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加强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使田径运动健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进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有极大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田径项目的健身价值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难度大,要求高,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承受能力,由此,带来的是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另外,不少体育教师的认为田径教学可有可无,田径项目的练习可用素质练习代替高校传统的田径课,忽视田径项目健身功能这个属性的同时,弱化竞技功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片面地按学生兴趣要求,追求片面的身体素质练习。总之,高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学生价值取向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在休闲时投入运动锻炼的时间和经济支出越来越多,而社会所提供选择锻炼的内容层出不穷,如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网球运动等。受这种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都是比较倾向追求时尚休闲的运动、不重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没有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只凭自己的兴趣锻炼一时,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大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可以由其它运动项目替代,并且它对自己今后工作帮助不大,造成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的不重视,太多数高校的学生不希望开设田径这个课程,都希望高校开展多点比较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等,最后导致田径项目的无人问津。
(三)田径教学方面存在的缺陷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缺乏转变教学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内容也只是过去只重视跑、跳、投能力上,没有引进新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教学方法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听两个孤立的层次上,学生不能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可以创造教与学相交融的教学氛围;评价方式只是传统和单纯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没有把定性与定量评价综合起来,只重视他人评价,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使普通大学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对田径项目失去兴趣。
二、田径项目的健身优势
尽管田径运动是以竞技运动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其健身价值非常之大。从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到田径运动是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田径项目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一体,有着其它运动不可比拟的全面健身价值。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认识田径运动的本质,灵活运用田径运动,体会田径运动带来的健身功能。
三、田径课程的改革
(一)高校田径课程的属性
高校的田径课程具有竞技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健身功能,作为体育教育,要想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基准,,体现每一个学生活动能力的价值,而不是挑战学生的极限,是让学生体现自身的原始动感之美,而不是要塑造学生的标准件,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智均衡发展的运动,而不是单纯枯燥无味的体力运动。要让多数的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价值与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坚韧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适应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重视田径教学的开展和改革,引进田径专业教师,解决其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应采用选课制和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延长田径课必修的时间;增加田径课时,严格出勤考核;开展田径理论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
(三)改革田径教学
1、选择新型田径课教学模式
新型田径课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方式很多,如"动作教育"模式、"快乐体育"模式、"体适能"教学模式,将会对我们改造和完善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丰富教学内容
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当加入有趣的练习内容。如与历史典故结合、与幽默笑话联系起来,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的内容组编成生动、活泼的运动项目等,以此来提高田径运动的趣味性,从而转变原有运动项目的单调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
3、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的教学应以引导为主,力争把田径课上成田径课引导课,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使田径运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树立正确评价观,注重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手段,田径课的评价应是综合的,考核内容应该多元化、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特别应包括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客观的教学评价观是正确的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起来,而正确的考核观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发展性。应围绕认识提高、兴趣培养、习惯形成等来进行评价,而且要淡化技术要求,评价应简单易行。
(四)适当对田径项目和器材改革
首先一些田径运动项目在进行练习时因技术环节多,掌握难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很多学生心有余力不知。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适当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其在保留原有的运动价值基础上,又降低难度,适合学生大众要求,使田径运动在高校学生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普及。其次是田径运动项目的器材在学生健身中很难得到普及,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使用器材均是符合竞赛规则的标准器材,不适合一般练习者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器材过大或过重而不易放置。体育教师和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突破传统的经济器材模式,找出安全性高、趣味性强、实用性好的器材,让学生爱上田径运动。
(五)把田径练习贯穿于其他体育课程中
自从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对高校提出了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测试内容包括发展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的一些田径教学项目及基本练习相吻合,所以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田径项目,把田径练习贯穿于各项体育课程中,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使运动负荷保持一定的强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其它项目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随着社会的发展,忽视田径项目健身价值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只追求运动的时尚,只凭自身的兴趣锻炼一时,造成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而田径项目在趣味性和普及性等方面又有不足,致使学生对田径课没有兴趣和信心。
2、在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下,学生没有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作用,没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考核单一,使学生对田径望而生畏,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
(二)建议
1、高校体育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指导,大力宣传田径项目特点与健身价值,使学生从内心喜爱田径运动并积极自觉地投身到锻炼中去,并且从基础抓起,严抓田径教学,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竞技性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相结合,适当改革项目规则或动作,改装田径器材等。
3、结合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田径项目,把田径训练适当地穿插在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孙国勇.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科技资讯,2007,(5).
[2]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03,(5):45.
[3]郭伟.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53.
[4]李伟.体育课程园区模式教学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5).
