与教育部公布的核心素养并无关系
期刊
一、教师解读  课文题目看上去平常无奇,其实可以从中大做文章。本教学设计试图“以题解文”,“卖白菜”的“卖”字,既是教师解读的切入点,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更可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懂了这个“卖”字,教师便可“执一驭万”,形成有新意和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更好地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根据《当代汉语词典》对“卖”字的解释,笔者归纳出“卖”的以下四个含义:  1.交
期刊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探究阅读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形成主动阅读鉴赏的良好习惯,形成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精读与泛读交融能促进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在思考中了解作品的本质,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儒林外史》阅读为例探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期刊
一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  生:这节课上的是《狼》,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较劲的故事。  師: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什么?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
期刊
作为一线教师,对整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的安排我是有异议的。当《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这些课文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客观上形成了一幅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世事图,勤劳善良这些人性中最精华的东西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几乎一文不值。当勤劳善良和失意孪生,和智慧决裂,和冷漠对峙,当无数的“父亲”靠自己辛勤的劳动依旧无法平和而安静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甚至还成为了他人笑柄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①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就现阶段初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的效果极为不佳,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开展群文阅读能在优化语文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此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稳步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