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从以前的“三维目标”、素质教育提升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层次,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信息意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前提。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学法指导三个方面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关键词】信息意识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轮的课程改革都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从2001年开始的“双基”教育到“三维目标”教育,再到目前提倡的“核心素养”教育,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一、信息意识的含义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
二、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我们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是越来越普及了,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各自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影响,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不一样的,信息意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PAD、智能手机等,他们的信息意识在同龄人中是属于佼佼者了;有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信息技术课程,到初中就有了三四年左右的基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而有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的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就比较差,他们的信息意识就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多多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环境的相对滞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普及度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特别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目前已有的教学环境和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滞后现象。
比如学校的机房环境,目前和教材相配套的机房教学环境是Win 7 Office 2010,但有的学校由于硬件的原因还在用Windows XP Office 2003,这给教学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Android和iOS系统、平板等设备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些在现有的教材上并没有对这些新生事物的介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跟进。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途径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必备前提,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我们除了要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外,还应把时下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应用介绍给学生,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1.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的信息意识除了表现在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更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掘和融入目前社会走在前列的前沿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
例如:在学习七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时,发现书本对于图片素材的获取方式的介绍比较简洁,故在教学设计中,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来谈谈所了解的获取图片素材方法,并将具体的操作进行描述或演示;对于一些新兴技术,如通过微信传输图片文件等,则由老师进行介绍和演示,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描述和演示为主,老师只是在学生表述不清或用词不当的时候加以修正,另外提供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供同学们使用,协助他们演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此类的问题,掌握一项技巧,更是一种信息意识的提高。最终成果以知识卡片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归纳总结。
2.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这句话也非常适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即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是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微软、Adobe等公司开发的,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一款软件后,就可以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习Office2010套件中的三个经典软件:Word 2010、Powerpoint 2010和Excel 2010,分别出现在七上、七下和八上,它们都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产品,在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等界面布局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点,在学生系统学习Word 2010后,在学习其他两款软件时应加强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将已掌握的操作技巧运用到这两款软件中去,提升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在学习方法上注意自主化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归纳知識外,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获取过程,我们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一刀切”,要加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指导,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七下第十课《变幻的滤镜》的教学中,书本上介绍了“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学书本的内容,掌握“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方法和设置技巧,而课堂的学习任务单上是没有限定学生滤镜设置的种类,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滤镜,并能介绍设置方法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同学之间选择滤镜的重复率就比较低,在作品介绍时同学之间就能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滤镜使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提升了课堂的容量。
总之,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能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的核心素养,能让学生能运用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能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不和这个社会脱节,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只有当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使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管理信息系统,2001(2):5-7.
[2]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1-13.
[3]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教育,2016, 34(50):12-15.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27-3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澄江中学)
【关键词】信息意识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轮的课程改革都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从2001年开始的“双基”教育到“三维目标”教育,再到目前提倡的“核心素养”教育,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一、信息意识的含义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
二、学生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我们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是越来越普及了,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各自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和能力等影响,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不一样的,信息意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PAD、智能手机等,他们的信息意识在同龄人中是属于佼佼者了;有的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信息技术课程,到初中就有了三四年左右的基础,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而有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的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就比较差,他们的信息意识就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多多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环境的相对滞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普及度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特别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目前已有的教学环境和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滞后现象。
比如学校的机房环境,目前和教材相配套的机房教学环境是Win 7 Office 2010,但有的学校由于硬件的原因还在用Windows XP Office 2003,这给教学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Android和iOS系统、平板等设备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这些在现有的教材上并没有对这些新生事物的介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跟进。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途径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必备前提,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我们除了要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外,还应把时下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应用介绍给学生,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1.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的信息意识除了表现在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更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掘和融入目前社会走在前列的前沿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
例如:在学习七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时,发现书本对于图片素材的获取方式的介绍比较简洁,故在教学设计中,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来谈谈所了解的获取图片素材方法,并将具体的操作进行描述或演示;对于一些新兴技术,如通过微信传输图片文件等,则由老师进行介绍和演示,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描述和演示为主,老师只是在学生表述不清或用词不当的时候加以修正,另外提供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供同学们使用,协助他们演示。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此类的问题,掌握一项技巧,更是一种信息意识的提高。最终成果以知识卡片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归纳总结。
2.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这句话也非常适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即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是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微软、Adobe等公司开发的,具有较大的相通性,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一款软件后,就可以提升学生信息的捕捉和吸收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学习Office2010套件中的三个经典软件:Word 2010、Powerpoint 2010和Excel 2010,分别出现在七上、七下和八上,它们都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产品,在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等界面布局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点,在学生系统学习Word 2010后,在学习其他两款软件时应加强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将已掌握的操作技巧运用到这两款软件中去,提升我们的教学有效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在学习方法上注意自主化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归纳知識外,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获取过程,我们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一刀切”,要加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指导,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七下第十课《变幻的滤镜》的教学中,书本上介绍了“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学书本的内容,掌握“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方法和设置技巧,而课堂的学习任务单上是没有限定学生滤镜设置的种类,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滤镜,并能介绍设置方法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同学之间选择滤镜的重复率就比较低,在作品介绍时同学之间就能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滤镜使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提升了课堂的容量。
总之,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能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的核心素养,能让学生能运用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能更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不和这个社会脱节,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只有当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使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管理信息系统,2001(2):5-7.
[2]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1-13.
[3]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教育,2016, 34(50):12-15.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27-31.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澄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