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在审题上的思辨做好了,那么作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就成功了一半。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通过四环节的生本教育课堂,以材料作文为例,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打开学生思辩之“窗”,形成一定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实践。
材料作文一直是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多种多样,有新闻报道,有寓言故事,有名人名言等。材料作文的选材特点和设计方式虽然没有增加阅读障碍来提高审题难度,但却在强化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如2019年高考全国l卷的作文题目,其写作任务是要求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发起倡议,写一篇演讲稿。很明显,这题目的审题难度不高。因为,你不能否定劳动的意义,不能有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所以,观点的确定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就要求考生立论有据,有一定的思考与辨析。显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首要条件。
思辨是指思考与辨析,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考活动,辨析是指辨别和分析。高中生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理性思维品质处于形成时期,又缺少生活经历和较少接受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有时候尽管有一点理性的想法,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感性多于理性,在写作文时往往仅凭直觉,缺乏一定的思考与辨析,导致思想偏执狭隘空泛,作文思维混乱。因此,作文要写得有深度与广度,老师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在审题上的思辨做好,那么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Part1 借助前置研究,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
教师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上要遵行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所谓简单就是便于理解和操作;根本是指事物的根源、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开放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不同,二是问题的设计是开放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答案也是多样的。前置研究的材料作文的选择既要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也要适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2018年10月23日晚,成都龙泉音乐广场,两位小朋友卖了一个正能量满满的“萌”:在广场上玩耍的他们,捡到5毛钱后交给了正在广场值守的民警。為了鼓励小朋友,警察叔叔拿出接警本,认真询问小朋友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再逐一记录事情的经过,走正规程序的过程中,给足了小朋友做好事赞许有加的“仪式感”。事情经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披露后,网友高度赞扬警察的做法,他们认为此举不但在孩子心目中展示了为警的正直、敬业,还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拾金不昧”的成功播种,绝不是小题大做。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指出有心的警察用行动成功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社会实践课,“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交给警察”的正向思维得到了实践强化,久而久之,与拾金不昧相生相应的各种良好品质便会在两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材料所设置的情境既贴近考生生活,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识,同时在思维层面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能有所思考,能有自己的看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前置作业中明确学生要完成的内容,确定好立意,准备好下环节的合作交流。
前置作业的设计如下:
1.这则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具体可以有哪些立意呢?
2.小组讨论后请归纳出审题立意的方法?
3.你会选择哪一个立意来写作文?
Part2 利用小组讨论、质疑,打开思辨之“窗”
学生在课前先自己完成前置作业,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进行讨论与质疑,可以是认同,也可以是反对的,小组讨论后得出组内看法,要求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最后形成自己组的立意。在组内交流时,小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任务,同时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特别要关注不善于表达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谈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思考辩论的兴趣。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审题立意,并进行方法的归纳,从而提高议论文审题的思辨性。
(一)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
通过“这则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人的思维是可以向多个方向发散的,如果能够发散到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追问,那就可能会有更多的答案。例如本则材料就可以分別从“小朋友”“警察”以及“仪式感”等方面进行立意。在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如果能够挣脫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就可能产生更多新颖的见解,那么作文立意的角度就多了。思辨思维好的学生还可以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和深度的文章。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学会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实质。看完材料不要急着下结论,先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通过质疑去追溯问题的根源。如上述的材料,“小学生捡到5毛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认真登记给足‘仪式感’”?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呢?这是表层问题,而材料的深层问题是:从“仪式感”中折射出是尊重孩子,尊重文明,呵护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等美好的风尚。一篇有思辨性的文章,作者的因果分析往往是能使人折服的,内容的分析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三)学会联想,由此及彼
阅读完材料后,老师要提醒学生学会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与材料中有相似之处的事例,如果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列出一两个典型事例,那学生就基本上理解了材料。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联想到新闻上说的“10后孩子们上学途中听到国歌声起都自觉停下来注目行礼”以及“小学生在斑马线上对礼让行人的汽车司机行鞠躬礼”。在联想相似的事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站在同一角度搜索材料,要多角度联想,尽量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作好量的准备。
Part3 通过学生展示、分析,强化思辨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道题目,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形成了组内的立意。每一个小组选取代表到台上展示,台下其它组的同学认真聆听,学生展示完后,其它组的同学要提出疑问。这个过程不是让学生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观点,从而标榜自我的思想,而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权衡思辨,鲜明地表达观点。学生在交流与质疑中追问求解,往往会有思想与认知的火花碰撞,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自然的思辨。在展示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概括,提升认识,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作文才有鲜明的观点,才能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
学生在展示分析后,形成了以下立意:1.坚持不懈做小事,持之以恒做好事;2.文明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3.勿以善小而不为;4.尊重孩子,尊重文明;5.呵护真善美,人人有责;6.做有心人,传播正能量;7.“仪式感”是文明的起跑线;8.形式不可搞,仪式不可忘;9.春风化雨,推动社风民风向善向好。
Part4 依靠激励提升,提高思辨能力
展示交流后,教师对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与打分。学生在吸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后,对自己的立意进行重新整理,是思辨思维的过滤与提升,最后可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来确定好适合自己写的立意来写作文。这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打开学生思辩之“窗”,形成一定的思辩思维,提高思辨能力这四环节的生本课堂,来培养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形成思辨的审题习惯,最终是要提升学生对事情的现象和问题有理性的思考与分辨的能力。这样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上才能多一点理性,立意才能增添多一份精彩。
