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教育的弊端提出的愉快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这一教学方法,从现状出发,文章阐述了教学中对于愉快教学的具体的运用,并且就愉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初中政治中采用愉快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愉快教学;政治课程;师生互动
愉快教学要通过激励、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理趋向,通过营造教学过程的愉快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运用愉快教学法
实施愉快教育,可采用“从前后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借助音像手段导入新课”“渲染课堂气氛导入新课”“使用道具或插图导入新课”等方法,抓住教材本身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求乐学”的氛围。新课导入后就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巩固、总结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能读书”,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2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关联有三个方面:①两节政治课之间的关联;②一节课政治知识的内在联系;③政治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书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八年级上册《老师伴我成长》一章,课文中提到“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如何与老师相处。
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
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政治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
4提高教学过程中互动参与率
4.1师生互动
(1)政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方法应新颖有趣。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要开发学生在没人要求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本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
(2)运用比赛等形式。研究表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学生对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同时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4.2生生互动
(1)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政治知识。因此,教师可事先就所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讨论话题,让各小组选择;如果学生对教师预设话题不感兴趣,也可以自拟题目。
(2)保证学生的互动时间,互动内容才会有深度,否则只能停留在表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互动中,如果有的小组己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布置下去,而对有可能超时的互动要给予及时提醒。另外,也可通过教师与学生协商时间来确定。因为通过磋商有利于学生增强监控意识和责任感,并提高互动中学生的参与率。
(3)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诙谐的话语增添轻松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放松状态下,学生才乐于参与,学生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另外,教师在表达语言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真诚,这样师生问的距离才会拉近,学生也会高昂、无拘无束,学生间的互动也能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4)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比如可适当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学生通过图片更易于掌握知识,更促进学生间互动。教师还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补充材料,使学生自如地表达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提供因特网网址和报刊杂志等。
(5)教师在分配好小组后让学生参与互动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发言,不要离题太远。尤其要关注厌学型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在互动中还可把学生的重要观点或创见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
(6)对小组互动,不仅要有整体的评价,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可作适当的评价。对互动结果要及时展现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其完成学習任务的责任感。
关键词:愉快教学;政治课程;师生互动
愉快教学要通过激励、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愿学、爱学、乐学的心理趋向,通过营造教学过程的愉快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运用愉快教学法
实施愉快教育,可采用“从前后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借助音像手段导入新课”“渲染课堂气氛导入新课”“使用道具或插图导入新课”等方法,抓住教材本身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求乐学”的氛围。新课导入后就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巩固、总结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能读书”,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2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关联有三个方面:①两节政治课之间的关联;②一节课政治知识的内在联系;③政治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书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八年级上册《老师伴我成长》一章,课文中提到“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如何与老师相处。
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
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政治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
4提高教学过程中互动参与率
4.1师生互动
(1)政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方法应新颖有趣。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要开发学生在没人要求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本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
(2)运用比赛等形式。研究表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学生对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抢答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同时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4.2生生互动
(1)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政治知识。因此,教师可事先就所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讨论话题,让各小组选择;如果学生对教师预设话题不感兴趣,也可以自拟题目。
(2)保证学生的互动时间,互动内容才会有深度,否则只能停留在表层,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互动中,如果有的小组己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布置下去,而对有可能超时的互动要给予及时提醒。另外,也可通过教师与学生协商时间来确定。因为通过磋商有利于学生增强监控意识和责任感,并提高互动中学生的参与率。
(3)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或诙谐的话语增添轻松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放松状态下,学生才乐于参与,学生的互动才会更加有效。另外,教师在表达语言时,语气要自然、态度要真诚,这样师生问的距离才会拉近,学生也会高昂、无拘无束,学生间的互动也能在亲切、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4)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比如可适当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学生通过图片更易于掌握知识,更促进学生间互动。教师还应提供与学生互动内容有关的补充材料,使学生自如地表达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提供因特网网址和报刊杂志等。
(5)教师在分配好小组后让学生参与互动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发言,不要离题太远。尤其要关注厌学型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在互动中还可把学生的重要观点或创见写在黑板上,这样可使学生受到鼓舞,并起到引导作用。
(6)对小组互动,不仅要有整体的评价,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也可作适当的评价。对互动结果要及时展现并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其完成学習任务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