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结尾如何对于整件事情的成败都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成功与否关系到下节课的成败,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则严重影响到今后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课堂小结的现状
常常有幸去听一些老师的观摩教学,然而感慨之余却也免不了有点遗憾: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课后竟十有八九缺乏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起初曾以为教师乃大意失荆州,然而一次、二次、三次……经验告诉我,他们并非无心,是他们忽视了。具体表现在:
1.走过场。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不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就是没有突出重点。
2.包办代替。要下课了赶快自己把课堂内容小结一番,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参与。
3.格式化。课堂小结以固定模式出现,时间是在下课前,方法是老师谈或学生谈本节课学了什么,没有选用恰当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堂小结的意义
1.有效体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中国传统美的观点是完整才是美。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一个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从而使一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2.能突出数学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课堂小结的真正价值是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节课下来,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自己口述也好、练习也好、引导学生归纳也罢,其小结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回顾巩固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讲台如舞台、教学如演戏,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的相对独立的课时教学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呢?这时可以利用精彩的课堂小结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
一个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学生的主角意识被唤醒,在优化和梳理认知结构的同时,思维的拓展性和开放性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课堂小结的策略
1.练习检测法。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作为课堂小结。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设计恰当的练习进行小结,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如,在讲完“比0小的数”一节后,设计了一道“给数找家”的练习题,通过每个数在找到相应位置的同时小结了有理数的分类,既巩固了数的概念,又加强了知识的应用。
2.画龙点睛法。一节课45分钟,得到的信息不下数十条甚至于上百条,试想以机械记忆为主导地位的学生又岂能去一一加以分析并深化巩固呢?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怎能分得清?该如何解决呢?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似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语言必须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把教学内容的精髓鲜明地体现出来。当然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做,也可让学生来总结,但是都必须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如,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内容后,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同时,也总结出解决多边形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让学生知道转化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3.设疑过渡法。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若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设疑以引起悬念,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去探索,会收到“课虽尽而思不断”的功效。所以,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本课的小结,同时要找出本课与下一课的连接点并精心设计“悬念”,把学生的心“悬”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解疑”。课后就不需教师强调学生也会自觉预习新课,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就为下一次课的教学创设了条件。如,在学完“比例线段”后,课堂小结可以这样进行:“我们把学过的比例线段组成三角形,那么这些三角形会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收集资料、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4.首尾呼应法。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问题设下悬念从而引出下文,而在授课结尾,顺理成章地照应开头、解决悬念,这样一来首尾呼应,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在讲“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节课时,拿出方形木板问同学:“给你一个直尺和一个量角器,你能判断两条对边平行吗?”当学生疑惑不解时引入新课,而在小结时再次拿出木板问,现在会了吗?学生的兴致很高涨,同时利用数学解决了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同类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在数学课堂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堂小结时用不同的对象进行对照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和相似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突破重点难点,澄清了易混淆的知识。如,在讲完“相似三角形”一课时,利用和全等三角形的比较发现了它们的联系,深入理解,牢固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6.激发兴趣法。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尾时把学习的内容用图像化或编成口诀的方式进行归纳,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更对学过的知识永久不忘。如,上“完全平方式”时,学生不能很快记住公式,我就编了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既方便学生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讲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课时,让他们分别用水彩笔描出来看看像什么?学生非常乐意去做,并很快得出像英文字母F、Z、C,就把抽象的图形简单化了,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7.情感升华法。精彩的小结应该是课堂内容的升华,帮助学生完成从表象向本质的思维转变,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启迪,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可以捕捉教育时机,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或提出目标或给予榜样,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请,导之以行。如,学完“勾股定理”后,阐述它的背景以及历史上曾有无数的数学家对它进行的探索研究,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课堂小结千万不能象征性地来应付一下,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过程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它是把多条经纬妥善地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一个艺术品的过程。课堂小结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去设计,还要注意安排一些能够调整学生思维活动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方法,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效率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一、课堂小结的现状
