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专业特点、专业核心价值及“专业思政”的载体,建立“专业思政”体系。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思政”的基础,以学生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思政”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有“三全育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1)01004507
Promo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aking Smart City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ujian, Zhang Junling, Liu Xiaoxiao
(Smart City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all education”
of “Everyone and Every Process and Every Direction” in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ile,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all curricula” is carried out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the Smart City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re values of the major and the carri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h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larified in the curriculum syllabus. Furtherm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 is taken as the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student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Not only has comb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een realized, but also a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all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Keyword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reeall education
0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培养IT领域人才的一个热门专业,应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发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关政策。目前,学校思政氛围浓厚,为“专业思政”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紧跟时代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2]。教师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制定“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的思政目标,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树”(如图1所示)。“思政树”上的果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需要的德育元素,每颗德育元素果实都包含计算机类专业多个“课程思政”案例。以专业课程相关的案例为载体,实现总书记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案例不仅贴近专业领域,也巧妙地引入思政元素,无形之中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专业思政”体系的建立
建立“专业思政”体系的关键是专业核心价值目标和具有学科专业特征的“专业思政”载体。以政治素养、社会责任、道德品格和相关素养“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设计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思政”案例和思政实践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体系如图2所示。以“专业思政”为载体,分析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教学全过程设计,实现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的有机统一,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專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扎根于人民,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自己;培养学生牢记专业使命,遵守专业伦理、职业规范,肩负新形势下的社会责任,具有全心全意服务社会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追求真理、志向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乐观向上的人。
1.2“专业思政”的载体
“专业思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思政”和实践活动等4个方面,它们可以作为“专业思政”的载体。按照工程教育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给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若要制定一个融入专业使命、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和职业操守要求的培养方案,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思政工作的理论,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并融合符合实际的“专业思政”元素,形成一个方向明确且可实施的“专业思政”
方案。
从“专业思政”实现的载体来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是规范的教育教学文件,而“课程思政”和学生实践活动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专业思政”的重点。同时,只有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关系,才能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的有效性[4]。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所有课程教育和教学中,挖掘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德育元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5]。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在第二课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需的。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领,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保证教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2“专业思政”的实施
实施“专业思政”,要发掘专业特点和核心价值,建立“专业思政”体系。围绕“专业思政”载体开展“专业思政”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所有的专业课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思政”的基础,以学生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并检验“专业思政”的效果。
2.1培养方案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根据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首都和京津冀地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从事计算机工程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运维、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对本专业毕业生预期目标的第1条提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IT行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在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之第1条、第6条和第9条分别指出: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并应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如表1所示,通过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把“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合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现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
2.2课程大纲明确思政目标要求
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是实施“专业思政”的重要内容。定位清晰的知识目标、分类明确的能力目标和设计合理的育人目标,三者互相关联和融合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大纲。例如,C++程序设计
的课程大纲根据课程的定位、知识、能力和教学目标,
要求不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严谨治学、培养学生力求上进的学习态度,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设计实现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的主要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及人才培养标准指标点一一对应,将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细化到课程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章节,渗透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课程考核方案中。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地位相当重要。课程大纲按照“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和“学习”分层次细化课程目标。如表2所示,以课程目标第1、2、5条为例,通过在课程目标中加入责任感、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仅融入思政元素,还支撑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第1条。此外,在“价值”目标中,要求遵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明确了“课程思政”的要求。
2.3“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基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所有课程教育和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服务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着力于科学思维的启发、依托于职业素质的渗透、归根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等4个方面去挖掘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德育元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专业思政”实施的关键主体是专业教师,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自身政治素质过关,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思政”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挖掘专业建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交流,才能通过类似教学案例,采用类比、引用和改善的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A老师在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硬核”专业课时[6],以2018年年初曝光的Intel公司漏洞门热点事件为引子,证明发展国产CPU的重要性,并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国产CPU“少年”初长成的现状,巧妙地将CPU的基本概念、模型、性能指标等主干知识融入思政元素。同时,还布置两道课后作业题,一道题要求分析CPU模型,另一道要求分组调研国产CPU现状,撰写报告分享启发。B老师在讲授数据结构这门核心专业课时,巧妙地将算法历史融入行业的新技术,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到算法的基本概念时,通过融入国内外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励志事迹,帮助学生克服畏難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课后让学生总结我国近代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优秀代表及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C老师在讲授程序设计基础这门基础专业课时,将每一个枯燥的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巧妙地映射到思政内容上。表3给出了一部分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的映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遵循规范、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讲授循环结构时(如图3所示),用一个常见的while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案例,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进来。
