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还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著提高数学教学效能. 那么,究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升数学教学效能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体验、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老师费力让学生把内容背熟了却不理解意思,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但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栩栩如生的意境,妙不可言的模拟,惟妙惟肖的状态,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 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其态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譬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2,1,点火!”.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时,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导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 ”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巧用多媒体,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能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和策略也更为灵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早已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譬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技能的形成,有效地提升教学效能.
譬如,在教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录像,提出问题:统计进入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 结果学生统计的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面对这个情况,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统计吗?当有学生提出可否和同学一起合作来统计时,教师立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分工合作的办法进行统计,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感知了数学思想方法,自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再现知识过程,提升教学效能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无法通过正常的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或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进行操作,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缺点,提高了教学效能.
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中,有关“北偏东30度,东偏北30度”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在老师教过后还会出错. 一是没有明白怎么区分,二是还是把这两种偏向混为一谈.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动态的呈现来加深学生对偏向的认识,纠正他们的错误. 可以这样来设计:从正北方逐渐向东面移动,这时形成的夹角我们称为北偏东. 从正东方逐渐移向北面,这时形成的夹角我们称为东偏北,学生从直观中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
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教学策略,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我们选择多媒体技术教学,虽然内容相同,但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大脑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巧用多媒体,设计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能
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导入时要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之中. 当你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思维空间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成为可能.
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图像等几种,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像,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而在归纳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题技巧以及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重温学习内容,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同时,有助于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把多媒体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样必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体验、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老师费力让学生把内容背熟了却不理解意思,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但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栩栩如生的意境,妙不可言的模拟,惟妙惟肖的状态,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 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其态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譬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2,1,点火!”.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时,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导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 ”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巧用多媒体,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能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和策略也更为灵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早已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譬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技能的形成,有效地提升教学效能.
譬如,在教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录像,提出问题:统计进入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 结果学生统计的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面对这个情况,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统计吗?当有学生提出可否和同学一起合作来统计时,教师立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分工合作的办法进行统计,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感知了数学思想方法,自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再现知识过程,提升教学效能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无法通过正常的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或通过学生的实验来进行操作,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缺点,提高了教学效能.
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中,有关“北偏东30度,东偏北30度”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在老师教过后还会出错. 一是没有明白怎么区分,二是还是把这两种偏向混为一谈.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动态的呈现来加深学生对偏向的认识,纠正他们的错误. 可以这样来设计:从正北方逐渐向东面移动,这时形成的夹角我们称为北偏东. 从正东方逐渐移向北面,这时形成的夹角我们称为东偏北,学生从直观中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
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教学策略,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我们选择多媒体技术教学,虽然内容相同,但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师生的双边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大脑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巧用多媒体,设计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能
在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导入时要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之中. 当你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思维空间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成为可能.
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图像等几种,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像,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而在归纳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题技巧以及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重温学习内容,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同时,有助于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把多媒体和教学有机结合,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样必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