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中国虹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项


   哈尔滨作为北方著名的省会城市,是出产冬奥冠军的圣地,很多滑冰滑雪运动员都出生在这里。由于天然的气候条件,冰冷的冬天促使很多人从小就喜欢滑雪、滑冰,张虹自然也不例外。与黑龙江省内其他短道速滑选手一样,张虹在最开始接触滑冰的时候,选择的也是短道速滑。1988年出生的张虹,自小身体就比较弱,7岁时父母便带着她在楼下公园里的一家滑冰场报了名。最初张虹跟其他孩子一样,仅仅把滑冰当成一个爱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虹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小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能在学校之外,还有小伙伴一起训练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并没有以后要拿冠军的念头。”张虹说。
   滑冰带给她的是纯粹的快乐,但她的天赋却很快得到显现,在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比赛中滑进了前八名。12岁时她被选入专业队,身边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随后的8年,张虹虽拿到短道速滑全国冠军,但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我7岁开始接触滑冰项目,12岁进入哈尔滨市队,前两届冬运会,我比的都是短道速滑。”张虹笑吟吟地说。在短道速滑上张虹也曾拿到过全国锦标赛冠军,但却因为身材有点高,一直没有入选国家队。
   2007年备战十一届全国冬运会时,新聘的韩国教练要求她减肥,随之而来的还有急剧增加的训练量。一个月内张虹瘦了20斤,但成绩却不见起色,“练得有心无力,滑什么都跟不上。”随后张虹到医院检查,12项生理指标8项低于正常人,这样的身体,连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更何况还要做一名坚持大运动量的速滑运动员。退役还是转項?疲惫的身体发出休息的呼喊,但张虹的心却不服输。2008年,张虹决定转项练习速滑。“当时身体有一定损伤,我用了3年时间才恢复正常。”张虹回忆道。现如今,体育界跨界跨项已成为平常事,但在当时,张虹还是顶着很大的压力,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看起来似乎都是在冰面上进行,区别不大,但真正滑行起来在技术上相差很多,“刚开始不适应,一切从零开始,两年多才转变过来。”张虹说。
   作为早一批的跨项运动员,张虹乐于分享她的经验和体会给同样有梦想的运动员。“我从心底特别想帮助这些运动员,因为跨界跨项并不那么简单,也不容易,放下之前的所有,然后去接受新的训练规则、新的器材、新的教练、新的团队和新的比赛方式。”对很多运动员来说,重新适应新的项目,需要很长时间,但张虹的经历表明,只要坚持,最终会打开新的一扇窗。

拼搏


  相比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被称为“大道”速滑。“大道”和“短道”的比赛从场地、规则到装备差别都很大,可以说,速滑项目更体现滑冰运动员的硬实力。来到“大道”赛场的张虹,在教练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的优势迅速显示出来,2010年进军国际赛场之后,她就很快从B组滑进了A组。2011年,张虹在速度滑冰世界单项锦标赛女子500米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女子1000米比赛中获得第七名,而这仅仅是她转项后的第三年。从2012年1月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全能比赛开始,张虹在国内和国际赛场上如同收割机一样,在所参加的比赛中,均有奖牌入账,特别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张虹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最后力压韩国名将李相花获得那一年的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的金牌,这是我国在冬奥会上首枚速滑金牌。
   “奥运会前,没人关注我。”张虹说。但竞技体育用实力说话,首次参加冬奥会的张虹滑出1分14秒02的成绩。“自己滑完等待后10组比赛的时候,心脏简直快蹦出来了,手一会儿出汗一会儿冷的。”最后一组出发的选手没能超过张虹的速度,中国冬奥会速度滑冰的第一块金牌诞生了。张虹身披国旗的倩影被无数摄影师留下,多年的辛苦一朝回报,她的脸上露出最灿烂的笑容。
   张虹的名字在冬奥会后成为中国骄傲,而她并没有因取得冠军而骄傲,仍刻苦训练,征战大小赛事,世界杯、世锦赛……囊获奖牌无数。但多年的运动生涯,她的双腿受创伤太多,导致比赛状态总也无法调整到最好。2018年冬奥会,带着“卫冕冠军”的头衔来到平昌,29岁的张虹没能延续4年前在索契的辉煌。在平昌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她在第11组出发,以1分15秒67的成绩仅排名第11位,无缘卫冕。
  无法在平昌重现4年前的场景,站在领奖台上注视着国旗升起,或许是张虹的遗憾,但对于几年来持续受到膝伤困扰的“老将”而言,她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膝伤对我影响很大,我的膝盖不断有积液出现,可以说伤病是我最大的敌人。”每当聊起膝伤,张虹的声音有些低沉。从2017赛季开始,张虹就一直受到右膝内侧半月板损伤和膝盖软骨劳损的困扰,而她的左膝同样有旧伤。“医生曾经建议我卧床静养,让我的膝盖不要承担太大的重量,这样有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康复。但这并不是我的选项。”张虹的偶像是45岁的德国选手佩兹腾,后者在2017的世锦赛上拿到了5000米的银牌。“如果一位45岁的运动员还在拼搏的话,我有什么理由松懈下来?”在备战平昌冬奥会的最后阶段,张虹经常这样激励自己。
   但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困扰使得她无法再勉力坚持。“有时膝盖的伤痛疼得晚上睡不着,更无法坚持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于是,在平昌冬奥会不久,她挥别了陪伴自己23年的速滑生涯,也从“运动员张虹”的身份中脱离。

