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介绍土家族民间医药治疗冻疮验方l则,发扬和发掘土家族民间医药。方法:38例全部用茄根加味煎煮后外洗,每天2次。结果:38例经1~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疗效较好。结论:茄根加味治疗冻疮有温经散寒,活血消肿,镇痛止痒之功效。
【关键词】茄根加味;冻疮
【中图分类号】R75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21-01
笔者的叔父为土家族民间医生,笔者现就读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医系,假期常跟随叔父实习,2006年以来,曾协助叔父用茄根加味治疗冻疮38例,坚持用药1~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不复发,今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2岁~35岁;病变部位位于手指12例,手背9例,耳垂13例,足趾4例;I度红斑性冻疮20例,Ⅱ度水疱性冻疮15例,Ⅲ度坏死性冻疮3例。
1.2治疗方法用茄根100g、尖头红辣椒50g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10分钟离火,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倒入盆中浸泡患处,不能浸泡处可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溃破者减少辣椒用量,洗后用纱布包扎。
2结果
2.1治疗结果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或有一定色素沉着;好转:皮损大部分消退,炎症减轻明显;无效:皮损无变化。本组病例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对35例随访,25例在治疗后的2年内没有复发。
2.2病案举例谭×,女,18岁,学生,双手冻疮反复发作3年,皮肤红肿,起有水泡,泡内液体色黄,疼痛剧烈,时有瘙痒。按照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水泡全部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3讨论
土家医认为,冻疮主要是由于外寒侵袭过久,耗伤元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肌肤而成,多发于手指、足趾、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肌体受低温侵袭后,体温调节中枢失常,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不良而形成。茄根入药首载于《本草拾遗》,《开宝本草》称“茄根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其味甘微苦,能祛风利湿、散癖消肿、止痛;《本草纲目拾送》称“辣椒性热而散,亦能祛水”,《药检》称其“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两药合用共凑温经散寒,活血消肿,镇痛止痒之功,冻疮诸证自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茄根含有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皂贰、蹂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辣椒中主要含辣椒碱,其轻度刺激作用能使血管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应用茄根加味治疗冻疮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廉价、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09.03.10)
【关键词】茄根加味;冻疮
【中图分类号】R75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21-01
笔者的叔父为土家族民间医生,笔者现就读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医系,假期常跟随叔父实习,2006年以来,曾协助叔父用茄根加味治疗冻疮38例,坚持用药1~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不复发,今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12岁~35岁;病变部位位于手指12例,手背9例,耳垂13例,足趾4例;I度红斑性冻疮20例,Ⅱ度水疱性冻疮15例,Ⅲ度坏死性冻疮3例。
1.2治疗方法用茄根100g、尖头红辣椒50g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10分钟离火,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倒入盆中浸泡患处,不能浸泡处可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溃破者减少辣椒用量,洗后用纱布包扎。
2结果
2.1治疗结果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皮肤恢复正常或有一定色素沉着;好转:皮损大部分消退,炎症减轻明显;无效:皮损无变化。本组病例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3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对35例随访,25例在治疗后的2年内没有复发。
2.2病案举例谭×,女,18岁,学生,双手冻疮反复发作3年,皮肤红肿,起有水泡,泡内液体色黄,疼痛剧烈,时有瘙痒。按照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水泡全部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3讨论
土家医认为,冻疮主要是由于外寒侵袭过久,耗伤元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肌肤而成,多发于手指、足趾、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肌体受低温侵袭后,体温调节中枢失常,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不良而形成。茄根入药首载于《本草拾遗》,《开宝本草》称“茄根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其味甘微苦,能祛风利湿、散癖消肿、止痛;《本草纲目拾送》称“辣椒性热而散,亦能祛水”,《药检》称其“能祛风行血,散寒解郁”;两药合用共凑温经散寒,活血消肿,镇痛止痒之功,冻疮诸证自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茄根含有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皂贰、蹂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辣椒中主要含辣椒碱,其轻度刺激作用能使血管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应用茄根加味治疗冻疮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廉价、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