2.4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建设
“专业思政”的实施离不开各类实践活动[7],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实践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领,以提供社会服务为载体,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增强社会与学校的沟通和互动。例如,媒体多次报道的“智力西部行”,是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年参加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山区孩子提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
“1+1”献血爱心活动、慰问老红军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能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专业成立了多个以学生课外科研和技术开发为主的专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专业教师积极利用专业社团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心理教师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心理辅导,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3“专业思政”的成效
根据专业核心价值引导和学科专业特征构建“专业思政”体系,其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专业人才[89]。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思政”的成效则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必要性。从“专业思政”不同载体的不同角度分析实施“专业思政”体系的成效,可以为今后“专业思政”的继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培养方案作为“专业思政”的载体已经有初步的成果[10]。针对2019版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后是否有成效,本文对相关班级开展了调查,收回1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88%的学生和教师觉得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后,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政治观念。
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思政元素,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反映了“专业思政”的成效。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教师对专业知识点深入研究,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案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师生互动率、学生抬头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专业思政”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按照“专业思政”的要求,加强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课程思政”
教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旷课、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大幅减少,而且很多学生都积极坐在前排听课。开展“课程思政”前后学生缺课率对比分析如图5所示。“课程思政”像是一双无形的手,督促学生自觉自主学习。
通过调研发现,在将实践活动作为“专业思政”载体的背景下,对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都比其他同学表现优秀,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增加了社会的认可度,提高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美誉度。
随着“专业思政”的深入开展,专业教师主动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丰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屡获大奖。近几年,学生获得海峡两岸资讯应用服务创新竞赛最佳创新奖、国家级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暨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在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大赛等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获奖人数达80余名。
4结束语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均在开展“课程思政”,但“专业思政”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校将继续围绕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专业学科特征,抓住“课程思政”不放松,深入研究“专业思政”的方法,提高新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形成有特色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俊玲,黄静华,付立新. 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 33(4):7-10.
[3]胡乃山,朱彦振. 如何理解“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N].解放军报,2018-09-03(7).
[4]王天民,闫智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理据、契机与对策[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 34(6): 39-47.
[5]赖英旭,刘静,杨震,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构建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20(8):46-49.
[6]任敏. 联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N]. 北京日报,2019-04-15(1).
[7]廖泽香.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的探讨[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33(5):108-110.
[8]王育坚,张姝,马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 30(4): 61-66.
[9]郑文文.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19, 21(2): 95-98.
[10]董城,林敏. 北京联合大学: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个细节[N]. 光明日报,2018-12-25(1).
(责任编辑白丽媛)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21)01004507
Promo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aking Smart City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ujian, Zhang Junling, Liu Xiaoxiao
(Smart City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hreeall education”
of “Everyone and Every Process and Every Direction” in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ile,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all curricula” is carried out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the Smart City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re values of the major and the carri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th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larified in the curriculum syllabus. Furtherm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 is taken as the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 student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Not only has comb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een realized, but also a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all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Keyword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reeall education
0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培养IT领域人才的一个热门专业,应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发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 北京联合大学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关政策。目前,学校思政氛围浓厚,为“专业思政”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紧跟时代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2]。教师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制定“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的思政目标,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树”(如图1所示)。“思政树”上的果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需要的德育元素,每颗德育元素果实都包含计算机类专业多个“课程思政”案例。以专业课程相关的案例为载体,实现总书记讲话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案例不仅贴近专业领域,也巧妙地引入思政元素,无形之中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专业思政”体系的建立
建立“专业思政”体系的关键是专业核心价值目标和具有学科专业特征的“专业思政”载体。以政治素养、社会责任、道德品格和相关素养“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设计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思政”案例和思政实践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思政”体系如图2所示。以“专业思政”为载体,分析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教学全过程设计,实现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的有机统一,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專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扎根于人民,时刻准备为国家奉献自己;培养学生牢记专业使命,遵守专业伦理、职业规范,肩负新形势下的社会责任,具有全心全意服务社会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追求真理、志向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乐观向上的人。
1.2“专业思政”的载体
“专业思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思政”和实践活动等4个方面,它们可以作为“专业思政”的载体。按照工程教育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给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若要制定一个融入专业使命、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和职业操守要求的培养方案,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思政工作的理论,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将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并融合符合实际的“专业思政”元素,形成一个方向明确且可实施的“专业思政”
方案。
从“专业思政”实现的载体来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是规范的教育教学文件,而“课程思政”和学生实践活动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专业思政”的重点。同时,只有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关系,才能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的有效性[4]。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所有课程教育和教学中,挖掘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德育元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5]。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在第二课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需的。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领,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保证教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2“专业思政”的实施