转身


  告别了运动员身份,但张虹并没有远离体育赛场。2018年2月,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表决通过后,张虹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任期8年。“国际奥委会委员是没有工资的,我们都属于志愿者。”作为99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深知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刚开始主要是与人接触,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国际奥委会中不只有委员,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这些接触可以让我尽快上手,适应委员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速滑虽然作为一个大项,但以前从来没有速滑运动员当选为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我代表的不只是速度滑冰,还代表着中国。”张虹坦言,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为中国,甚至世界奥林匹克做出贡献。
  张虹有着姣好的面容和苗条的身材,1米74的身高配上一双大长腿更是吸睛无数,她也被大家称为“速滑女神”。虽然退役,但却依然坚持运动,经常晒出健身时的照片,也会大秀好身材,还会公开自己的减肥方法。性格开朗颜值又高的张虹拥有大量的粉丝,她也借此积极地传播正能量。相信作为奥委会委员的张虹,未来会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荣誉


  ●2011年世界单项锦标赛 500米第五名,1000米第七名。
  ●2012年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短距离全能冠军。
  ●2012年世界杯总决赛 1000米季军。
  ●2011-2012年全国速度滑冰联赛第二站 1000米冠军。
  ●2012-2013年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荷兰站 1000米亚军。
  ●2012-2013年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 1000米亚军、1000米冠军、集体滑冠军。
  ●2012年12月16 日哈尔滨世界杯 1000米冠军。
  ●2012年12月 短距离全能双料冠军。
  ●2012年12月30 日 亚洲锦标赛 1000米冠军。
  ●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滑女子1000米第1名、500米第4名。
  ●2014年 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拿下中国速度滑冰冬奥历史首金。
  ●2016年1月24日全冬会女子500米冠军 。
  (编辑·姚磊)
其他文献
问题来自一个孩子,问:酸奶是醋 牛奶吗?我说不是,是发酵的牛奶,也可以是羊奶、马奶、骆驼奶等等。又问:什么是发酵、馊为什么不是发酵、馒头为什么不酸……回答这种提问让我心疼给“三峡大坝发生变形”做解释的专家。  我们吃到的酸奶并不以酸为主,之所以可口,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糖、蜜、水果等等,看看酸奶盒上的成分说明就一目了然了。而酸奶之初没有不酸只有更酸,别忘了酸奶是以“酸”字当头,吃过酸奶机制作出来的酸奶
土耳其咖啡是不玩花样的,与那些复杂的意大利咖啡机器、实验室器皿般的虹吸咖啡壶相比,土式咖啡就是一把收口长柄铜壶和一个手摇咖啡研磨筒。  土耳其咖啡是不玩花样的,与那些复杂的意大利咖啡机器、实验室器皿般的虹吸咖啡壶相比,土式咖啡就是一把收口长柄铜壶和一个手摇咖啡研磨筒。煮咖啡也非常质朴,基本是两类:炭烧咖啡,大盘子上烧木炭,一把一把的咖啡壶放在火红的炭上煮咖啡;沙咖啡,炉子上放一铁盘,铁盘里是沙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及国家发改委《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总体方案》有关规定,2018年10月11日,由团省委、省学联主办,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哈尔滨冰城青创汇承办的2018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木樨园有一位76岁的老奶奶从2楼坠下不幸身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不仅感到一阵悚然。