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倾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同时学会倾听。教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架设易于攀登的台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倾听的习惯。
关键词:倾听;习惯;评价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可见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只听教师,不管同伴;随心所欲,爱听则听;只顾手头,不顾要求;过分激动,忘乎所以。当老师挑选一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不少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就发出了哀叹声,而这名学生回答了什么,他们根本没有听到;当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学生却在下面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习惯的表现。“倾听”不但要求学生能“听得见”,还要求学生能“听得懂”。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同时学会倾听。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呢?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一、学会倾听。从心灵始之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让孩子学会倾听,就要让孩子明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进发思维的灵感。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我常常告诉学生,倾听是一种学习和沟通的方式。课堂上,倾听能帮助我们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利用别人的意见启迪自己的智慧;倾听会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点燃思维的火花。“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学生熟悉的一句名言,我用它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人的思路总有值得自己借鉴之处,他人的发言也是思考的成果;我们不仅要敢说,还要会听,认真地听,我们会听出许多美妙的“音符”,而且认真听别人讲是对这个人的尊重。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使之明白的,要靠教师耐心地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所以,最初的倾听,应该从心开始,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了倾听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行动。
二、培养倾听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方法的启迪者。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怎样让活泼好动的孩子静下来认真听讲,与他人交流?
1.明确要求。
课堂上我把学会倾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来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四心”:一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细心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说者的意图;二要“耐心”,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特别是当同学说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而自己却确认观点正确的时候,可在课后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展开辩论,以促进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独特性。
2.指导倾听的姿势。
课堂上学生的表情、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的表现。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倾听姿势进行指导: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能转头去看发言的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认真倾听。要是同学回答对了或者他的想法跟你一样,就冲着老师点点头或者微微笑,表示赞同或认可;如果同学的发言有误或者有一点点偏差,可以微微摇头,等到同学发言完毕后再举手补充,千万不能发出笑声。要告诉学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笑声,就表示对别人不尊重,同时还会使发言人受到打击,有可能导致发言人从此不敢再发言的严重后果。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等信息反馈,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以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的目的。
三、树立榜样。及时评价日本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种习惯须27天才能养成。倾听并认真思考的习惯也能通过训练达成。及时评价学生的听讲习惯,给学生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發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的言语,以便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抹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而对于那些听讲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更要时刻关注,及时评价。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才能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和思考习惯。
把耳朵叫醒,倾听来自老师的声音、来自同伴的声音。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理解,在倾听中内化。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教师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架设易于攀登的台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倾听的习惯,提高有意倾听的质量,培养高层次倾听的能力。
关键词:倾听;习惯;评价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可见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只听教师,不管同伴;随心所欲,爱听则听;只顾手头,不顾要求;过分激动,忘乎所以。当老师挑选一名同学起来回答的时候,不少的孩子不约而同地就发出了哀叹声,而这名学生回答了什么,他们根本没有听到;当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学生却在下面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习惯的表现。“倾听”不但要求学生能“听得见”,还要求学生能“听得懂”。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同时学会倾听。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呢?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一、学会倾听。从心灵始之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让孩子学会倾听,就要让孩子明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进发思维的灵感。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我常常告诉学生,倾听是一种学习和沟通的方式。课堂上,倾听能帮助我们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利用别人的意见启迪自己的智慧;倾听会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点燃思维的火花。“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学生熟悉的一句名言,我用它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人的思路总有值得自己借鉴之处,他人的发言也是思考的成果;我们不仅要敢说,还要会听,认真地听,我们会听出许多美妙的“音符”,而且认真听别人讲是对这个人的尊重。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使之明白的,要靠教师耐心地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所以,最初的倾听,应该从心开始,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了倾听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行动。
二、培养倾听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方法的启迪者。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怎样让活泼好动的孩子静下来认真听讲,与他人交流?
1.明确要求。
课堂上我把学会倾听当作一项教学常规来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四心”:一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细心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理解说者的意图;二要“耐心”,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特别是当同学说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而自己却确认观点正确的时候,可在课后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展开辩论,以促进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独特性。
2.指导倾听的姿势。
课堂上学生的表情、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的表现。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倾听姿势进行指导:听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能转头去看发言的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认真倾听。要是同学回答对了或者他的想法跟你一样,就冲着老师点点头或者微微笑,表示赞同或认可;如果同学的发言有误或者有一点点偏差,可以微微摇头,等到同学发言完毕后再举手补充,千万不能发出笑声。要告诉学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笑声,就表示对别人不尊重,同时还会使发言人受到打击,有可能导致发言人从此不敢再发言的严重后果。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等信息反馈,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以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的目的。
三、树立榜样。及时评价日本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种习惯须27天才能养成。倾听并认真思考的习惯也能通过训练达成。及时评价学生的听讲习惯,给学生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發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的言语,以便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抹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而对于那些听讲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更要时刻关注,及时评价。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才能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和思考习惯。
把耳朵叫醒,倾听来自老师的声音、来自同伴的声音。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理解,在倾听中内化。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教师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架设易于攀登的台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倾听的习惯,提高有意倾听的质量,培养高层次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