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创新实践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的活动,既需要结合专业知识来开展,辅助学生日常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调查研究和培养,创新型实践更需要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实践;调查研究;对策
【基金】本文是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6Q238;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湖北理学院大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侧重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动的创新型实践的了解,运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按照不同专业在湖北文理学院抽取了14个二级学院实施问卷调查。本次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实际回收696份,回收率为99.4%,采用SPPS11.5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一、数据与分析
(一)对活动创新型实践的认知分析
调查显示,有44.9%的大学生认为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发起,48.6%认为应该由老师或者学校,1.9%认为应该由家长,还有4.1%认为应该由社会。这说明部分学生是比较支持高校的活动的策划和发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活动应该在学校的帮助下提升,极个别的学生认为活动要想进行创新型的实践则需要依靠家长和社会的力量。
在大学期间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的调查中,有3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说明他们对创新型实践活动完全不了解,有37.3%表示只参与了一次,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认识,而只有9.1%的学生表示参与了三次以上的创新型实践活动,说明他们对此了解得比較多。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情况分析
1、参与动机
调查显示,有24.6%的学生很愿意参与,59.6%的学生比较愿意,13.3%的学生无所谓,还有2.5%的学生不愿意。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想要主动参与到创新型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对愿意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的动机调查中,14.3%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和生活的要求,30.9%选择个人喜好,38.3%选择锻炼能力,0.6%选择打发时间,0.6%选择其它。说明部分大学生是以培养自己能力和个人喜好为出发点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的。
2、参与频率
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几次创新活动的调查中,有34.9%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参与过,有37.3%表示只参与了一次,而只有9.1%的学生表示参与了三次以上的创新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整体参与度较低,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大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中,18.6%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64.7%认为有些收获,这说明创新型实践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学生锻炼了能力,提升了自我。
3、参与途径
大学生普遍选择通过周围老师以及学生的宣传组织来了解活动,而对于其他的途径则使用较少。其中,有38.2%的同学是通过任课老师的渠道了解的信息;有58.3%的大学生是通过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知道的活动。这说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宣传渠道有待改善,若是加大互联网的功能使用,将会有更多学生参与。
二、调查的基本结论
大学生无论是对创新型实践活动发起者的看法还是主动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的自愿程度来说,都普遍认为举办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意义很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大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中,18.6%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64.7%认为有些收获,这说明创新型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
在对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有过半的学生表示满意态度。另外,在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中,55.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并且应该积极主动,41.5%认为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还有2.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大部分学生所需要参加的活动是属于创新型实践的,且他们对活动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比较高,活动的成效和意义还需努力提升。
三、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的主要瓶颈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结构多样化、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征[1]。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自愿主动去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几乎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另外,大学生普遍认为实践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创新型实践活动中最有利于提升。以上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受到了学生思想认识、特别是对于高校活动文化内涵认识上偏差的影响,活动在前期倡导、宣传、策划阶段对于学生的启发性不够到位。
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发现,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型实践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同,且在自愿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其中男生比女生更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干部也比非学生干部更加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理工科和艺术类专业比文史类学生更乐于通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些差异反映出学生活动目前对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只是使一小部分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是地方高校活动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进行大范围创新型实践的最显著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以兴趣和专业为载体,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将需要参与或是有针对性参与的学生进行专项、专题化的培养,这样既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又可以为高校育人实践提供新思路。例如,可以先将创新型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将参与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建立与健全小组工作的模式,选择更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干部“一带一”,慢慢建立起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人人都可以提升能力、提高素养的高效优良创新实践机制。
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活动中摸索,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创新,类似于话题作文的模式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和推广。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2]。地方高校应打开思路,将传统的“命题作文”(要办什么活动)转变为“话题作文”(想办什么活动),在结合学校育人培养机制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调研并吸纳学生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大胆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全程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使活动本身获得质的改变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德彪.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