一、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田径项目的健身价值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难度大,要求高,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承受能力,由此,带来的是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另外,不少体育教师的认为田径教学可有可无,田径项目的练习可用素质练习代替高校传统的田径课,忽视田径项目健身功能这个属性的同时,弱化竞技功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片面地按学生兴趣要求,追求片面的身体素质练习。总之,高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学生价值取向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在休闲时投入运动锻炼的时间和经济支出越来越多,而社会所提供选择锻炼的内容层出不穷,如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网球运动等。受这种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都是比较倾向追求时尚休闲的运动、不重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没有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只凭自己的兴趣锻炼一时,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大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可以由其它运动项目替代,并且它对自己今后工作帮助不大,造成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的不重视,太多数高校的学生不希望开设田径这个课程,都希望高校开展多点比较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等等,最后导致田径项目的无人问津。
(三)田径教学方面存在的缺陷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缺乏转变教学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内容也只是过去只重视跑、跳、投能力上,没有引进新颖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教学方法基本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听两个孤立的层次上,学生不能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可以创造教与学相交融的教学氛围;评价方式只是传统和单纯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没有把定性与定量评价综合起来,只重视他人评价,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使普通大学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对田径项目失去兴趣。
二、田径项目的健身优势
尽管田径运动是以竞技运动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其健身价值非常之大。从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到田径运动是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田径项目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一体,有着其它运动不可比拟的全面健身价值。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认识田径运动的本质,灵活运用田径运动,体会田径运动带来的健身功能。
三、田径课程的改革
(一)高校田径课程的属性
高校的田径课程具有竞技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健身功能,作为体育教育,要想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基准,,体现每一个学生活动能力的价值,而不是挑战学生的极限,是让学生体现自身的原始动感之美,而不是要塑造学生的标准件,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智均衡发展的运动,而不是单纯枯燥无味的体力运动。要让多数的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价值与乐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坚韧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适应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可接受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重视田径教学的开展和改革,引进田径专业教师,解决其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应采用选课制和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延长田径课必修的时间;增加田径课时,严格出勤考核;开展田径理论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
(三)改革田径教学
1、选择新型田径课教学模式
新型田径课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方式很多,如"动作教育"模式、"快乐体育"模式、"体适能"教学模式,将会对我们改造和完善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丰富教学内容
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当加入有趣的练习内容。如与历史典故结合、与幽默笑话联系起来,借鉴其他运动项目的内容组编成生动、活泼的运动项目等,以此来提高田径运动的趣味性,从而转变原有运动项目的单调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
3、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的教学应以引导为主,力争把田径课上成田径课引导课,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使田径运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树立正确评价观,注重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手段,田径课的评价应是综合的,考核内容应该多元化、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特别应包括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客观的教学评价观是正确的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起来,而正确的考核观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发展性。应围绕认识提高、兴趣培养、习惯形成等来进行评价,而且要淡化技术要求,评价应简单易行。
(四)适当对田径项目和器材改革
首先一些田径运动项目在进行练习时因技术环节多,掌握难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很多学生心有余力不知。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适当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其在保留原有的运动价值基础上,又降低难度,适合学生大众要求,使田径运动在高校学生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普及。其次是田径运动项目的器材在学生健身中很难得到普及,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使用器材均是符合竞赛规则的标准器材,不适合一般练习者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器材过大或过重而不易放置。体育教师和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突破传统的经济器材模式,找出安全性高、趣味性强、实用性好的器材,让学生爱上田径运动。
(五)把田径练习贯穿于其他体育课程中
自从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对高校提出了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测试内容包括发展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的一些田径教学项目及基本练习相吻合,所以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田径项目,把田径练习贯穿于各项体育课程中,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使运动负荷保持一定的强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其它项目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随着社会的发展,忽视田径项目健身价值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只追求运动的时尚,只凭自身的兴趣锻炼一时,造成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而田径项目在趣味性和普及性等方面又有不足,致使学生对田径课没有兴趣和信心。
2、在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下,学生没有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作用,没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考核单一,使学生对田径望而生畏,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
(二)建议
1、高校体育必须以"以人为本"为指导,大力宣传田径项目特点与健身价值,使学生从内心喜爱田径运动并积极自觉地投身到锻炼中去,并且从基础抓起,严抓田径教学,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竞技性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相结合,适当改革项目规则或动作,改装田径器材等。
3、结合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田径项目,把田径训练适当地穿插在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孙国勇.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科技资讯,2007,(5).
[2]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03,(5):45.
[3]郭伟.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53.
[4]李伟.体育课程园区模式教学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