材料作文一直是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所选材料多种多样,有新闻报道,有寓言故事,有名人名言等。材料作文的选材特点和设计方式虽然没有增加阅读障碍来提高审题难度,但却在强化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如2019年高考全国l卷的作文题目,其写作任务是要求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发起倡议,写一篇演讲稿。很明显,这题目的审题难度不高。因为,你不能否定劳动的意义,不能有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所以,观点的确定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就要求考生立论有据,有一定的思考与辨析。显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首要条件。
思辨是指思考与辨析,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考活动,辨析是指辨别和分析。高中生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理性思维品质处于形成时期,又缺少生活经历和较少接受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有时候尽管有一点理性的想法,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感性多于理性,在写作文时往往仅凭直觉,缺乏一定的思考与辨析,导致思想偏执狭隘空泛,作文思维混乱。因此,作文要写得有深度与广度,老师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在审题上的思辨做好,那么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Part1 借助前置研究,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
教师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上要遵行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所谓简单就是便于理解和操作;根本是指事物的根源、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开放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不同,二是问题的设计是开放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答案也是多样的。前置研究的材料作文的选择既要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也要适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2018年10月23日晚,成都龙泉音乐广场,两位小朋友卖了一个正能量满满的“萌”:在广场上玩耍的他们,捡到5毛钱后交给了正在广场值守的民警。為了鼓励小朋友,警察叔叔拿出接警本,认真询问小朋友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再逐一记录事情的经过,走正规程序的过程中,给足了小朋友做好事赞许有加的“仪式感”。事情经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披露后,网友高度赞扬警察的做法,他们认为此举不但在孩子心目中展示了为警的正直、敬业,还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拾金不昧”的成功播种,绝不是小题大做。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指出有心的警察用行动成功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社会实践课,“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交给警察”的正向思维得到了实践强化,久而久之,与拾金不昧相生相应的各种良好品质便会在两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材料所设置的情境既贴近考生生活,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识,同时在思维层面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能有所思考,能有自己的看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前置作业中明确学生要完成的内容,确定好立意,准备好下环节的合作交流。
前置作业的设计如下:
1.这则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具体可以有哪些立意呢?
2.小组讨论后请归纳出审题立意的方法?
3.你会选择哪一个立意来写作文?
Part2 利用小组讨论、质疑,打开思辨之“窗”
学生在课前先自己完成前置作业,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进行讨论与质疑,可以是认同,也可以是反对的,小组讨论后得出组内看法,要求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最后形成自己组的立意。在组内交流时,小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任务,同时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特别要关注不善于表达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谈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思考辩论的兴趣。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审题立意,并进行方法的归纳,从而提高议论文审题的思辨性。
(一)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
通过“这则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发散思维。人的思维是可以向多个方向发散的,如果能够发散到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追问,那就可能会有更多的答案。例如本则材料就可以分別从“小朋友”“警察”以及“仪式感”等方面进行立意。在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如果能够挣脫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就可能产生更多新颖的见解,那么作文立意的角度就多了。思辨思维好的学生还可以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和深度的文章。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学会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实质。看完材料不要急着下结论,先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通过质疑去追溯问题的根源。如上述的材料,“小学生捡到5毛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认真登记给足‘仪式感’”?这是不是小题大做呢?这是表层问题,而材料的深层问题是:从“仪式感”中折射出是尊重孩子,尊重文明,呵护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等美好的风尚。一篇有思辨性的文章,作者的因果分析往往是能使人折服的,内容的分析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三)学会联想,由此及彼
阅读完材料后,老师要提醒学生学会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与材料中有相似之处的事例,如果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列出一两个典型事例,那学生就基本上理解了材料。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联想到新闻上说的“10后孩子们上学途中听到国歌声起都自觉停下来注目行礼”以及“小学生在斑马线上对礼让行人的汽车司机行鞠躬礼”。在联想相似的事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站在同一角度搜索材料,要多角度联想,尽量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挖掘材料的深层含义作好量的准备。
Part3 通过学生展示、分析,强化思辨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道题目,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形成了组内的立意。每一个小组选取代表到台上展示,台下其它组的同学认真聆听,学生展示完后,其它组的同学要提出疑问。这个过程不是让学生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观点,从而标榜自我的思想,而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权衡思辨,鲜明地表达观点。学生在交流与质疑中追问求解,往往会有思想与认知的火花碰撞,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自然的思辨。在展示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概括,提升认识,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作文才有鲜明的观点,才能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
学生在展示分析后,形成了以下立意:1.坚持不懈做小事,持之以恒做好事;2.文明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3.勿以善小而不为;4.尊重孩子,尊重文明;5.呵护真善美,人人有责;6.做有心人,传播正能量;7.“仪式感”是文明的起跑线;8.形式不可搞,仪式不可忘;9.春风化雨,推动社风民风向善向好。
Part4 依靠激励提升,提高思辨能力
展示交流后,教师对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与打分。学生在吸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后,对自己的立意进行重新整理,是思辨思维的过滤与提升,最后可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来确定好适合自己写的立意来写作文。这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上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思辨思维,打开学生思辩之“窗”,形成一定的思辩思维,提高思辨能力这四环节的生本课堂,来培养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形成思辨的审题习惯,最终是要提升学生对事情的现象和问题有理性的思考与分辨的能力。这样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上才能多一点理性,立意才能增添多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