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三国演义》的结构与主题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人们往往把它和历史混合来读,而不注意它小说的特点,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出发,以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曹刘斗争为基本线索,揭示小说所展示的人的自由选择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新主题。
  【关键词】结构;自由选择;命运
  简单的把它当做历史传奇性的注角,是阅读《三国演义》的最大误区。我们往往会想,这是真的,这是假的,这种阅读是对小说的唐突。小说和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史传作品),虽然主要讲述的都是人物与故事,但两个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的意图。历史作者,写的再有传奇性,他的出发点是要给读者还原一个更为生动具体的真实状况,比如司马迁写霸王别姬一节。而小说家则是主动的虚构,他写得逼真,调动历史和现实中的经验,都是为了让读者上当,误以为真。所以,在小说与历史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历史是忠于事实,而小说是制造幻境。从这个观点来看,虽然《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但是我们要知道,历史只是外壳,要是我们太关注这一点,无疑买椟还珠了。
  如何用一个结构,重新讲述既成的历史,是理解这部小说的首要问题。作者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结构历史,把八十多年的漫长的时间,从自然流程中抽取出来,纳入到一个更有意义的人为秩序中。作者确立了一个中心:诸葛亮。以他的生与死为节点,小说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到至第三十六回为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成为等待诸葛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构造了一个乱世,曹操以邪恶的名义,正把乱世推向最高潮。第二部分,第三十七回到第一百零二回,是全书的中心,我们称之为衬托诸葛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选取了突出的几个人物与诸葛亮对比,从正反两个角度衬托诸葛亮的绝对价值。正面的有刘备、徐庶、关羽、庞统;反面的有曹操、周瑜、孟获、司马懿。第三部分,第一百零二回到一百二十回,我们称之为想念诸葛亮,此时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整个的格局仍然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而且姜维、钟会等人的生活还被诸葛亮影响。按照这样的结构,漫长的历史,重新被把握了。
  而且,以诸葛亮这个人物为代表,小说也很好的把主题出现出来——人的自由选择与既定命运之间巨大的悲剧性。诸葛亮出山之前已经久负盛名,世间流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在乱世之下,诸葛亮的选择似乎就是历史的选择。而在当时的情形下,选择曹操是人生的捷径。但是,他偏偏逆历史潮流而动,选择了最不被看好的刘备,从此也走上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恰如水镜先生所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1于是,诸葛亮就带着刘备这个被命运挤到擂台边的拳击手,开始了逆袭之旅。并最终,倒在水镜先生的谶语之下。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个小说,我们会发现,其实作者比水镜先生还要高明,他为了让诸葛亮的命运更为坎坷,除了让诸葛亮时运不济外,其实在人事上也波折最多。他并不“得其人也”。
  第一个不得的人,是刘备。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但错了。分什么事。在小事上,比如具体的战斗,分兵派将方面,确实是言听计从。但每遇大事则是言不听计不从。比较凸出的三件事,从新野撤退,不听诸葛亮摆脱百姓的劝告,导致长坂坡之败。取西川时,不听诸葛亮的计谋,导致庞统的死。最后,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为关羽报仇,猇亭一战,兵败身死,也从根本上丧失了光复中原的机会。
  第二个不得的人,是关羽。诸葛亮进入刘备的队伍,一开始就有点不舒服。在他之前,刘关张三个人,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情意,突然插入诸葛亮,这个年轻、英俊、才智超群的后起之秀,关张二人当然不爽,尤其是关羽。他从出世以来,做的都是出彩的事,并且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期,赶上了一场大雨,这是老天爷最后帮了他一把,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杀死庞德,让他一战成神。此时的他,已经是站到了人生的最顶峰。但也正是此时,他一头从云端坠入了谷底,身死麦城。此时打乱了光复汉室江山的全盘部署,刘备更是哭的死去活来,但是诸葛亮却非常平静的说:“王上少忧。自古道,死生有命,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2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面对关羽的失败,诸葛亮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在前边的叙述中也早埋下了伏笔,比如托付荆州时的不快,送他八字箴言,以及在得知关羽拒绝东吴联姻之后让人换回关羽的决定。但是这些都没有实行的原因只有一个,比起诸葛亮,刘备更信任的还是二弟。诸葛亮当然明白这层关系,后来无法阻止刘备讨伐东吴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个不得的人,当然就是刘禅。在刘关张死后,蜀中剩下的是个烂摊子,但是诸葛亮也得以没有阻碍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南征孟获之后,他确实为蜀中带来了短期的强大。于是,开始了北上大计。但每每一战功成的时候,刘禅就下一道旨意,命令他班师回朝,终于耗干这盏孔明灯。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了诸葛亮所有的敌人,既有正面交手的曹操、周瑜、司马懿,又有己方的刘备、关羽、刘禅。但是,这些人都没有真正把他击败。甚至,当他死了之后,面对他最强大的敌人司马懿还是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千古笑谈。就个人而言,他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一定要说他被打败的话,我们就要看到在不得天时,不得其人之外,诸葛亮面对的又一个问题,叫做天不假年。鲁迅在讲到《三国演义》时,说其中的一个短处是“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里边多指的是诸葛亮借东风啊、观天象之类的特异功能。但是,我认为,这里边其实也为诸葛亮的死买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他一定要通天性,才有在征南回蜀的途中祭鬼一说,才有最后在五丈原延寿一事,并最后感叹,天命如此。因为他是全书的中心,他是战无不胜的,他最终的胜败一定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胜败,而是人与天之间的胜败。这也让我们看到,诸葛亮最初的选择何止是逆时而动,简直是逆天而动,这样也把他个人的生命价值提到了最高,成就一段人的自我选择与天定宿命之间宏大的悲剧性。
  笔者认为,这种悲剧性,是对一些人的警示,同时也是对另一些人的鼓舞。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刘备与曹操的斗争,我们从表面的叙述中看到的是权谋、刀兵的争斗,但他们的内在有一种更突出、更持久的矛盾,情感于理性的冲突。刘备主情,曹操主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中胜利的一方是曹操,但他不动人,因为他无情。反观刘备,以及他的组织是失败者,但动人,因为他们的每一次失败都是情感于理性争斗时情感的失败。不止他如此,他的兄弟们也是如此,关羽曾义释曹操。张飞为了关羽被部将杀死。诸葛亮倾其一生,持守对刘备的誓言。这些无一不是他们失败的命门,但是也都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把传奇留下的原因。他们的失败恰恰证实了中国人心中情感与理性之争中,情感的胜利。这是一种悲伤的胜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实用理性主义者,但是在心理上却暗涌一种悲伤的气质。所以,为中国人所崇拜的英雄,往往是用情很深的失败者,而不是理性至上的胜利者。这里,与其说是作者在迎合一种心理,不如说是作者在塑造一种心理。一个民族心理特征的塑成,一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历史、文学,对历史、文学的书写和感喟,正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不断加深的途径。所以,我觉得《三国演义》其实阐释了一对永恒的矛盾——情感与理性,并在此矛盾的展示中,塑造了这一文化下的心理特征。
