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段时间,我国北京、山东等地正在进行和酝酿中考英语改革,其中方案之一就是降低英语的高考、中考分值,增加听力的比重,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这就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培养的片面做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中考英语的改革与调整,必将给一线英语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为顺应英语改革的发展趋势,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上必然要发生转变,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到双向的师生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英语的教和学都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和学会使用这门语言。正是在考试的重压下,课堂上教师会非常注重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的传授,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自觉地就形成了机械应答和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己任”的课堂教学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在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中,过分关注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造成教学的不民主。有些教师用“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来代替师生对话,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缺乏设问的技巧和创设互动情境的教学机智,违背了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产生不了共鸣。其实,英语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顺应中考改革的大潮,必须由教师唱“独角戏”转变成师生共同参演的“双簧戏”,建立起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种“对话”“交流”,更是一种“理解”。
二、从对课本知识的顶礼膜拜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课堂富于情趣
教育家多勒指出:“教学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必将焕发无穷的魅力。”语言学家克鲁姆也强调:“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课堂只是一种特定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不能游离、超越于生活。“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时时刻刻应蕴含生活内容,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课堂里的日常事件固然是简洁和简约的,但这简洁和简约不等于简单和单调,更不等于机械和僵化。
反观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经常看到“书声琅琅”“情绪高昂”的喜人景象,但这些表象却掩盖不了学生思维的僵滞、思想的贫困以及才智的消磨这样的事实。很多时候英语教师只是教材既定模块、词汇、语法、句型的“传声筒”,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英语学习大多机械重复,疲于记忆。随着学生学习英语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渐消退。所以,英语教学需要面向、联络、亲近、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课堂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孵化器”,是使课堂场景得以保持实践意蕴和生命格调的动力和源泉。课堂知识需要回归生活经验,课堂情感需要贯穿生活感悟。
三、从精心预设到“视”“听”“说”三位一体化的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亮点
教师上好英语课,必须对达成目标、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周密的课前设计和安排,即进行教学预设。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纲,是落实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预案,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与封闭性。但教学又是一种复杂的创新活动,不会完全根据教师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偶发因素很多,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其实,再好的预设也不能完全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为,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情感、知识认同和判断力,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一节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语)。如何改变? “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叶澜语)”也就是说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性教学。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和学生的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更加精彩。
如何进行生成性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实施视、听、说三位一体化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因为多媒体有传统英语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呈现往往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配合,能为学生创设出深邃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提供契机。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以往chalk-talked的单调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英语教学中的有效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中考英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它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面向学生,重新审视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改革的浪潮,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一、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到双向的师生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英语的教和学都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和学会使用这门语言。正是在考试的重压下,课堂上教师会非常注重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的传授,过于强调标准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自觉地就形成了机械应答和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己任”的课堂教学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在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中,过分关注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造成教学的不民主。有些教师用“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来代替师生对话,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缺乏设问的技巧和创设互动情境的教学机智,违背了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产生不了共鸣。其实,英语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顺应中考改革的大潮,必须由教师唱“独角戏”转变成师生共同参演的“双簧戏”,建立起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种“对话”“交流”,更是一种“理解”。
二、从对课本知识的顶礼膜拜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课堂富于情趣
教育家多勒指出:“教学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必将焕发无穷的魅力。”语言学家克鲁姆也强调:“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英语课堂只是一种特定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不能游离、超越于生活。“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时时刻刻应蕴含生活内容,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课堂里的日常事件固然是简洁和简约的,但这简洁和简约不等于简单和单调,更不等于机械和僵化。
反观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经常看到“书声琅琅”“情绪高昂”的喜人景象,但这些表象却掩盖不了学生思维的僵滞、思想的贫困以及才智的消磨这样的事实。很多时候英语教师只是教材既定模块、词汇、语法、句型的“传声筒”,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英语学习大多机械重复,疲于记忆。随着学生学习英语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渐消退。所以,英语教学需要面向、联络、亲近、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课堂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孵化器”,是使课堂场景得以保持实践意蕴和生命格调的动力和源泉。课堂知识需要回归生活经验,课堂情感需要贯穿生活感悟。
三、从精心预设到“视”“听”“说”三位一体化的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亮点
教师上好英语课,必须对达成目标、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周密的课前设计和安排,即进行教学预设。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纲,是落实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预案,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与封闭性。但教学又是一种复杂的创新活动,不会完全根据教师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偶发因素很多,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其实,再好的预设也不能完全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为,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情感、知识认同和判断力,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一节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语)。如何改变? “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叶澜语)”也就是说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性教学。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和学生的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更加精彩。
如何进行生成性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实施视、听、说三位一体化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因为多媒体有传统英语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呈现往往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配合,能为学生创设出深邃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提供契机。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以往chalk-talked的单调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英语教学中的有效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中考英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它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面向学生,重新审视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改革的浪潮,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