想不出老人为何要走这条路?  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人就是丹杰的婆婆,当时木樨园的男女老少都在议论跳楼事件,众说纷纭。有的说老人精神有问题,有的说婆婆被儿媳虐待,有的说老人无法忍受儿子被尿毒症折磨的痛不欲生而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就自己先跳楼走在儿子的前面。  但我心里自有断定。我每次晚上到园子里
一   庚子年的冬天结束了。   我依然一如既往的庸常,在冬陽暖和的午后去院子里晒涤洗过的衣被。青色的瓦楞上,还有残冬的落叶,不经意处,已有绒花开得雪白,惊觉春天毫无悬念地来了。   想起除夕当晚的一夜大雪,醒来时天地共白首,多少年没有过这样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鹅毛一般,下了整整一夜。像是某种预示,一些无妄之灾往往藏在某些不易觉察的细节里。雀跃不已的我,到雪地里和孩子一起玩耍,踩起咔嚓
大卫·米切尔在纪录片《你让我明白了儿子的那些事》中出现了,这让我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关于这位英国作家,广为人知的是他创作出小说《云图》,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八岁的儿子患有重度自闭症。  先前看过一篇访谈:米切尔谈起过儿子,只说他叫诺亚,这个名字取自《圣经》,也有登攀之意,结合起儿子中间的名字,就是“登上光明之处,星星在奏乐”。当时還感慨:不愧是大作家,能在一个简单的名字里藏起“星图”一角。看过纪录
6月18日下午,团市委联合蓝天救援队来到牡丹江市紫云小学开展“青春自护·暑期安全”自护教育专题宣讲活动。  活动中,蓝天救援队兰冰老师分别围绕“防踩踏”“哽噎急救”“地震避险”三个方面进行了耐心讲解。并且用大量的数据和真实案例,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应对危险的积极措施,教会学生科学避震常识,培养学生在灾害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自救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接下來,牡丹江团市委
一、儿时的熏陶,满载的荣誉  1983年6月,一个大胖小子出生在哈尔滨。从两岁开始,伴随小牟聪成长的就是父亲的快板书和山东快书。还不会说话的他就跟着父亲的表演手舞足蹈、乐个不停。“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种耳濡目染让胖小子得到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启蒙。  上小学以后,随着父亲创办的黑龙江第一家专注少年儿童演讲与口才培训的学校——牧童口才,牟聪在少年时期便在朗诵、曲艺、表演方面展示出了小小的
玩偶迷,创立“蒸汽工厂”  项哲青1987年出生在江苏海门,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从小他就喜欢绘画,为妈妈画各种漂亮的服装、配饰。因色彩斑斓而又非常逼真,小家伙的美术天赋,令身边人无不啧啧称奇。后来他就想学服装设计或油画,但爸妈觉得前者是女孩子学的,学油画又太传统,最后从就业和发展等问题考虑,就帮他选了看似高大上的雕塑专业。    但一接触这门艺术,项哲青就懵了。“每天专业课都和泥雕打交道,对着人
最近,在网上经常能看见“网抑云”这个词。这是网易云音乐的谐音,抑,即抑郁,因为其评论区里经常充斥着大量抑郁性的情绪,很多都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嫌,故而衍生出了“网抑云”这个外号。   比如“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有的人8岁就死了,80岁才埋”“我今年12岁,已经重度抑郁症20年了”等。或许在最初的时候,一些评论是源自心底真实的悲伤,于是人们纷纷送上安慰与祝福,但当大量同质化、不合逻辑的内容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