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切实有所作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开源节流资源等,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重要条件,文章就此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6个部分,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28条政策措施,勾勒了职业教育升级的路径。而政府切实有所作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开源节流资源等则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下面拟就这几个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条件之一:政府切实有所作为
《决定》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等这些表述,足以为政府在办职业教育中,有所作为,指明了方向。因此,政府有所作为,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制定与《决定》配套的具体政策,完善财政供给制度,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帮助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认同感。改变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让更多的高考生报考职业院校,并乐意接受职业教育。三要取消职业教育行政化,打通学校招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允许学校根据专业等实际需要自聘教师,帮助学校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四要真正发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手架”作用,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敦促学校的辖区公安、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搞好周边环境治理,对在学校发生的有关案件,调查处理一定要及时果断,绝不姑息,为学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五要在分配制度上,体现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服务这一最重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逐步建立起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员工的工资,不低于企事业单位同等人员工资的机制。不仅要规定最低的劳动工资限额,而且要规定最低的相对工资比例限额。这样既解决收入悬殊问题,又确保技术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六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使职业院校推行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的支持和拥护。让企业明确责权利,真正地参与职业教育,达到校企利益共赢。
条件之二:企业勇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它在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要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而承担起应用有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树立企业自身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决定》指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企业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积极地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在主动寻求与职业教育合作中,更好地实现自己人力资源的提升。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按照全国职教会新要求,接受所在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主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积极建立企业办学成本补偿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保障。二要切实为学校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在学校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基地,接纳教师参与科研及技术开发,为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资助。三要参与落实“专业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零距离贴近;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教师与职业人才零距离互动”的高职教学指导方针,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产出和企业的用人实际需要“零距离”。四要创新有利于产业升级的人才供给模式。企业录用员工,要优先录用取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也为职业院校招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五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学校、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来企业实习的学生实施严格管理,绝不能出现“被放羊”的现象。真正形成校企双方齐抓共管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目的。
条件之三:学校开源节流资源
十八大报告指出:“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途径和任务,也为高职院校开源节流,提升办学保障水平指明了方向。
为了不断增强公民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国家发改委、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7月就共同组织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在人民日报发布了《公民节约行为公约》。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走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这既是十八大要求,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学校拥有的资源对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持教学过程的可用资源以及资源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的办学有着重要影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多的资源做支撑。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源不足问题,现有可用资源与学生要求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差距很大,致使人民群众不满意。因此,高职院校要贯彻十八大精神,务实地践行《决定》,加大改革力度,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即:挖掘和优化内部资源,借用外部资源。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取信于民。优化内部资源,就是对校内人事制度、收入分配、总务后勤、招生就业、成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通过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把开源与节流联系起来,把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的浪费现象,降低消耗,用好管好学校的各种资源,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地尽其利“的目标。比如,国务院要求在2015年底前,公车改革到位。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响应改革,不该等、观、望。比如,物业管理。一般的学校年花费都在几十万甚至百万元。钱要花,但要花在正地方。物要用,但不要浪费。把这笔钱拿来作为勤工俭学基金,并用制度规定的形式,要求和鼓励学生参与物业管理,增强学生“扫我屋、扫天下、爱我家、为大家”的正能量。再比如,学校闲置土地,杂草丛生。“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哲学家休谟语)学校把它开垦出来,分配给学生系、部,种植、绿化、管理,以增加班费收入,让学生感悟“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这句名言的真谛。借用外部资源,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密切联系,争取把企业的设备、技术等生产资源以及企业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与企业签约,选派教师去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去那里实习实训。在把企业里的能工巧匠请进来任教。比如,引入企业“6S”管理文化,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再比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将多余的机器设备,进行招商引资,把学校办活。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源的利用率上。只有关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才能使学校步入更加和谐发展的轨道。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之我见【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4
2、 本刊评论员,奏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N】中国教育报2014,6,24
3、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11
4、 本报讯,《公民节约行为公约》发布【N】人民日报2005,12,17(2)
