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在普通话语音教学过程中,由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文章主要从河南方言声调的特点,总结了普通话声调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中改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方言声调;问题;方法
声调是普通话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之间理解词义的障碍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声母和韵母的讲授和训练往往受到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声调的教学。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声调是最难掌握的一种语音模式,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舌位,没有唇形,发音方法很难具体描述。而且作为方言因素,它也是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最难避免的,最容易残留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中,进而导致说话人方言语调明显,影响了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度。
一、普通话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是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调同语感和语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就听觉而言,一个人声韵发音非常标准,但声调存在较大错误,我们会感觉他说的不是普通话。相反,一个人声调发音很规范,即使声韵发音有缺陷,我们也认为他说的就是普通话,只是不够规范。赵元任先生对于声调和语调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他认为,一种声调语言的旋律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声调,这些声调在语流中相互影响,从而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情绪。由此可见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二、普通话声调和河南方言声调
郑州师范学院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河南各地区,因此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讲的是河南方言。河南方言(指以郑、汴方言为主要代表的河南主流方音系统)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别表现在声调上,那么声调教学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普通话声调有四种类型。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高低分明、抑扬顿挫。四个声调大多音高较高,阴平、阳平和去声的最高音位都在5度,上声的结束音也在4度上。河南方言调类和普通话相同,调值和普通话调值差别却很大,整体缺少普通话的上扬。由此可见,让学生对普通话的调值有所认识并能较好地读准普通话调值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普通话声调的发音问题
(一)声带松紧不易把握
声调的教学與声母、韵母的教学相比较,略显抽象一些。声母韵母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口型、舌位图来演示发音过程,比较生动形象。但是在声调的教学中,深入分析音高的形成就显得抽象一些,因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松紧程度决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者对于声带的松紧控制不好理解,不易把握。
(二)方言影响根深蒂固
在河南方言调值里,没有5的高度,整体缺少普通话调值的上扬调势。总体来说,阴平调发音时,音高上不去,达不到最高音5的位置;阳平调的音发音高不上去,也达不到最高音5度;上声调发音要么只发前半截21,要么尾音发得不够高,达不到4度,或者是为了强调上升而发音过高,发成5度;去声调起音低,达不到5的高度,大致从3降到1。很多学生对此不太重视和敏感,从而使声调比声韵母更容易出现错误。
(三)调值变化容易忽视
对于学习普通话的人来说,只读准了单个字的声调,而读不准语流中调值变化现象,所说出的普通话是会错音百出的。对于单个字的声调,规范度较高,发音必须达到规范的调值,但是在词语甚至语流中,对于声调规范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因为涉及到了语流音变的变调问题。比如,阴平后面跟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时,调值由原来的55变成了44;阳平后面跟上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时,调值由原来的35变成了34等。若不懂得这种变化,声调的错误就不只是单个音的误读,错误的读音就会成批地出现了。
四、声调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一)声调作为教学重点
普通话声调共有四种类型,感觉没有声母、韵母那样复杂,因而它的重要性很长时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声调这部分内容显得有些薄弱。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时数都有些单薄。语音教学中教学观念需要转变,对于声调教学应该给予重视。
(二)讲透声调的发音理论
首先是声调产生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声调是一个音节发音时能区别意义的、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而音高的变化是由声带的松紧程度决定的。通过具体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控制声带的松紧。在实践中,我通常用两种通俗的方法让学生找到声带紧张的状态。一种是咳嗽的最后的状态保持5秒钟,一种是发复韵母“ei”的最后状态保持5秒钟,通过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去感受声带紧张的状态。其次是音高的变化区域。每个人的音高变化区域都不相同,依据五度标调法,普通话声调有四种调值,阴平调是51;阳平调是35;上声调是214;去声调是51。音高位置的准确性决定了声调发音的规范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种调值找出例字进行发音示范,然后学生跟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受每种声调的音高。
(三)培养学生规范调值的能力
1.难点音加强辨正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河南方言声调的特点,对学生的难点音进行反复训练。重点音放在阳平和上声上。发阳平调时,常常高不上去。上声调常常读得又高又平,这样两种声调极容易相混,这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声调的难点。在实践中,“以去辅阳”练阳平,针对阳平升不上去的发音问题,将去声音节和阳平音节连读,去声的发音是下降调,这样可以压低阳平音节的发音起点,阳平的结尾音就较容易升到规范的音高高了。如:朗读、敏捷。上声存在的发音问题是发音时没有先降后升的曲折变化,究其原因,声带没有足够放松。可以将去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这样就容易避免方音现象,上声的收尾音非常容易升高了。如:剧本、历史。
2.培养学生的声调敏感度。声调可以说是语音构成成分中最敏感的部位,感受声调,要比感受元音辅音复杂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感知声调的敏感度,也可称之为语感。吕叔湘对语感的解说:“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含语义感……语法感……,当然也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语感具体到调值,即学生能够判断自己发音时调值的准确程度,并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调值与规范的调值区别在哪里。针对学生口中的方言调值,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在发音练习中比较发现。比如,老师可以把学生的发音录下来再回放,让学生听,让他们自己去感悟,这样远比老师直接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声调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文中所谈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粗浅认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指正。
【参考文献】
[1]余建梅.浅论普通话声调的重要性和声调教学的改革[J].西华大学学报,2006(04).
[2]高珊.普通话语音教学应从“声调”入手[J].读与写杂志,2006(07).
