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化理解、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师生关系不和谐、学习环境不宽松、合作小组不均衡、问题设计不恰当、合作时间不充足、合作技能较贫乏等,致使合作意识不明确、合作讨论不深刻、合作交流走过场,表面热闹实是吵闹,看是完美实是空洞,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低效乃至无效。深入研究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当前数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改善学习关系,创设宽松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关系是指客观存在于课堂学习流程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在学习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改善学习关系,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宽松环境,让全体学生敢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实践证明:只有无阶层的平等合作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者要不断改善学习关系,逐步构建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积极创设乐于合作、敢于交流、雄于辩论、舒张个性的宽松合作学习环境。
1、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心放弃“饱学之士”的称谓,甘做“平等中的首席”,勤护学生的师长,常做关心学生的朋友。课堂上,教师要还学生主体地位,给足学生学习权利,凸现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徜徉课堂、遨游学海;课后,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沟通,与学生畅谈做人、学习、未来、活动,以做人原则引导学生、以真实故事感动学生、以科学方法启迪学生、以名人好事感化学生;平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开展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做到不训斥、责骂、体罚学生。要让学生敢于亲近、易于接近、乐于靠近,逐步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日常相处中做到:相互尊重不歧视,相互礼让不讽刺,相互接纳不排斥,养成尊重就是被尊重、接纳就是被接纳的基本做人观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不插言,真诚讨论讲事理,诚心更正不争吵,真心合作不拆台,养成协作共享、互助共赢的合作观念。经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步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
二、设计科学问题,指明合作方向。
问题是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合作的基石。设计科学问题,为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指明方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1、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思考性的问题即学生经初步思考,答案不能确定,深入思考,又感觉答案不准确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廣度,能够引发学习兴趣、挑起学习欲望、产生合作需要。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探索空间大,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能够促进学习更加深入和深刻。
三、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
时间和空间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不存在的。给足学生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1、优化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备的空间组织形式。实践证明,优化合作小组必须做到“四要”。一要科学组建:要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间同质、力量均衡”的原则,组建成前后桌6人合作小组。二要经常磨合:小组组建好以后(合作小组可与平时班级游戏活动小组相结合),教师还要通过游戏、竞赛、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之间逐步达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三要定期调整:组内成员一般半学期调整一次,目的是扩大全班学生合作的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和其他学生合作的机会,尽量学会与不同的学生合作。调整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多了,小组成员之间就得不到应有的磨合和合作。四要职责轮换:合作小组内一般设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发言员等,这些组员都负责一项具体事务、分担不同的任务,轮换职责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角色锻炼的机会,参与小组管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职责轮换,通常,一个月轮换一次。
2、先思考后合作。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样,人言亦言,那么交流就失去了意义,谈论就失去了精彩,组员也没有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3、给足合作时间。合作需要时间。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是不成功的合作。给足合作时间就是教师为合作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也就是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光搭架子不给时间(或时间不充足),极易形成“充充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交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合作方法(合作技能)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讨论、整合和组织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交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核心合作方法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1、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倾听,不仅是对说话人的尊重,耐心倾听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必须要做到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种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说话质疑。
2、学会交流。交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交流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有序交流——守规则,要按照组长安排,一个一个地交流,第一个交流完了,第二个再接着交流,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二要做到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懂;三要做到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3、学会整合。整合就是综合,就是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并把他人意见与自己的想法有机结合、融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单向接受——接纳,就是系统全面接收组内每个成员意见;二要做到思想碰撞——融合,就是把组员思想或结论与自己思想或结论进行碰撞、对比、结合,自觉吸收、提取好的、正确的思想,再融合成自己的思想;三要做到形成结论——综合,就是把成熟的思想或结论进行再次交流讨论,最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结论。
一、改善学习关系,创设宽松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关系是指客观存在于课堂学习流程中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在学习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改善学习关系,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宽松环境,让全体学生敢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实践证明:只有无阶层的平等合作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者要不断改善学习关系,逐步构建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积极创设乐于合作、敢于交流、雄于辩论、舒张个性的宽松合作学习环境。
1、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心放弃“饱学之士”的称谓,甘做“平等中的首席”,勤护学生的师长,常做关心学生的朋友。课堂上,教师要还学生主体地位,给足学生学习权利,凸现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徜徉课堂、遨游学海;课后,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沟通,与学生畅谈做人、学习、未来、活动,以做人原则引导学生、以真实故事感动学生、以科学方法启迪学生、以名人好事感化学生;平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开展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做到不训斥、责骂、体罚学生。要让学生敢于亲近、易于接近、乐于靠近,逐步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日常相处中做到:相互尊重不歧视,相互礼让不讽刺,相互接纳不排斥,养成尊重就是被尊重、接纳就是被接纳的基本做人观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不插言,真诚讨论讲事理,诚心更正不争吵,真心合作不拆台,养成协作共享、互助共赢的合作观念。经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步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
二、设计科学问题,指明合作方向。
问题是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合作的基石。设计科学问题,为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指明方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1、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思考性的问题即学生经初步思考,答案不能确定,深入思考,又感觉答案不准确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廣度,能够引发学习兴趣、挑起学习欲望、产生合作需要。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探索空间大,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能够促进学习更加深入和深刻。
三、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
时间和空间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不存在的。给足学生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1、优化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备的空间组织形式。实践证明,优化合作小组必须做到“四要”。一要科学组建:要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间同质、力量均衡”的原则,组建成前后桌6人合作小组。二要经常磨合:小组组建好以后(合作小组可与平时班级游戏活动小组相结合),教师还要通过游戏、竞赛、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之间逐步达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三要定期调整:组内成员一般半学期调整一次,目的是扩大全班学生合作的面,使每个学生都有和其他学生合作的机会,尽量学会与不同的学生合作。调整的次数不宜过多,如果多了,小组成员之间就得不到应有的磨合和合作。四要职责轮换:合作小组内一般设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发言员等,这些组员都负责一项具体事务、分担不同的任务,轮换职责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角色锻炼的机会,参与小组管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职责轮换,通常,一个月轮换一次。
2、先思考后合作。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样,人言亦言,那么交流就失去了意义,谈论就失去了精彩,组员也没有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3、给足合作时间。合作需要时间。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是不成功的合作。给足合作时间就是教师为合作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也就是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光搭架子不给时间(或时间不充足),极易形成“充充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交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合作方法(合作技能)就是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听、表达、讨论、整合和组织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正常、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交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核心合作方法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1、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倾听,不仅是对说话人的尊重,耐心倾听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必须要做到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种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表现出任何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每个组员说话质疑。
2、学会交流。交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交流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有序交流——守规则,要按照组长安排,一个一个地交流,第一个交流完了,第二个再接着交流,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二要做到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一个人都听得懂;三要做到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3、学会整合。整合就是综合,就是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意见,并把他人意见与自己的想法有机结合、融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解题思路、策略和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要做到单向接受——接纳,就是系统全面接收组内每个成员意见;二要做到思想碰撞——融合,就是把组员思想或结论与自己思想或结论进行碰撞、对比、结合,自觉吸收、提取好的、正确的思想,再融合成自己的思想;三要做到形成结论——综合,就是把成熟的思想或结论进行再次交流讨论,最终形成全面、完整、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