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面塑活动的开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面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为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和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者进行了关于幼儿园面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在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面塑活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探究了面塑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面塑活动 教育价值
  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面塑的主要特点
  1.小班阶段(3—4岁)。
  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面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幼儿的手部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面,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进行命名。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转为有意义的尝试。他们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要做个什么,然后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
  2.中班阶段(4—5岁)。
  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正如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所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主要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表现事物,成为浮雕式作品。
  在中班后期的幼儿面塑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同时还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他们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
  3.大班幼儿(5—6岁)。
  大班幼儿塑造、表现主题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其面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起来,运用面塑表现情感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增强,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此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烈,喜欢用面塑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
  大班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生活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
  总之,我认为,幼儿面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及教育影响不同,因此个体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面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面塑能力,要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水平和兴趣、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同时为幼儿创设各种有利的情境,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推动幼儿塑造能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1)依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适宜用面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2)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3)营造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塑造;(4)依据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其获得成功;(5)注重引导幼儿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丰富其塑造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还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索出适合小、中、大班面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1.小班:在游戏情境中开展,激发面塑兴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塑造特点及水平,教师应更多地为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耍机会,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感知面土。
  指导小班幼儿学会揉捏、敲打、弄碎、拉长、分块等技能,让幼儿用手接触面土,了解面土的特性,感知面塑的乐趣。另外,教师可直接加入孩子的活动,引导幼儿用面土堆山、挖洞,鼓励幼儿把一块块的面自下向上堆,再来挖山洞,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中感知面土的可塑性,锻炼幼儿手的配合和控制能力。
  总之,小班幼儿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的阶段,教师应采取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其塑造兴趣,鼓励其大胆地玩面。
  2.中班:丰富知识经验,提高面塑水平。
  在了解了面土性质的基础上,中班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半立体造型意识,对工具的使用和客观事物的认识、概括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师应结合幼儿塑造的特点及水平,丰富其感性经验,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其观察事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事物的形态特征、事物的简单情节、人物动态、事物间的某些细节关系.
  可结合幼儿喜欢饲养的小动物进行描述、交流。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一学大象走、小猫伸懒腰,说一说自己家的小狗喜欢干什么等,从而使幼儿感悟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及性格特征。再鼓励幼儿运用塑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启发幼儿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塑造。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积极地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小伙伴,在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大班:精心设计活动,提高面塑的表现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班幼儿面塑水平和表现事物内在精神内涵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深入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深刻理解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感受这些因素采用的各种造型。大班幼儿更喜欢感知和描绘熟悉的物体,以及令人愉快的人和事,因此,教师要精心营造环境和设计活动,吸引幼儿运用塑造的方式表达,使幼儿从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大班塑造活动中,要不断地让幼儿在动作的参与中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动作参与最能激发幼儿情感,从而以此不断加深幼儿对表现对象内在精神内涵的理解,把握塑造对象的明显特征和瞬间姿态,最终提高幼儿面塑表现、表征的能力。
  总之,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变化,将活动融入幼儿学习中,面塑活动就会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发挥最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指导,必须抓住激发幼儿表达欲望、幼儿实际生活、加强阅读区指导、教师日常用语规范化这四个关键点。  关键词: 日常活动 幼儿语言学习指导 四个关键点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锁定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偏重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却常常忽视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指导。那么,要提高指导幼儿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在教育上取得成功。学前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前教育不是只搞好教学就能完成任务,这个领域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很大的教科研空间。许多课题等着学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承担教科研任务,通过教科研完善自身。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科研能力 制约因素 工作策略  1.幼儿教师教科研现状  近几年,学前教育出现了一些学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及课程改革的实施,美术如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技能表现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整合到主题活动中,成为许多教师关注而又困惑的问题。我们结合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以主题活动“小鸟飞来了”为例,谈谈我们从中获得的认识和启示。  一、美术与主题内容  探索性主题活动就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可以是
一、设计意图  《搬过来搬过去》这个绘本故事融生活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比较强。爱情和婚姻是人生的一门课,是幸福感重要的来源,选用如此纯净的故事书,给孩子们优雅地上课,不但可行,而且非常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主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通过与同伴合作,共同从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故事中鳄鱼和长颈鹿之间的相互关爱、体谅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创意。爱就是为对方着想,一起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针对传统教育的“死”而提出建立的理论。他指出,传统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教育,这种教育导致形成“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的社会。教、学、做三者不仅自身死气沉沉,而且彼此不相闻问。他要求,不仅要让上述所有的“死”字均换为“活”字,而且要将这三者的壁垒打通,“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
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语文作为幼儿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重视。在阅读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用所有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识字范围。因为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提炼信息得到正确的知识或答案。即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人才必须拥有的一项能力。为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从我们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