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有企业近年发展状态较好,应该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关系,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改进和创新
当前时期,国有企业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是综合管理、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全面体系。管理基础工作处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基层,各专业管理处于中间层,综合管理则处于最高层,这三种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管理基础工作是“地基”,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是“楼层”,“地基”扎实,则大厦稳固,否则将屋倒楼倾。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基础工作也只有与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相结合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国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搞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国有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规范、严格的精益化管理和质量改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减少排污,优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制度建设,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保证其科学性、准确性和适应性,考虑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防止“错误的制度导致错误的后果”,且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或要求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几条主要的链,根据链的实际情况,明晰链的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要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而不是唯领导而论。通过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流程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
三、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制定目标,是管理实践的第一步,国有企业可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计划,制订年度、月度工作目标、计划和各项定额,并进行层层分解落实,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做到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同时将目标做为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或办法,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和奖惩,提出改进措施。考核中,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利用分配杠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促使部门和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适应“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素质”极为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员工去落实、去完成,人员队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健身工作”。通过适时组织各层员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管理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并协助员工发现专业性及实现个人专长的时机,使员工的素质既能符合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加强内部整合,提高管控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动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与企业脱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等深度整合。坚持总体规划、项目管理、业务主导、先试点后推广、系统集中架构等措施避免走弯路,提高成功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随着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经营形势将更趋严峻和复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重大决策、投资、购并、财务、购销、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国企重大风险监控机制。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要高度关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所有企业都要深入分析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控的措施和应对预案,实现风险管控目标和管控能力、风险预防和抓住机遇之间的平衡;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借助信息化促进内控管理的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剖析了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转变、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竞争力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对国有公司今后更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效果,也可为相关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成志策;政府干预、金字塔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庆;新中国国企改革思想的演进[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李曉琳;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5年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改进和创新
当前时期,国有企业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是综合管理、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全面体系。管理基础工作处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基层,各专业管理处于中间层,综合管理则处于最高层,这三种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管理基础工作是“地基”,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是“楼层”,“地基”扎实,则大厦稳固,否则将屋倒楼倾。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基础工作也只有与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相结合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国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搞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国有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规范、严格的精益化管理和质量改进,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减少排污,优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制度建设,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规章制度建设是一个以终为始,与时俱进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保证其科学性、准确性和适应性,考虑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防止“错误的制度导致错误的后果”,且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或要求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几条主要的链,根据链的实际情况,明晰链的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要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而不是唯领导而论。通过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流程进行监督、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其管理职能。
三、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制定目标,是管理实践的第一步,国有企业可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计划,制订年度、月度工作目标、计划和各项定额,并进行层层分解落实,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做到责任清晰,目标明确;同时将目标做为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或办法,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和奖惩,提出改进措施。考核中,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利用分配杠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促使部门和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适应“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素质”极为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员工去落实、去完成,人员队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健身工作”。通过适时组织各层员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管理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并协助员工发现专业性及实现个人专长的时机,使员工的素质既能符合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加强内部整合,提高管控能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动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与企业脱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等深度整合。坚持总体规划、项目管理、业务主导、先试点后推广、系统集中架构等措施避免走弯路,提高成功率。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随着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经营形势将更趋严峻和复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重大决策、投资、购并、财务、购销、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国企重大风险监控机制。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要高度关注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所有企业都要深入分析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控的措施和应对预案,实现风险管控目标和管控能力、风险预防和抓住机遇之间的平衡;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借助信息化促进内控管理的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剖析了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转变、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竞争力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对国有公司今后更好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效果,也可为相关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成志策;政府干预、金字塔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庆;新中国国企改革思想的演进[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李曉琳;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