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自学”教学法既是教法,又是学法。在教学中发现,同等水平的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成绩却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成绩提高达到30分,而有的学生只提高几分,有个别学生甚至还在原地踏步。重新认真翻阅“引导自学”有关理论,仔细回顾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认为导致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而导致学习能力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教学中,上课以教为中心,老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求知的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就像存储器。教学就是老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意向地传授给学生,就像把材料输入“存储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学生就整天处于这种被动应付、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这种“惰性”十足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一旦老师放开让他们自学质疑,即使有很明确的目标,有的同学也很不愿意这样
做,他们嫌费劲,不愿自己看,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想听老师现成的归纳和讲评、记笔记。然后,背笔记,做练习。这样的学习缺乏主动的体验和思考,更无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习目的不正确,主体意识不强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试考高分。学习兴趣随分数高低而变化,学习状态也随分数高低而时好时坏。这次分数高,兴趣就浓,就能进入好的学习状态;下次分数低,兴趣骤减,就无法进入好的学习状态。有的甚至因一次没考好而自暴自弃,放弃
学习。
正因为这样的学习目的,导致主体意识不强。主体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考得不好,没有从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去评估自己。是知识掌握得不牢,还是灵活运用能力差?自己不去分析。其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考不好,就认为老师没讲到此知识或讲得不好,而不认为自己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去理解、去运用体会。最后,学习主动性差。老师督促就学习,卡得紧学得勤。一旦让他们自己去查漏补缺,就很懒散,显得茫然,无从下手。
三、学习不注重方法
1.“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学习上的“舍本逐末”
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基础不好,却不去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基础知识。一味地做考题,做难度大的考题。他们认为只要考题做得多,见得多,记得就多。考试时碰到这些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分。他们还认为点滴的知识积累太慢了,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容易的知识,因此,他们很难沉下心来去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也就不能形成语言技巧,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2.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表现:(1)记单词时,有的学生就只看着词汇表,背形式记汉语意思。他们不看词性,不记相关词组和习惯用语,更不愿结合句子和课文了解其含义和用法。(2)学语法知识时,就看各种各样的语法书,一味地背语法的条条杠杠,然后,做大量的四选一试题,死记硬背。他们不愿做主观性强的句子翻译题和句型转换题,他们更不愿去结合课文语境,体会其信访和用法。在他们看来,不考的类型题练了也没用。(3)谈到写作文时,他们不愿亲身动笔写,认为写一篇太费时间、费劲,就想背范文。背了照样还不会写,因为他们背得挺盲目,没有从类型、写法、常用句式等几方面去学习、体会和借鉴。即使考试出现背过的范文,他们也不能保证拿高分。
以上原因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归纳出的几个主要方面,但究其根本还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体制直接产生了传统教学方式,进而导致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四、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应从考试制度入手
1.改变考试内容
新课标早已分布,新课程也已实施一轮。2012年应届毕业生是第一批系统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但为此学生必须以新课标为基准。
2.改变选拔录取制度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但有知识和技能,还应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但选拔录取学生依然以分数来录取。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
3.老师教学理念的彻底改变
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老师培训入手。新课标的新教材已实施了,但真正系统学习,彻底弄明白其精神实质的老师寥寥无几。有幸结识了“引导自学”理论,也由此了解了新课标的详细内容,才真正懂得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可行的教法。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有专业人士深入基层,开展对老师的培训和具体指导。
4.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
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贾璧中学)
一、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教学中,上课以教为中心,老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求知的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就像存储器。教学就是老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意向地传授给学生,就像把材料输入“存储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学生就整天处于这种被动应付、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这种“惰性”十足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一旦老师放开让他们自学质疑,即使有很明确的目标,有的同学也很不愿意这样
做,他们嫌费劲,不愿自己看,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想听老师现成的归纳和讲评、记笔记。然后,背笔记,做练习。这样的学习缺乏主动的体验和思考,更无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习目的不正确,主体意识不强
许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试考高分。学习兴趣随分数高低而变化,学习状态也随分数高低而时好时坏。这次分数高,兴趣就浓,就能进入好的学习状态;下次分数低,兴趣骤减,就无法进入好的学习状态。有的甚至因一次没考好而自暴自弃,放弃
学习。
正因为这样的学习目的,导致主体意识不强。主体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考得不好,没有从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去评估自己。是知识掌握得不牢,还是灵活运用能力差?自己不去分析。其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考不好,就认为老师没讲到此知识或讲得不好,而不认为自己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去理解、去运用体会。最后,学习主动性差。老师督促就学习,卡得紧学得勤。一旦让他们自己去查漏补缺,就很懒散,显得茫然,无从下手。
三、学习不注重方法
1.“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学习上的“舍本逐末”
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基础不好,却不去踏踏实实地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基础知识。一味地做考题,做难度大的考题。他们认为只要考题做得多,见得多,记得就多。考试时碰到这些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分。他们还认为点滴的知识积累太慢了,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容易的知识,因此,他们很难沉下心来去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也就不能形成语言技巧,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2.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表现:(1)记单词时,有的学生就只看着词汇表,背形式记汉语意思。他们不看词性,不记相关词组和习惯用语,更不愿结合句子和课文了解其含义和用法。(2)学语法知识时,就看各种各样的语法书,一味地背语法的条条杠杠,然后,做大量的四选一试题,死记硬背。他们不愿做主观性强的句子翻译题和句型转换题,他们更不愿去结合课文语境,体会其信访和用法。在他们看来,不考的类型题练了也没用。(3)谈到写作文时,他们不愿亲身动笔写,认为写一篇太费时间、费劲,就想背范文。背了照样还不会写,因为他们背得挺盲目,没有从类型、写法、常用句式等几方面去学习、体会和借鉴。即使考试出现背过的范文,他们也不能保证拿高分。
以上原因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归纳出的几个主要方面,但究其根本还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体制直接产生了传统教学方式,进而导致了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四、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应从考试制度入手
1.改变考试内容
新课标早已分布,新课程也已实施一轮。2012年应届毕业生是第一批系统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但为此学生必须以新课标为基准。
2.改变选拔录取制度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但有知识和技能,还应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但选拔录取学生依然以分数来录取。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
3.老师教学理念的彻底改变
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老师培训入手。新课标的新教材已实施了,但真正系统学习,彻底弄明白其精神实质的老师寥寥无几。有幸结识了“引导自学”理论,也由此了解了新课标的详细内容,才真正懂得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可行的教法。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有专业人士深入基层,开展对老师的培训和具体指导。
4.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
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贾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