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认为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有利于突出师生和师徒互动、有利于创建真实的职场环境等优势,提出共创双导师工作室、加强双导师的选聘、建立稳定的双导师队伍、双线交织重构专业教学内容、完善双导师工作室制度、注重学生学徒身份、建立项目教学评价体系等双导师培养策略。
  【关键词】校企共建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铁道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30-02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技能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也有利于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而高职铁道类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因此,有效整合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探究校企共建背景下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
  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铁道类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主要有以下价值:
  一是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传统以“工学结合”为主的高职铁道类专业校企合作层次较浅,仍然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论课堂+实训室”,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企业技术大师和高职校内骨干教师为双导师,依托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铁道实训基地,是一个集教师教学技术能力提升、技能竞赛培育、生产性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具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二是有利于突出师生和师徒互动。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班级建制,学生可以在教师和企业技术师傅的双重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项目的实施,共享项目的成功或失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将传统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转变为师傅与徒弟的“传带关系”。
  三是有利于创建真实的职场环境。铁道类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依托现有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场地,创设一个非常真实的职场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入真实的工作项目和课题研究,参与真实的职业岗位,真实感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订单班模式是高职铁道类专业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在招生和培养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签约合作企业仅是在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发挥作用,并且很少有企业技能大师给学生授课。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众多问题。例如,学生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加之学生在铁道类企业实习时实践技能较弱,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岗位培训,致使实习生流失率较高。因此,如何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学习的有效衔接和转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外相当成熟,强调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能够满足高职铁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具体思路建构中,教师应打破传统实训室管理体制上的局限,根据铁道类专业知识特点及发展规范,创新现代学徒制与双导师工作室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双师工作室“师生关系”和“师徒关系”的统一(如图1所示),即实现铁道类专业岗位与专业方向一体化、订单招工与计划招生一体化、铁道类岗位项目与核心课程一体化、铁道行业要求和竞赛与专业证书一体化。例如,由学校具体负责学生的学籍和毕业证书管理,由校企合作企业坚持专业教育与企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拔优秀技工,从高职一年级就加入工作室指导学生,提供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和学徒岗位,有效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双导师人才培养策略
  (一)升级校企合作,共创双导师工作室
  为了更好地推动铁道类专业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应探索建立企业能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双导师工作室。在具体创建过程中,充分结合专业骨干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校企双方的资源,统筹兼顾铁道类行业的社会需要和岗位发展需求,采用资源互换和互享的方式。显然,这种企业师傅和专业骨干共同育人、共同带徒的过程可以实现权责利之间的统一,有效提升企业师傅的责任感,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而且也可以让工作室成为技能训练、社会化服务和师徒学习交流的主阵地。同时,该模式的创建也让学生入校即入企,一旦学生进入了工作室也就开始了识岗、试岗和顶岗的过程,有效实现了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与铁道类专业学生仿真实训无缝对接,增强了学生对相关企业的归属感。
  (二)加强双导师的选聘,建立稳定的双导师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应建立双导师资源库,其中,校内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铁道类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校外企业导师或是铁道类行业协会引荐的专家,或是来自铁道类企业一线的行业人才,或是实习生心目中的能工巧匠和大师。双导师工作室的实施,一方面应用传帮带的形式,秉承教学的职能,强化了企业社会服务的职能,同时,校内教师也提高了团结合作能力,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带徒成为企业师傅的一项重要工作,无形中缩短了学生实习的适应时间。
  (三)项目驱动,双线交织重构专业教学内容
  构建适合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双导师工作室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以工作室为主体,构建“工作室核心课程+铁道类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双线交织重构专业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源于铁道行业的实际项目,该课程的设置应由企业师傅或行业协会专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使课程的学习内容更能服务行业,更具有实践性。二是针对铁道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设计情景化的项目,如铁路测绘、勘测、运营等模块化项目。三是行业证书考证和社会服务项目,为了不断增强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主动提升为社会和铁道类行业服务的责任,依托技能鉴定等平台,承担行业证书考证,参与制定订单铁道企业人员培训。四是铁道行业比赛的专项内容,例如,可以针对技能大赛中现场互评、英语水平测试等环节,进行专项训练。
  同时,与铁道类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实施以育人为本、以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办学为特色的工學结合“2+1”形式的订单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双导师、订单式、三证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
  (四)完善双导师工作室制度,引入情境化管理
  在学生未进入工作室之前,教师应采用双向选择的形式,及时公布每个工作室的项目课题和内容,优先录用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工作室,最终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工作室必须按照真实的岗位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在管理制度上,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下的工作室负责人制,并成立由工作室的师傅与学徒代表、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考评委员会,定期对每个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例如,可以设置经理、主管、总监、领班、员工、技术员、工程师等角色,要求学生在双导师工作室学习,与在企业上班一样,必须服从管理,遵守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真实感受铁道类行业的工作氛围。
  (五)注重学生学徒身份,建立项目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知识传授的多少作为教师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而校企共建背景下高职铁道类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评价应立足于专业服务特点,突出实践操作。在具体构建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应根据工作室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在定量方面突出学生的技术技能,应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实操的精准度,并适当加入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等因素,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定性方面突出对学徒创新思维的评价。
  总之,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将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带入学生的学习之中,有效缩短了学生上岗培训的时间,提高学生的企业实践能力,有效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隋菱歌,朱琳.聚焦金融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以长春某高校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9(2)
  [2]苏雪花,郑晓明,王守伟,等.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36)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圆通呼叫中心为例,论述基于产教融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对接职场环境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对接企业职业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开展实践教学、对接企业员工培养方式建立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对接企业绩效考核要求构建多元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产教融合 生产性 实训基地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论述“一元三维四体”的国防教育新思路、“面授+网络教学+研讨”的课程设置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等改革措施,总结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效果体现在大学生国防意识有较大提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较大突破、线上课程教学措施科学有效、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国防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提出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内容体系、考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框架,阐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051-0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蚂拐节为例,论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日的传承与保护,认为蚂拐节作为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蕴含的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有丰富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并根据该节日体育文化的人文社会功能和存在问题,提出落实对蚂拐节体育项目的物质保障、提高民众对蚂拐节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和文化认同、完善蚂拐节体育运动制度建设等传承及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 体育文化 民族节日 蚂拐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论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介绍机械制图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方案,提出结合企业需求构建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创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优化课程评价等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061-02  为了更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學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能力培养中未受应有重视、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依托社区亲职教育课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能力,论述具体的措施:主动对接,提高亲职游戏课堂的靶向性;任务驱动,设计游戏方案;小组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组织与实施游戏,指导与观察并重;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游戏设计与指导水平。  【关键词】社区教育 亲职教育课堂 学前教育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教学模块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方案的拟定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课程集单项知识技能、综合临床技能、工作情景及过程、现代护理理念融为一体,实现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护理核心胜任力 护理综合实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课程建设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体系,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在新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学科融合和先进媒介技术应用,对接地方媒体进行能力模块化培养,建构面向融媒体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与地方媒体合作打造校媒合作“金课”,在课程考核环节大胆尝试,从而培养熟悉融媒体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毕业生。  【关键词】新文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例论述工业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出从课程主题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分析选取、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对社会实践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课程的实施培育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的中国特色工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工业文化发展传承。  【关键词】工业文化 大学生思想道德 社会实践课程 开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高校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等方面阐述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建筑力学课程中“支座反力的计算”教学内容章节为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知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对教学实践手段和方法进行设计,并提出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能力培养相融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