常常有幸去听一些老师的观摩教学,然而感慨之余却也免不了有点遗憾: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课后竟十有八九缺乏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起初曾以为教师乃大意失荆州,然而一次、二次、三次……经验告诉我,他们并非无心,是他们忽视了。具体表现在:
1.走过场。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不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就是没有突出重点。
2.包办代替。要下课了赶快自己把课堂内容小结一番,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参与。
3.格式化。课堂小结以固定模式出现,时间是在下课前,方法是老师谈或学生谈本节课学了什么,没有选用恰当的形式和方法。
二、课堂小结的意义
1.有效体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中国传统美的观点是完整才是美。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一个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从而使一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2.能突出数学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课堂小结的真正价值是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节课下来,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自己口述也好、练习也好、引导学生归纳也罢,其小结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回顾巩固这一节的学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为学生亡羊补牢提供机会。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讲台如舞台、教学如演戏,既具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的相对独立的课时教学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呢?这时可以利用精彩的课堂小结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索取。
一个完整的、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学生的主角意识被唤醒,在优化和梳理认知结构的同时,思维的拓展性和开放性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课堂小结的策略
1.练习检测法。在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作为课堂小结。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般不超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设计恰当的练习进行小结,既可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如,在讲完“比0小的数”一节后,设计了一道“给数找家”的练习题,通过每个数在找到相应位置的同时小结了有理数的分类,既巩固了数的概念,又加强了知识的应用。
2.画龙点睛法。一节课45分钟,得到的信息不下数十条甚至于上百条,试想以机械记忆为主导地位的学生又岂能去一一加以分析并深化巩固呢?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怎能分得清?该如何解决呢?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画龙点睛似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语言必须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把教学内容的精髓鲜明地体现出来。当然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做,也可让学生来总结,但是都必须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如,讲授“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内容后,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同时,也总结出解决多边形的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让学生知道转化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3.设疑过渡法。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若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设疑以引起悬念,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去探索,会收到“课虽尽而思不断”的功效。所以,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本课的小结,同时要找出本课与下一课的连接点并精心设计“悬念”,把学生的心“悬”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解疑”。课后就不需教师强调学生也会自觉预习新课,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就为下一次课的教学创设了条件。如,在学完“比例线段”后,课堂小结可以这样进行:“我们把学过的比例线段组成三角形,那么这些三角形会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收集资料、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4.首尾呼应法。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问题设下悬念从而引出下文,而在授课结尾,顺理成章地照应开头、解决悬念,这样一来首尾呼应,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在讲“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节课时,拿出方形木板问同学:“给你一个直尺和一个量角器,你能判断两条对边平行吗?”当学生疑惑不解时引入新课,而在小结时再次拿出木板问,现在会了吗?学生的兴致很高涨,同时利用数学解决了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同类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在数学课堂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堂小结时用不同的对象进行对照比较,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和相似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突破重点难点,澄清了易混淆的知识。如,在讲完“相似三角形”一课时,利用和全等三角形的比较发现了它们的联系,深入理解,牢固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6.激发兴趣法。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尾时把学习的内容用图像化或编成口诀的方式进行归纳,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更对学过的知识永久不忘。如,上“完全平方式”时,学生不能很快记住公式,我就编了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既方便学生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讲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课时,让他们分别用水彩笔描出来看看像什么?学生非常乐意去做,并很快得出像英文字母F、Z、C,就把抽象的图形简单化了,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7.情感升华法。精彩的小结应该是课堂内容的升华,帮助学生完成从表象向本质的思维转变,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启迪,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可以捕捉教育时机,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或提出目标或给予榜样,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请,导之以行。如,学完“勾股定理”后,阐述它的背景以及历史上曾有无数的数学家对它进行的探索研究,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课堂小结千万不能象征性地来应付一下,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过程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它是把多条经纬妥善地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一个艺术品的过程。课堂小结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去设计,还要注意安排一些能够调整学生思维活动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方法,要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效率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