[3]殷梅.浅谈普通话声调的教学[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李静.河南方言声调辨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关键词:方言声调;问题;方法
声调是普通话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不同方言区的人之间理解词义的障碍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声母和韵母的讲授和训练往往受到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声调的教学。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声调是最难掌握的一种语音模式,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舌位,没有唇形,发音方法很难具体描述。而且作为方言因素,它也是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最难避免的,最容易残留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中,进而导致说话人方言语调明显,影响了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度。
一、普通话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是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调同语感和语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就听觉而言,一个人声韵发音非常标准,但声调存在较大错误,我们会感觉他说的不是普通话。相反,一个人声调发音很规范,即使声韵发音有缺陷,我们也认为他说的就是普通话,只是不够规范。赵元任先生对于声调和语调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他认为,一种声调语言的旋律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声调,这些声调在语流中相互影响,从而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情绪。由此可见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二、普通话声调和河南方言声调
郑州师范学院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河南各地区,因此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讲的是河南方言。河南方言(指以郑、汴方言为主要代表的河南主流方音系统)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别表现在声调上,那么声调教学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普通话声调有四种类型。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高低分明、抑扬顿挫。四个声调大多音高较高,阴平、阳平和去声的最高音位都在5度,上声的结束音也在4度上。河南方言调类和普通话相同,调值和普通话调值差别却很大,整体缺少普通话的上扬。由此可见,让学生对普通话的调值有所认识并能较好地读准普通话调值成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普通话声调的发音问题
(一)声带松紧不易把握
声调的教学與声母、韵母的教学相比较,略显抽象一些。声母韵母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口型、舌位图来演示发音过程,比较生动形象。但是在声调的教学中,深入分析音高的形成就显得抽象一些,因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松紧程度决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者对于声带的松紧控制不好理解,不易把握。
(二)方言影响根深蒂固
在河南方言调值里,没有5的高度,整体缺少普通话调值的上扬调势。总体来说,阴平调发音时,音高上不去,达不到最高音5的位置;阳平调的音发音高不上去,也达不到最高音5度;上声调发音要么只发前半截21,要么尾音发得不够高,达不到4度,或者是为了强调上升而发音过高,发成5度;去声调起音低,达不到5的高度,大致从3降到1。很多学生对此不太重视和敏感,从而使声调比声韵母更容易出现错误。
(三)调值变化容易忽视
对于学习普通话的人来说,只读准了单个字的声调,而读不准语流中调值变化现象,所说出的普通话是会错音百出的。对于单个字的声调,规范度较高,发音必须达到规范的调值,但是在词语甚至语流中,对于声调规范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因为涉及到了语流音变的变调问题。比如,阴平后面跟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时,调值由原来的55变成了44;阳平后面跟上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时,调值由原来的35变成了34等。若不懂得这种变化,声调的错误就不只是单个音的误读,错误的读音就会成批地出现了。
四、声调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一)声调作为教学重点
普通话声调共有四种类型,感觉没有声母、韵母那样复杂,因而它的重要性很长时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声调这部分内容显得有些薄弱。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时数都有些单薄。语音教学中教学观念需要转变,对于声调教学应该给予重视。
(二)讲透声调的发音理论
首先是声调产生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声调是一个音节发音时能区别意义的、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而音高的变化是由声带的松紧程度决定的。通过具体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控制声带的松紧。在实践中,我通常用两种通俗的方法让学生找到声带紧张的状态。一种是咳嗽的最后的状态保持5秒钟,一种是发复韵母“ei”的最后状态保持5秒钟,通过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去感受声带紧张的状态。其次是音高的变化区域。每个人的音高变化区域都不相同,依据五度标调法,普通话声调有四种调值,阴平调是51;阳平调是35;上声调是214;去声调是51。音高位置的准确性决定了声调发音的规范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种调值找出例字进行发音示范,然后学生跟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受每种声调的音高。
(三)培养学生规范调值的能力
1.难点音加强辨正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河南方言声调的特点,对学生的难点音进行反复训练。重点音放在阳平和上声上。发阳平调时,常常高不上去。上声调常常读得又高又平,这样两种声调极容易相混,这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声调的难点。在实践中,“以去辅阳”练阳平,针对阳平升不上去的发音问题,将去声音节和阳平音节连读,去声的发音是下降调,这样可以压低阳平音节的发音起点,阳平的结尾音就较容易升到规范的音高高了。如:朗读、敏捷。上声存在的发音问题是发音时没有先降后升的曲折变化,究其原因,声带没有足够放松。可以将去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这样就容易避免方音现象,上声的收尾音非常容易升高了。如:剧本、历史。
2.培养学生的声调敏感度。声调可以说是语音构成成分中最敏感的部位,感受声调,要比感受元音辅音复杂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感知声调的敏感度,也可称之为语感。吕叔湘对语感的解说:“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含语义感……语法感……,当然也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语感具体到调值,即学生能够判断自己发音时调值的准确程度,并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调值与规范的调值区别在哪里。针对学生口中的方言调值,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在发音练习中比较发现。比如,老师可以把学生的发音录下来再回放,让学生听,让他们自己去感悟,这样远比老师直接以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声调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文中所谈是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粗浅认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指正。
【参考文献】
[1]余建梅.浅论普通话声调的重要性和声调教学的改革[J].西华大学学报,2006(04).
[2]高珊.普通话语音教学应从“声调”入手[J].读与写杂志,2006(07).
[3]殷梅.浅谈普通话声调的教学[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李静.河南方言声调辨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