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巧设疑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的设疑与及时与学生沟通,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好的设疑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下面就课堂设疑的一些注意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疑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设疑,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设疑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设疑、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设疑,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二、设疑要有目的
  课堂设疑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包括突出重点时的设疑,突破难点时的设疑等;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课堂回顾、小结时的巩固型提问等等。
  三、设疑要有“度”
  浅显随意的设疑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设疑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设疑,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劲。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四、设疑要有科学、可控性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提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和唯一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的范围也应在教师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后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
  五、设疑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按下列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活跃,思维的火花在发光,课堂上充满了生命活力。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教师可利用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甚至多媒体辅助设备,使教导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要求学生除了对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以外,还对上机操作实践要求较高。下面笔者就结合几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提高教学效果。   要上好信息技术课,我们除了跟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堂课以外,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可能其它文化课成绩
期刊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是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修养和基本功,功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  一、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明白、简练、口语化  说话明白是对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说话明白,就是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准确的讲清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说话明白,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说话
期刊
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本已无可置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语文试题把活生生的“语文”进行了机械地支解,使语文失去了“文”味。“还语文课‘文’味”,似乎还不是过时的话题。现探讨几种如何使语文课上得有“文”味的方法。  一、设趣法  语文课原本是一门有滋有味的课。语文的形象性注定了语文课的趣味性。突出“文”味,要从设趣开始。  设趣,可从课文中找出“趣点”,然后引导学生“披趣入文”,设趣不是简单的卖弄噱头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同春风化雨渐渐进入师生的生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主体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那么怎样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以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一、案例  案例1:《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片断  师:请女同学读小松树的话,男同学读风伯伯的话。  生:(低
期刊
又是一年的12.25,铺天盖地的卡片与祝福语在学生之间织起了一片七彩云锦,各式各样的圣诞礼物相互传递着,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的是快乐与满足。看着这些平日被功课压着的孩子天真的笑脸,却始终觉得缺少点什么,老师皱了皱眉头,又舒展开来。  班会课,学生们安静地坐着,等待再次的受训,因为他们知道这次测试没有考好,老师肯定非趁此机会数落一番不可。走进门的却是一张笑脸,手里拿着一盘磁带,录音机里飘出来一首歌的旋律
期刊
我曾有幸参加了市教科所、区教研室组织的旨在亲眼目睹现场感受我国几代语文名师的教学风格,探究新课程、新教材导引下的学科教学新走向,全国小学语文“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团。通过观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可谓百感交集,感慨万分。总的来说是: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具体来说是:悟出了一个真谛,走出了一个误区,得出了一个设想。  一个真谛: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
期刊
【摘要】科学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网络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计算机扩展了我们的时空,它的广泛应用,使得物理教学展现出越来越美好的前景。时不我待,作为教师应抓住机遇,发挥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网络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革命是有史以来对人类的生活改变最广泛的一次,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大,人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
期刊
有爱无碍。爱心是中国五行金、木、火、土的形象大使。爱心是金,超越时空,熠熠生辉;爱心是木,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爱心是水,清醇可人,润泽万物;爱心是火,驱暗逐寒,暖亮人心;爱心是土,沃野千里,茁茁生机。  与天和谐,谓之天乐;与地和谐,谓之地乐;与人和谐,谓之人乐。与社会和谐呢?谓之至乐。和谐社会,天覆地载,人泰国隆。“什么最美好?只有和谐。”(古希腊哲言)  教育是人文关爱,教人如何做人,育人如何
期刊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在每个同学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写作能力的体现则取决于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实感受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字、词、句、篇综合运用的体现。  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用自己亲身经历去体验、丰富知识,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活动中去,借于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