[2]王桂月,王树恩.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软环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J]. 科学管理研究,2014(02)
关键词:创新型实践;调查研究;对策
【基金】本文是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6Q238;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湖北理学院大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侧重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动的创新型实践的了解,运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按照不同专业在湖北文理学院抽取了14个二级学院实施问卷调查。本次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实际回收696份,回收率为99.4%,采用SPPS11.5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一、数据与分析
(一)对活动创新型实践的认知分析
调查显示,有44.9%的大学生认为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发起,48.6%认为应该由老师或者学校,1.9%认为应该由家长,还有4.1%认为应该由社会。这说明部分学生是比较支持高校的活动的策划和发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活动应该在学校的帮助下提升,极个别的学生认为活动要想进行创新型的实践则需要依靠家长和社会的力量。
在大学期间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的调查中,有3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说明他们对创新型实践活动完全不了解,有37.3%表示只参与了一次,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认识,而只有9.1%的学生表示参与了三次以上的创新型实践活动,说明他们对此了解得比較多。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情况分析
1、参与动机
调查显示,有24.6%的学生很愿意参与,59.6%的学生比较愿意,13.3%的学生无所谓,还有2.5%的学生不愿意。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想要主动参与到创新型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对愿意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的动机调查中,14.3%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和生活的要求,30.9%选择个人喜好,38.3%选择锻炼能力,0.6%选择打发时间,0.6%选择其它。说明部分大学生是以培养自己能力和个人喜好为出发点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的。
2、参与频率
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几次创新活动的调查中,有34.9%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参与过,有37.3%表示只参与了一次,而只有9.1%的学生表示参与了三次以上的创新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整体参与度较低,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大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中,18.6%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64.7%认为有些收获,这说明创新型实践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学生锻炼了能力,提升了自我。
3、参与途径
大学生普遍选择通过周围老师以及学生的宣传组织来了解活动,而对于其他的途径则使用较少。其中,有38.2%的同学是通过任课老师的渠道了解的信息;有58.3%的大学生是通过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知道的活动。这说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宣传渠道有待改善,若是加大互联网的功能使用,将会有更多学生参与。
二、调查的基本结论
大学生无论是对创新型实践活动发起者的看法还是主动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的自愿程度来说,都普遍认为举办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意义很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大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创新型实践活动中,18.6%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64.7%认为有些收获,这说明创新型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
在对创新型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有过半的学生表示满意态度。另外,在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创新型实践活动中,55.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并且应该积极主动,41.5%认为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还有2.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大部分学生所需要参加的活动是属于创新型实践的,且他们对活动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要求比较高,活动的成效和意义还需努力提升。
三、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的主要瓶颈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结构多样化、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征[1]。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自愿主动去参与创新型实践活动,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几乎二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另外,大学生普遍认为实践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创新型实践活动中最有利于提升。以上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活动创新型实践受到了学生思想认识、特别是对于高校活动文化内涵认识上偏差的影响,活动在前期倡导、宣传、策划阶段对于学生的启发性不够到位。
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发现,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型实践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同,且在自愿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其中男生比女生更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干部也比非学生干部更加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理工科和艺术类专业比文史类学生更乐于通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些差异反映出学生活动目前对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只是使一小部分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是地方高校活动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进行大范围创新型实践的最显著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以兴趣和专业为载体,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将需要参与或是有针对性参与的学生进行专项、专题化的培养,这样既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又可以为高校育人实践提供新思路。例如,可以先将创新型实践活动进行分类,将参与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建立与健全小组工作的模式,选择更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干部“一带一”,慢慢建立起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人人都可以提升能力、提高素养的高效优良创新实践机制。
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活动中摸索,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创新,类似于话题作文的模式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和推广。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2]。地方高校应打开思路,将传统的“命题作文”(要办什么活动)转变为“话题作文”(想办什么活动),在结合学校育人培养机制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调研并吸纳学生的建议,并鼓励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大胆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全程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使活动本身获得质的改变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德彪.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
[2]王桂月,王树恩.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软环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J]. 科学管理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