实施“专业思政”,要发掘专业特点和核心价值,建立“专业思政”体系。围绕“专业思政”载体开展“专业思政”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在所有的专业课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思政”的基础,以学生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并检验“专业思政”的效果。
2.1培养方案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根据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首都和京津冀地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从事计算机工程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运维、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对本专业毕业生预期目标的第1条提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IT行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在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之第1条、第6条和第9条分别指出: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并应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如表1所示,通过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把“四位一体”的专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合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现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
2.2课程大纲明确思政目标要求
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是实施“专业思政”的重要内容。定位清晰的知识目标、分类明确的能力目标和设计合理的育人目标,三者互相关联和融合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大纲。例如,C++程序设计
的课程大纲根据课程的定位、知识、能力和教学目标,
要求不仅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严谨治学、培养学生力求上进的学习态度,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标,设计实现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的主要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及人才培养标准指标点一一对应,将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细化到课程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章节,渗透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课程考核方案中。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地位相当重要。课程大纲按照“知识”“应用”“整合”“情感”“价值”和“学习”分层次细化课程目标。如表2所示,以课程目标第1、2、5条为例,通过在课程目标中加入责任感、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仅融入思政元素,还支撑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第1条。此外,在“价值”目标中,要求遵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明确了“课程思政”的要求。
2.3“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基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所有课程教育和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服务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着力于科学思维的启发、依托于职业素质的渗透、归根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等4个方面去挖掘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的德育元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通识课有机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专业思政”实施的关键主体是专业教师,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自身政治素质过关,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思政”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挖掘专业建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交流,才能通过类似教学案例,采用类比、引用和改善的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A老师在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硬核”专业课时[6],以2018年年初曝光的Intel公司漏洞门热点事件为引子,证明发展国产CPU的重要性,并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国产CPU“少年”初长成的现状,巧妙地将CPU的基本概念、模型、性能指标等主干知识融入思政元素。同时,还布置两道课后作业题,一道题要求分析CPU模型,另一道要求分组调研国产CPU现状,撰写报告分享启发。B老师在讲授数据结构这门核心专业课时,巧妙地将算法历史融入行业的新技术,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到算法的基本概念时,通过融入国内外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励志事迹,帮助学生克服畏難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课后让学生总结我国近代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优秀代表及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C老师在讲授程序设计基础这门基础专业课时,将每一个枯燥的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巧妙地映射到思政内容上。表3给出了一部分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的映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遵循规范、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讲授循环结构时(如图3所示),用一个常见的while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案例,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进来。
2.4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建设
“专业思政”的实施离不开各类实践活动[7],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实践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领,以提供社会服务为载体,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增强社会与学校的沟通和互动。例如,媒体多次报道的“智力西部行”,是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年参加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山区孩子提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服务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
“1+1”献血爱心活动、慰问老红军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能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专业成立了多个以学生课外科研和技术开发为主的专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专业教师积极利用专业社团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心理教师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心理辅导,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3“专业思政”的成效
根据专业核心价值引导和学科专业特征构建“专业思政”体系,其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专业人才[89]。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思政”的成效则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必要性。从“专业思政”不同载体的不同角度分析实施“专业思政”体系的成效,可以为今后“专业思政”的继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培养方案作为“专业思政”的载体已经有初步的成果[10]。针对2019版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后是否有成效,本文对相关班级开展了调查,收回1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88%的学生和教师觉得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后,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政治观念。
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思政元素,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反映了“专业思政”的成效。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教师对专业知识点深入研究,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案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师生互动率、学生抬头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专业思政”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按照“专业思政”的要求,加强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课程思政”
教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学生旷课、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大幅减少,而且很多学生都积极坐在前排听课。开展“课程思政”前后学生缺课率对比分析如图5所示。“课程思政”像是一双无形的手,督促学生自觉自主学习。
通过调研发现,在将实践活动作为“专业思政”载体的背景下,对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都比其他同学表现优秀,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增加了社会的认可度,提高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美誉度。
随着“专业思政”的深入开展,专业教师主动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丰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屡获大奖。近几年,学生获得海峡两岸资讯应用服务创新竞赛最佳创新奖、国家级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暨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在计算机应用大赛、蓝桥杯大赛等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获奖人数达80余名。
4结束语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高校均在开展“课程思政”,但“专业思政”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校将继续围绕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专业学科特征,抓住“课程思政”不放松,深入研究“专业思政”的方法,提高新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形成有特色的“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俊玲,黄静华,付立新. 工科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与实践[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9, 33(4):7-10.
[3]胡乃山,朱彦振. 如何理解“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N].解放军报,2018-09-03(7).
[4]王天民,闫智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理据、契机与对策[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 34(6): 39-47.
[5]赖英旭,刘静,杨震,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构建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20(8):46-49.
[6]任敏. 联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N]. 北京日报,2019-04-15(1).
[7]廖泽香.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的探讨[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7,33(5):108-110.
[8]王育坚,张姝,马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 30(4): 61-66.
[9]郑文文.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19, 21(2): 95-98.
[10]董城,林敏. 北京联合大学: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每个细节[N]. 光明日报,2018-12-25(1).
(责任编辑白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