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二 定标定向,激发愿望
三 优选内容,合作解疑
四 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
(二)合作学习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教学,但不利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责任感、合群性,发展人的社会性,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合作交流的能量是多么巨大。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合作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来,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它打破原有课堂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适应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不知道在坐的各位老师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而且神情相当的专注,这就说明孩子们的“倾听”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这种听“其音观其颜”的学习方式很利于记忆,而且声情并貌,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就近的每4个人分成一组,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人、监督员等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定标定向,激发愿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现今的课堂我们提倡数学活动的教学更多的强调其过程性的研究,而其中合作学习方式的渗透为新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保证和体现其实效性呢?关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把握与分配最为重要,否则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无从说起,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仍充斥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三)优选内容,合作解疑
在现今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是众多教学中其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还必须考虑每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及要达到的目的,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四)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受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活动性(而活动化教学正是新的课程性质的重要基本特征),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此一些人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教師的确不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侃侃而谈了,而是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成了被动者,跟着学生跑,相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管理和指导。否则,学生的合作活动将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会,既完不成课堂任务,又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各种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更重要,责任也更重大,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应是全方位的,其工作变得更具创造性
三、合作学习的体会及反思
1、有利于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达成数学的过程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协作思想和创新思维,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帮助。
2、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合作不仅是教师间的教研相长,也是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通过合作问题、情景的设置研讨,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技能素养有进一步的提高,也利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3、有利于集体发展
通过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团结的协作精神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当然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师生不断发展。
一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二 定标定向,激发愿望
三 优选内容,合作解疑
四 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
(二)合作学习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教学,但不利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责任感、合群性,发展人的社会性,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合作交流的能量是多么巨大。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合作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来,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它打破原有课堂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适应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不知道在坐的各位老师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而且神情相当的专注,这就说明孩子们的“倾听”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这种听“其音观其颜”的学习方式很利于记忆,而且声情并貌,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就近的每4个人分成一组,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人、监督员等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定标定向,激发愿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现今的课堂我们提倡数学活动的教学更多的强调其过程性的研究,而其中合作学习方式的渗透为新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保证和体现其实效性呢?关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把握与分配最为重要,否则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无从说起,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仍充斥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合理的合作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
(三)优选内容,合作解疑
在现今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是众多教学中其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还必须考虑每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及要达到的目的,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四)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受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活动性(而活动化教学正是新的课程性质的重要基本特征),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此一些人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教師的确不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侃侃而谈了,而是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成了被动者,跟着学生跑,相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管理和指导。否则,学生的合作活动将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会,既完不成课堂任务,又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各种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更重要,责任也更重大,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应是全方位的,其工作变得更具创造性
三、合作学习的体会及反思
1、有利于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达成数学的过程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协作思想和创新思维,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帮助。
2、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合作不仅是教师间的教研相长,也是师生间的教学相长。通过合作问题、情景的设置研讨,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技能素养有进一步的提高,也利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3、有利于集体发展
通过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团结的协作精神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当然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师生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