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实施观察、探究、发现、猜想、验证等教学环节。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往往会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一节课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师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大脑容易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常常变换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一个故事情景:两个人分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这样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份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目了然,对知识的吸收速度更快,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化抽象为具体,深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比较抽象、概括,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多媒体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
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两辆车,其中一辆车从左往右走,一会儿,另一辆车从右往左走,两辆车在逼真的模拟下行走,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题目:“甲车和乙车两地相对出发,驾车每分钟走50米,乙车每分钟走43米。甲车走1分钟后乙车才出发,经过9分钟两车相遇。两地间距离多少米?”教师通过鼠标操作,屏幕上显示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每分钟两车各行走的路程。这样难点在两车形象行走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对学生感观上的剌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同一个屏幕上,文本、图象、动画、声音多种信息形式展现,可以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与黑板上白色粉笔字相比,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数学教材由于载体、地域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书本上的知识以理论为主,与“身边的数学”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阻碍了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当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检索等功能,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做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书本上知识的局限性,补充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借助于因特网还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工具,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系列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数学课堂训练。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有些学生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围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也知道有关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又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在网上学习有关分数的产生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信息技术应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拓宽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实验小学 广西賀州 54282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往往会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一节课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师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大脑容易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常常变换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需要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一个故事情景:两个人分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这样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份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目了然,对知识的吸收速度更快,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化抽象为具体,深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比较抽象、概括,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多媒体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
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两辆车,其中一辆车从左往右走,一会儿,另一辆车从右往左走,两辆车在逼真的模拟下行走,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题目:“甲车和乙车两地相对出发,驾车每分钟走50米,乙车每分钟走43米。甲车走1分钟后乙车才出发,经过9分钟两车相遇。两地间距离多少米?”教师通过鼠标操作,屏幕上显示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每分钟两车各行走的路程。这样难点在两车形象行走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对学生感观上的剌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同一个屏幕上,文本、图象、动画、声音多种信息形式展现,可以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与黑板上白色粉笔字相比,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数学教材由于载体、地域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书本上的知识以理论为主,与“身边的数学”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阻碍了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当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检索等功能,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做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书本上知识的局限性,补充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借助于因特网还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编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运用,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工具,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系列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数学课堂训练。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有些学生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围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也知道有关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又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在网上学习有关分数的产生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信息技术应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拓宽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实验小学 广西賀州 54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