  到此为止,笔者认为可以回到一句关于《三国演义》民谚似的评价:老不读三国。为什么,因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读者要面对的是心底的悲伤。这种悲伤不是人人都有,他属于这样一种人:他用情太深,面对命运,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回顾一生,他感到不满意,但是这种不满意不是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情感面对理性时更宏大而永恒的失败。是一种生存方式对另一种生存方式,一种人生理想对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失败。这种失败的特点在于,它是实践中的失败,却是时间上的胜利,一种胜利者永远无法见到的胜利。它不是简单的同情弱者,而是乐观、实用的中国人对情感与悲伤的珍视。这一点,是中国人身上的非常特殊的气质。
  注释:
  [1]P204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001年
  [2]P429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001年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45分钟的效益,课堂导入是关键。数学课的导入是由教师的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要素构成的。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能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抓取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
期刊
【摘要】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他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繁琐,非常细小的,但就在这繁琐、细小之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管理才能。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好正确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本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担起管理班级这项重任,如何去协调好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面
期刊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2、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桂花香”  1、孩子们,今天我们
期刊
平面向量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知识,连同它的运算法则、性质,都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属于教材新增添的内容.“欲善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抓住定义,理清概念,只有真正理解了向量中的概念,才能熟练的应用.否则在做题时就容易出错,下面列举几种平面向量数量积中的易错问题:  一、夹角大小的判断  例1、在边长都为1的△ABC中,已知,,求的值.  错解:∵△ABC是边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之外,往往取决于这个学校的校风、学风。优化班级管理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抓好班级管理观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一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学质量;班风  结合学校的现状,我就自己的认识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来阐述:  一、和谐的班风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个好的班
期刊
【摘要】目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而且要求教师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建立的帮助。论述了在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逐渐整合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优点、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化学;教育  近年来,素质教育、探索性自主化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
期刊
【摘要】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政治课,相对初中学生来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政治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发挥德育功能,德育功能运用得更合理,也是当前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政治教师;德育功能;合作教育  为了适应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期刊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思想工作者,在“学生为主体,辅导员为主导”的高校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会使辅导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向上的倡导、活动上的引导、具体活动的疏导都为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勤”字。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本身的工作范围就非常广阔,工作事务
期刊
【摘要】我国的教育不仅包括高等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培育,同样包括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不受年龄、性别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它的主要使命是丰富被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它的教学形式也并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它比较重视人的自学能力,采取比较宽松的管理方式。此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自控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学管理比较放松,学生自觉性较差,致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了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说明了我国地勘单位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性及必要性,探讨了当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措施  引言  2006年1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地勘工作,增加地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地勘教学,加快地勘人才培养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