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沅江市非公企业帮扶农村的调查情况,分析了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活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在合作程度上要趋向紧密,在措施保障上要不断完善等方式,来实现村企联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思考
一、沅江市引导非公企业帮扶农村的主要做法
我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以商会为平台,动员民营企业和工商界人士关注农村建设,得到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热烈响应,社会各界人士推波助澜,迅速掀起了村企对接、共同发展的热潮,实现了良好开局。截止当前,全市共有64家企业与102个行政村进行了对接,对接项目123个,其中经济类项目86个,公益类项目37个。到日前为止已建成实体性项目71个(其中今年建成的12个),总投入1.85亿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多万元,吸纳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务收入3560万元。全市“村企联合”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相依型,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2、牵动型,实施产业化发展。
3、帮建型,帮助基层改善环境。
4、吸纳型,促进农村实现转移增收。
5、公益型,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参与活动的几大主体在认识上都存在不同的误区。如一些涉及到此活动的部门单位和干部责任感不强,认为这个活动是统战部、工商联一两家的事,与己无关,不闻不问;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为完成工作目标搞“拉郎配”和摊派,影响民营企业的参与热情。有的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村企联合”的意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合作双赢”是搞“欺骗”,因此不愿意参加活动,有的还动员亲友不参与。另外,个别村和农民在认识上也做得不好,总认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不通过劳动致富,而是把结对企业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一味向企业索取,影響企业的发展。
(二)合作程度比较肤浅。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在落实“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时思路不开阔,村企合作程度不深,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尤其是一些企业还找不到“共同发展”的支点,于是在参与活动中往往是偏重于捐钱捐物,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合作,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对新农村发展无法做到“标本兼顾”、“齐头并进”。
(三)保障措施不到位。尽管统战部门和工商联都开展了一些活动,作了大量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县级非公经济人士对统战部和统战工作的不熟悉,使统战部、工商联对活动的宣传即使力度大,但收效甚微,愿意参与活动的企业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很小一个部分。如何发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活动,是深化“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活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活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活动提出的初衷就是要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途径。我市要冲刺“全省十强”,单发展城市还不够。因此,首先我们要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理念。通过村企合作对接,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城镇建设,实现资源、产品、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其次我们要突出融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要引导企业在参与“联村”时注重资源节源、环境友好,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逐步转变我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和推行“低碳”、“循环”理念,引导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好农村的青山绿水。三是我们要着力注入党建互促的理念。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不仅是新形势下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现实需要,而且通过充分发挥村企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将大大拓展“村企联合”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并为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在合作程度上要趋向紧密。村企之间在合作的观念、方式、手段、机制、环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磨合和适应,但在程度上还比较松、浅,不够紧密。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由短期性转向长期性。引导村企双方要具有长远规划,作长期打算,根据各自的优势和需要制定长远规划,实行资金投入、项目建议、资源开发等有序、分步推进,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由输血性转向造血性。在村企合作中,不要仅局限于投入了多少资金、搞了多少基础设施,而是要突出从产业上带动,从智力上帮扶,从观念上转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带给农村,培养造就新型村干部和现代农民,提高其依靠自身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三是由互助性转向互融性。要引导条件成熟的村企双方,使合作关系朝“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发展,大力探索企业以产品、技术、资金为依托,农民以土地、实物资产等要素入股成立专业化合作社或产业化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使企业和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在措施保障上要不断完善。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推进手段和工作措施,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活动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建立市委、政府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机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参与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活动开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联合开展调研、督察、考核等工作。二是完善服务平台。要完善政策支持平台。市委、政府及其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重点在融资贷款、税收减免、土地使用、引导资金、项目配套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
关键词: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思考
一、沅江市引导非公企业帮扶农村的主要做法
我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以商会为平台,动员民营企业和工商界人士关注农村建设,得到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热烈响应,社会各界人士推波助澜,迅速掀起了村企对接、共同发展的热潮,实现了良好开局。截止当前,全市共有64家企业与102个行政村进行了对接,对接项目123个,其中经济类项目86个,公益类项目37个。到日前为止已建成实体性项目71个(其中今年建成的12个),总投入1.85亿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多万元,吸纳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务收入3560万元。全市“村企联合”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相依型,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2、牵动型,实施产业化发展。
3、帮建型,帮助基层改善环境。
4、吸纳型,促进农村实现转移增收。
5、公益型,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参与活动的几大主体在认识上都存在不同的误区。如一些涉及到此活动的部门单位和干部责任感不强,认为这个活动是统战部、工商联一两家的事,与己无关,不闻不问;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为完成工作目标搞“拉郎配”和摊派,影响民营企业的参与热情。有的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村企联合”的意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合作双赢”是搞“欺骗”,因此不愿意参加活动,有的还动员亲友不参与。另外,个别村和农民在认识上也做得不好,总认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不通过劳动致富,而是把结对企业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一味向企业索取,影響企业的发展。
(二)合作程度比较肤浅。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基层在落实“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时思路不开阔,村企合作程度不深,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尤其是一些企业还找不到“共同发展”的支点,于是在参与活动中往往是偏重于捐钱捐物,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合作,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对新农村发展无法做到“标本兼顾”、“齐头并进”。
(三)保障措施不到位。尽管统战部门和工商联都开展了一些活动,作了大量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县级非公经济人士对统战部和统战工作的不熟悉,使统战部、工商联对活动的宣传即使力度大,但收效甚微,愿意参与活动的企业只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很小一个部分。如何发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活动,是深化“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活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活动理念上要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联合、共同发展”活动提出的初衷就是要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途径。我市要冲刺“全省十强”,单发展城市还不够。因此,首先我们要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理念。通过村企合作对接,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城镇建设,实现资源、产品、信息、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无障碍流动,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其次我们要突出融入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要引导企业在参与“联村”时注重资源节源、环境友好,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逐步转变我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活动中,要大力宣传和推行“低碳”、“循环”理念,引导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好农村的青山绿水。三是我们要着力注入党建互促的理念。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不仅是新形势下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现实需要,而且通过充分发挥村企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将大大拓展“村企联合”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并为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在合作程度上要趋向紧密。村企之间在合作的观念、方式、手段、机制、环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磨合和适应,但在程度上还比较松、浅,不够紧密。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由短期性转向长期性。引导村企双方要具有长远规划,作长期打算,根据各自的优势和需要制定长远规划,实行资金投入、项目建议、资源开发等有序、分步推进,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由输血性转向造血性。在村企合作中,不要仅局限于投入了多少资金、搞了多少基础设施,而是要突出从产业上带动,从智力上帮扶,从观念上转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带给农村,培养造就新型村干部和现代农民,提高其依靠自身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三是由互助性转向互融性。要引导条件成熟的村企双方,使合作关系朝“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发展,大力探索企业以产品、技术、资金为依托,农民以土地、实物资产等要素入股成立专业化合作社或产业化公司的新型合作关系,使企业和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在措施保障上要不断完善。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推进手段和工作措施,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活动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建立市委、政府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机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参与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活动开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联合开展调研、督察、考核等工作。二是完善服务平台。要完善政策支持平台。市委、政府及其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重点在融资贷款、税收减免、土地使用、引导资金、项目配套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