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抓好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作用;文本阅读;具体措施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学生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领悟。基于此,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无疑是激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
2、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从识字、阅读起步。因此,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可把分析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哪些课文应该重点研读,哪些课文可作一般性阅读,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定。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选择应该重点阅读的书籍。
此外,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优秀的小说、散文、科技短文等。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要促使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学生读书有利于培养自读的能力
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其读书呢:
第一,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第二,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这就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可先让学生先读精彩的、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想读,这样他们读进去了,就会弄清来龙去脉,自然就会去读其它内容。
第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多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并制定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默读:整体感知本章的全文内容;赏读: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说出佳处和感受;研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完成预设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扎实地学好课文。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本阅读
1、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重点在对文本的领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相反,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影响阅读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
2、注重文本阅读与教师、学生的互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欲在这场对话中牵线搭桥,游刃有余,必须立足于文本,建构自己的精神、情感、理智武器。发挥以原文本语言作为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并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双重收获: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所构设的精神世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从而感悟其中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阅读文本,能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天地。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促进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
3、文本阅读教学时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收。与过去语文教学不同,新课标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没有统一答案的上课方式已经被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一个问题,多种阐释,也不再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
4、应该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应注意到,理解也不能天马行空,放任驰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而不对其加以引导,我们的教学将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所以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引导他们说得言之有理。而且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收。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措施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吸引力、综合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使阅读教学更好的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三分钟表达”训练。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从心理上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紧张情绪。
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而要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
其次,要让多媒体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多媒体的介入为阅读教学打开新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阅读教学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可以跳出,黑板、粉笔的约束。
再有,在实践中要开发学生的阅读情怀。阅读可以说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往往是笔者亲身感受的一种真实表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对阅读文章的实践感受的领悟,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以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整体的培养过程中,经历一系列语言实践,达成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
结语: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路晓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青海教育2005(Z3);
2、王敏来《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9(3);
3、黎玉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作用;文本阅读;具体措施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学生读书,有利于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与整体的领悟。基于此,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帮助他们在拓宽读书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无疑是激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
2、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从识字、阅读起步。因此,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可把分析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哪些课文应该重点研读,哪些课文可作一般性阅读,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定。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选择应该重点阅读的书籍。
此外,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优秀的小说、散文、科技短文等。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要促使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学生读书有利于培养自读的能力
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其读书呢:
第一,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第二,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这就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可先让学生先读精彩的、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想读,这样他们读进去了,就会弄清来龙去脉,自然就会去读其它内容。
第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多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并制定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默读:整体感知本章的全文内容;赏读: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说出佳处和感受;研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完成预设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扎实地学好课文。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本阅读
1、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重点在对文本的领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领悟。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相反,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影响阅读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
2、注重文本阅读与教师、学生的互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欲在这场对话中牵线搭桥,游刃有余,必须立足于文本,建构自己的精神、情感、理智武器。发挥以原文本语言作为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并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双重收获: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所构设的精神世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从而感悟其中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阅读文本,能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天地。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促进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
3、文本阅读教学时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收。与过去语文教学不同,新课标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没有统一答案的上课方式已经被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一个问题,多种阐释,也不再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
4、应该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应注意到,理解也不能天马行空,放任驰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而不对其加以引导,我们的教学将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所以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引导他们说得言之有理。而且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收。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措施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进一步加强阅读教学的吸引力、综合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使阅读教学更好的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师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三分钟表达”训练。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从心理上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紧张情绪。
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而要尽可能切合生活,联系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
其次,要让多媒体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多媒体的介入为阅读教学打开新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阅读教学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可以跳出,黑板、粉笔的约束。
再有,在实践中要开发学生的阅读情怀。阅读可以说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往往是笔者亲身感受的一种真实表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对阅读文章的实践感受的领悟,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以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整体的培养过程中,经历一系列语言实践,达成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
结语: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路晓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青海教育2005(Z3);
2、王敏来《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9(3);
3、黎玉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