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它包括了儿歌、儿童诗、谜语等,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富有儿童情绪,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和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要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必须抓住任何可以促使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机会,千万别漏了“诗歌”这个教学环节。因为课程上的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生活中来的,有许多幼儿平时积累的经验,因此他们对于诗歌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 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打破以前那种让幼儿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是用启发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理解诗歌,让幼儿在想象和创造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喜欢诗歌,学会自己去理解诗歌,并乐于进行想象和创造。如在《哗哗、嘎嘎、哈哈》教学中,我以下雨天、池塘里的鸭子、撑伞的小女孩等图片引导幼儿去创编一个发生在雨中的故事。幼儿编了一个很动听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我朗诵了诗歌。因为这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当他们听到我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瞬时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跟着我边看图片边朗诵诗歌,没多久就学会了这首诗歌。这也让幼儿感觉上是他们自己很了不起,老师是根据他们创编的故事来朗诵出诗歌的,对他们的创造力有了很大的肯定。
2 朗读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幼儿除了用不同情绪的声音来表达诗歌的情景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小手、身子、眼神等来表达诗歌的情景,这里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因为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会想让自己更好的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他们就会自己创编用不同的手势或眼神来表示自己对诗歌不同的理解。如在《摇篮》教学中,我班的幼儿在理解这个诗歌后,我发现有许多幼儿在朗诵的过程自己根据不同的诗歌情景做着不同的动作: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他们就用双手在头顶上“飘”来“飘”去,表示蓝天。说到大海里的浪花轻轻翻,幼儿就用双手做小花不停的动……这些我都没有教他们去用动作表示,但他们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自己创编动作表示诗歌了。不过由于在朗诵诗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还要接受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创编的积极性。
3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俗话说,提问是创造的开始。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具有可发散的余地,没有确定的答案,让幼儿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力的培养。如在儿童诗《春天》教学中,我以“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什么季节了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春天的联想。在幼儿的回答中,幼儿说了很多有关春天的景象,根据幼儿的回答,我逐步引导幼儿去学习这首诗歌。在过程中,我继续以“春天除了是一本彩色的书,还是什么样的书?”问题让幼儿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说,幼儿非常的感兴趣,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感想。
4 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结合
现在我们在教学诗歌时,并不只限定在语言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诗歌和其他领域的教学贯穿在一起。我们可以将诗歌与音乐、绘画、制作等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跳一跳等,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幼儿加深对诗歌的兴趣,更好的理解诗歌,从而去进行创造。如《小雪花》教学完之后,正好第二次活动是音乐活动,而很巧的是这次音乐活动中所学的歌曲是《雪花和雨滴》,正好成了学习诗歌《小雪花》的一个延伸活动,让幼儿对诗歌有了一个巩固,并且学习了第二段歌词“雨滴”就是诗歌《小雪花》的创编。在这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延续了诗歌活动的兴趣,并且是更富有活力地去学习的。
5 注意多让幼儿进行创编
现在我们在教学诗歌过程的最后,都会留有一段时间让幼儿进行诗歌创编。而这段时间让幼儿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说。因此我班幼儿都很喜欢这一部分内容,因为他们可以说自己所想到的东西,不管是怎样的东西,老师都会鼓励他继续去想象。因此幼儿也就越来越喜欢想象和创编了。如《家》的教学中,学习完诗歌之后,我给了幼儿一段时间去创编诗歌,以“蓝色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问题引导幼儿去想象讲述,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在这个创编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分散思维很棒,创编出了一首首很优美的诗歌。
总之,充满儿童情绪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是幼儿喜欢的精神食粮,教师应在诗歌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1 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打破以前那种让幼儿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是用启发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理解诗歌,让幼儿在想象和创造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喜欢诗歌,学会自己去理解诗歌,并乐于进行想象和创造。如在《哗哗、嘎嘎、哈哈》教学中,我以下雨天、池塘里的鸭子、撑伞的小女孩等图片引导幼儿去创编一个发生在雨中的故事。幼儿编了一个很动听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我朗诵了诗歌。因为这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当他们听到我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瞬时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跟着我边看图片边朗诵诗歌,没多久就学会了这首诗歌。这也让幼儿感觉上是他们自己很了不起,老师是根据他们创编的故事来朗诵出诗歌的,对他们的创造力有了很大的肯定。
2 朗读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幼儿除了用不同情绪的声音来表达诗歌的情景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小手、身子、眼神等来表达诗歌的情景,这里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因为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会想让自己更好的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他们就会自己创编用不同的手势或眼神来表示自己对诗歌不同的理解。如在《摇篮》教学中,我班的幼儿在理解这个诗歌后,我发现有许多幼儿在朗诵的过程自己根据不同的诗歌情景做着不同的动作: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他们就用双手在头顶上“飘”来“飘”去,表示蓝天。说到大海里的浪花轻轻翻,幼儿就用双手做小花不停的动……这些我都没有教他们去用动作表示,但他们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自己创编动作表示诗歌了。不过由于在朗诵诗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还要接受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创编的积极性。
3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俗话说,提问是创造的开始。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具有可发散的余地,没有确定的答案,让幼儿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力的培养。如在儿童诗《春天》教学中,我以“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什么季节了吗?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春天的联想。在幼儿的回答中,幼儿说了很多有关春天的景象,根据幼儿的回答,我逐步引导幼儿去学习这首诗歌。在过程中,我继续以“春天除了是一本彩色的书,还是什么样的书?”问题让幼儿充分的想象、充分的说,幼儿非常的感兴趣,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感想。
4 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结合
现在我们在教学诗歌时,并不只限定在语言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诗歌和其他领域的教学贯穿在一起。我们可以将诗歌与音乐、绘画、制作等联系在一起,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跳一跳等,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使幼儿加深对诗歌的兴趣,更好的理解诗歌,从而去进行创造。如《小雪花》教学完之后,正好第二次活动是音乐活动,而很巧的是这次音乐活动中所学的歌曲是《雪花和雨滴》,正好成了学习诗歌《小雪花》的一个延伸活动,让幼儿对诗歌有了一个巩固,并且学习了第二段歌词“雨滴”就是诗歌《小雪花》的创编。在这个音乐活动中,幼儿延续了诗歌活动的兴趣,并且是更富有活力地去学习的。
5 注意多让幼儿进行创编
现在我们在教学诗歌过程的最后,都会留有一段时间让幼儿进行诗歌创编。而这段时间让幼儿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说。因此我班幼儿都很喜欢这一部分内容,因为他们可以说自己所想到的东西,不管是怎样的东西,老师都会鼓励他继续去想象。因此幼儿也就越来越喜欢想象和创编了。如《家》的教学中,学习完诗歌之后,我给了幼儿一段时间去创编诗歌,以“蓝色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问题引导幼儿去想象讲述,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在这个创编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分散思维很棒,创编出了一首首很优美的诗歌。
总之,充满儿童情绪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是幼儿喜欢的精神食粮,教师应在诗歌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