5、 胡玲,教育质量:内涵、评估及改进策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
6、 李忠华,浅论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J】教育与职业2008(14)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6个部分,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28条政策措施,勾勒了职业教育升级的路径。而政府切实有所作为、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开源节流资源等则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下面拟就这几个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条件之一:政府切实有所作为
《决定》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等这些表述,足以为政府在办职业教育中,有所作为,指明了方向。因此,政府有所作为,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制定与《决定》配套的具体政策,完善财政供给制度,依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帮助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认同感。改变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让更多的高考生报考职业院校,并乐意接受职业教育。三要取消职业教育行政化,打通学校招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允许学校根据专业等实际需要自聘教师,帮助学校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四要真正发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手架”作用,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敦促学校的辖区公安、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搞好周边环境治理,对在学校发生的有关案件,调查处理一定要及时果断,绝不姑息,为学校教育教学保驾护航。五要在分配制度上,体现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服务这一最重要的社会主义价值原则。逐步建立起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员工的工资,不低于企事业单位同等人员工资的机制。不仅要规定最低的劳动工资限额,而且要规定最低的相对工资比例限额。这样既解决收入悬殊问题,又确保技术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六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使职业院校推行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的支持和拥护。让企业明确责权利,真正地参与职业教育,达到校企利益共赢。
条件之二:企业勇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它在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要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而承担起应用有的社会责任。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树立企业自身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决定》指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企业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积极地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在主动寻求与职业教育合作中,更好地实现自己人力资源的提升。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按照全国职教会新要求,接受所在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主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积极建立企业办学成本补偿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保障。二要切实为学校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在学校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基地,接纳教师参与科研及技术开发,为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必要的资助。三要参与落实“专业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零距离贴近;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教师与职业人才零距离互动”的高职教学指导方针,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产出和企业的用人实际需要“零距离”。四要创新有利于产业升级的人才供给模式。企业录用员工,要优先录用取得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也为职业院校招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五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学校、对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来企业实习的学生实施严格管理,绝不能出现“被放羊”的现象。真正形成校企双方齐抓共管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目的。
条件之三:学校开源节流资源
十八大报告指出:“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途径和任务,也为高职院校开源节流,提升办学保障水平指明了方向。
为了不断增强公民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国家发改委、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7月就共同组织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在人民日报发布了《公民节约行为公约》。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走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这既是十八大要求,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学校拥有的资源对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持教学过程的可用资源以及资源的管理方式对学校的办学有着重要影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多的资源做支撑。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源不足问题,现有可用资源与学生要求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差距很大,致使人民群众不满意。因此,高职院校要贯彻十八大精神,务实地践行《决定》,加大改革力度,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即:挖掘和优化内部资源,借用外部资源。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取信于民。优化内部资源,就是对校内人事制度、收入分配、总务后勤、招生就业、成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通过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把开源与节流联系起来,把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的浪费现象,降低消耗,用好管好学校的各种资源,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地尽其利“的目标。比如,国务院要求在2015年底前,公车改革到位。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响应改革,不该等、观、望。比如,物业管理。一般的学校年花费都在几十万甚至百万元。钱要花,但要花在正地方。物要用,但不要浪费。把这笔钱拿来作为勤工俭学基金,并用制度规定的形式,要求和鼓励学生参与物业管理,增强学生“扫我屋、扫天下、爱我家、为大家”的正能量。再比如,学校闲置土地,杂草丛生。“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哲学家休谟语)学校把它开垦出来,分配给学生系、部,种植、绿化、管理,以增加班费收入,让学生感悟“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这句名言的真谛。借用外部资源,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密切联系,争取把企业的设备、技术等生产资源以及企业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比如,与企业签约,选派教师去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去那里实习实训。在把企业里的能工巧匠请进来任教。比如,引入企业“6S”管理文化,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再比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将多余的机器设备,进行招商引资,把学校办活。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源的利用率上。只有关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才能使学校步入更加和谐发展的轨道。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之我见【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4
2、 本刊评论员,奏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N】中国教育报2014,6,24
3、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11
4、 本报讯,《公民节约行为公约》发布【N】人民日报2005,12,17(2)
5、 胡玲,教育质量:内涵、评估及改进策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
6、 李忠华,浅论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J】教育与职业2008(14)
(作者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