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30例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髓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性改变,从而导致患者血液造血系统出现紊乱。有学者指出,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如果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法,其有效率会存在有较大的差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慢性粒细胞白.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化疗方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我院血液科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四年期间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30例患者中处于的进展期的有15例,处于慢性期的有15例。结果: 通过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15例进展期患者中0例完全有效,4例部分有效,11例没有效果,25.00%为总有效率:而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后,其中有效的有6例,3例为部分有效,6例没有效果,60.00%为总有效率,通过卡方检验,两种化疗方法有效果存在有差异性(X2=6.569,P=0.025)。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5例慢性期后,其中12例完全有效,2例部分有效,1例为没有效果,93.33%为总的有效率,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有效率存在有显著差异性(X2=8.630,P=0.012)。结论: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白血病,慢性期,疗效
  在血液科的临床当中,作为较为常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发病多为中青年,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性改变,从而导致患者血液造血系统出现紊乱。有学者指出[1],针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如果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法,其有效率会存在有较大的差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进展期和慢性期的疗效是否存在有差异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2-4]。本研究通过研究我院血液科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四年期间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探索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临床分期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研究中的的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为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四年期间我院血液科的住院病例,经过融合基因以及染色体检查等黄金诊断标准确定后,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开,对患者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30例患者中,14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5.36±29.68岁。处于进展期的患者为15例,6例为男性患者,9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4.36±29.28岁。处于慢性期的患者为15例,8例为男性患者,7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4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6.32±29.15岁。15例处于进展期的病人在采取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后,病人没有出现有效,而后采取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1.2治疗方法
  进展期的病人在采取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后(每月化疗一次,共进行三次化疗),病人没有出现有效,而后采取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每天400mg),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情况,做好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剂量的调节,治疗时间大于十二个月。
  1.3评价指标
  监测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研究对象后血常规变化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情况,比如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用药后的肝功和肾功能受影响情况等等。在用药的早期,每间隔7天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测,当患者的病情平稳可以两周至四周时间段检测常规,半年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重新检测。
  1.4效果评价标准
  完全有效:当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含量<9.8xl09/L,或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含量<450xlO7/L,没有出现幼稚细胞,同时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者;部分有效:当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含量>9.8xl09/L,或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含量>450xlO7/L,没有出现幼稚细胞,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者;无效:治疗后患者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是指完全有效与部分有效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有效率比较采取卡方检验的方法,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2 结果
  2.1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
  通过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15例进展期患者中0例完全有效,4例部分有效,11例没有效果,25.00%为总有效率:而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后,其中有效的有6例,3例为部分有效,6例没有效果,60.00%为总有效率,通过卡方检验,两种化疗方法有效果存在有差异性(X2=6.569,P=0.025)。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5例慢性期后,其中12例完全有效,2例部分有效,1例为没有效果,93.33%为总的有效率,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有效率存在有显著差异性(X2=8.630,P=0.012)。具体结果见表1。
  2.2治疗后骨髓抑制分析
  慢性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2例有骨髓抑制,进展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例有骨髓抑制,进展期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7例有骨髓抑制,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作为较为常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发病多为中青年,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骨血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进展期和慢性期的疗效是否存在有差异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发现:通过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15例进展期患者中0例完全有效,4例部分有效,11例没有效果,25.00%为总有效率:而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后,其中有效的有6例,3例为部分有效,6例没有效果,60.00%为总有效率,通过卡方检验,两种化疗方法有效果存在有差异性(X2=6.569,P=0.025)。通过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5例慢性期后,其中12例完全有效,2例部分有效,1例为没有效果,93.33%为总的有效率,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有效率存在有显著差异性(X2=8.630,P=0.012)。上述结果表明: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这可能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有关[5]。
  参考文献:
  [1]高冠论, 许娜, 周璇, 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93(38):3035-3039.
  [2]邹菁, 黎纬明, 夏凌辉, 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2(51):10184-10188.
  [3]张焕新, 闰志凌, 宋旭光, 等. RNA干扰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对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甲磺酸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3,34(6):522-526.
  [4]刘恒伟, 朱焕玲, 孟文彤, 等. 半定量RT-PCR检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hOCT1的表达[J]. 四川医学, 2014,(4):435-437.
  [5]张诚. CHG预激方案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28(4):409-410.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后,学校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可以在理论课中实现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温胆汤在治疗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为其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加减温胆汤口服,每次200ml,每日早晚2次;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血塞通滴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疗程均4周,进行比较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面部口腔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口腔眼面部带状疱疹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63例为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63.49%,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组治疗后治愈率46.03%总有效率79.37%%,二者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
期刊
胸膜结核瘤(PTM)是多继发于结核性胸膜炎之后发生在壁层或脏层胸膜的瘤样病灶,亦称胸膜结核球。PTM虽为良性增殖性病灶,但肺部可广泛累及。不经积极治疗,部分病灶会不断增大、数目增多,严重影响疾病预后。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PTM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目前PT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该述评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与神经松解相结合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8例作为研究组,在清除其溃疡创面之后,用医用海绵将创面填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与神经松解,并观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视情况给予皮瓣修复或者植皮处理。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情况、肢体感觉情况、溃疡复发与截肢率等情况。结果:对所
期刊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因其表型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重叠,故常被误诊。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MODY2,它是由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被称为GCK-MODY。GCK-MODY患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较少见,故普遍认为在非妊娠期不需要治疗。虽然针对GCK-MODY的诊疗策略已逐渐建立,但GCK-MODY患者孕期血糖的控制
摘要:目的 :对比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Hp根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3.3%,明显低于观察组93.3%、9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期刊
从近些年网课实施的情况来看,网课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学习专注力不强,等等。此种情况下,有效应用翻转课堂则能够弥补线上教学的弊端,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将着重分析网课视域下翻转课堂纳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路径。
目的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6886-5p对LIM和SH3蛋白1(LIM and SH3 protein 1,LASP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miR-6886-5p表达。以表达最低的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miR-6886-5p组(转染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