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表现是一个人成长的需要,当代中职生在教师面前较为“胆怯”,不善于表现自我。因此,授课教师有必要改变授课形式、创设授课环境,注重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学;自我表现力]
当代中职学生由于在之前学习阶段较少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重视,经历中考失利后,未成年的他们大多又在家长的安排下选择中职学校。在学习上,他们普遍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厌学心理较强,没有自我表现的意愿和能力。课堂上难以配合授课教师进行有效互动。更重要的是未来的职场更需要学生通过自我表现,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和竞争。因此,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报告如下。
1改变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虽然引进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但其主流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已经存在厌学心理的中职生而言,授课氛围较为沉闷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变授课形式,让学生有参与、表现自我的机会。
1.1课前五分钟
在授课前五分钟,开设演讲专栏。以全班座号顺序轮流的形式,每堂课由一名学生站上讲台,针对近期看到的新闻、发生的事件、自身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想、所感。并将演讲效果以5分的加分形式,记录到期末总评成绩,以示鼓励。学生的语言是相通的,他们在谈论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不仅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丰富了全班同学的知识、视野,思想得到了启发和教育。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演讲中,授课教师更容易把握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思潮,减少师生之间的代沟。
1.2增加竞争氛围
结合小组项目教学法,将全班学生按学生成绩、能力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授课前分派给各小组不同的项目。学生根据项目,开展小组内分工协作,最后通过总结、表演、展示等形式呈现小组成果。最后全班评出较为优秀的小组,对优秀小组的成员以10分的平时分成绩形式记录到总评成绩。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为了成为优秀的小组,组内成员不仅团结协作,更是发挥自身所长,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1.3增加游戏环节
中职学生虽然厌学心理较强,但他们仍处在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基于现实的事件形成的理论知识。将授课理论游戏化,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人物活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各种不良的心理活动,更对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产生直观的了解。
2创设授课环境,让学生敢于表现
一般来说,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无法畅所欲言;陌生的环境,学生较为拘谨;批评的语言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因此好的授课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2.1多對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
中职学生之所以会成为中职教师乃至社会的“另类人群”,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既往的学习经历中饱受挫折,没有自信心可言。教师一个淡淡的微笑,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一句表扬与鼓励,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机。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也是委婉的提醒和建议,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优秀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互动,但同时也减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机会,因此,对于好的学生,在对其进行肯定的同时,不时问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既满足了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给其他学生,特别是差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对于差生的面红耳赤、支支吾吾,甚至是错误的回答,授课教师也要积极的挖掘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从而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不断增强。
2.2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个性
在大多数中职生眼里,教师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一般都用俯视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现代中职生又极富个性,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得他们成为教师眼中的“刺头”。在对立的氛围里,学生难以自我表现。因此,教师要放低姿态,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学生的行为,以理性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想法,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的思潮。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举例,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依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能力、兴趣,在教学中分派不同的任务:能说会道的去发言,落笔生花的去写总结体会,多才多艺的去表演。学生的个性得到满足时,才会有满腔的热情去表现自我。
总而言之,自我表现是每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学科,挖掘教材中能让学生自我表现的素材,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慰凤.心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B,2011(8):28-29.
[2]林国兰.创设互动课堂 焕发课堂活力[J].文学教育,2014(13):60-61.
[3]张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J].吉林教育:综合,2015(12):71-72.
[4]梁仕新.个体自我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9):34-35.
[5]张莉丽,彭森.激发自我表现欲 培养综合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6(15):104-105.
关键词:中职;心理学;自我表现力]
当代中职学生由于在之前学习阶段较少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重视,经历中考失利后,未成年的他们大多又在家长的安排下选择中职学校。在学习上,他们普遍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厌学心理较强,没有自我表现的意愿和能力。课堂上难以配合授课教师进行有效互动。更重要的是未来的职场更需要学生通过自我表现,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和竞争。因此,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报告如下。
1改变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虽然引进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但其主流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于已经存在厌学心理的中职生而言,授课氛围较为沉闷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变授课形式,让学生有参与、表现自我的机会。
1.1课前五分钟
在授课前五分钟,开设演讲专栏。以全班座号顺序轮流的形式,每堂课由一名学生站上讲台,针对近期看到的新闻、发生的事件、自身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想、所感。并将演讲效果以5分的加分形式,记录到期末总评成绩,以示鼓励。学生的语言是相通的,他们在谈论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不仅自我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丰富了全班同学的知识、视野,思想得到了启发和教育。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演讲中,授课教师更容易把握新时期中职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思潮,减少师生之间的代沟。
1.2增加竞争氛围
结合小组项目教学法,将全班学生按学生成绩、能力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授课前分派给各小组不同的项目。学生根据项目,开展小组内分工协作,最后通过总结、表演、展示等形式呈现小组成果。最后全班评出较为优秀的小组,对优秀小组的成员以10分的平时分成绩形式记录到总评成绩。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为了成为优秀的小组,组内成员不仅团结协作,更是发挥自身所长,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1.3增加游戏环节
中职学生虽然厌学心理较强,但他们仍处在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基于现实的事件形成的理论知识。将授课理论游戏化,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人物活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各种不良的心理活动,更对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产生直观的了解。
2创设授课环境,让学生敢于表现
一般来说,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无法畅所欲言;陌生的环境,学生较为拘谨;批评的语言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因此好的授课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
2.1多對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
中职学生之所以会成为中职教师乃至社会的“另类人群”,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既往的学习经历中饱受挫折,没有自信心可言。教师一个淡淡的微笑,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一句表扬与鼓励,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动机。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也是委婉的提醒和建议,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优秀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互动,但同时也减少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机会,因此,对于好的学生,在对其进行肯定的同时,不时问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既满足了优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给其他学生,特别是差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对于差生的面红耳赤、支支吾吾,甚至是错误的回答,授课教师也要积极的挖掘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从而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不断增强。
2.2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个性
在大多数中职生眼里,教师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一般都用俯视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现代中职生又极富个性,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得他们成为教师眼中的“刺头”。在对立的氛围里,学生难以自我表现。因此,教师要放低姿态,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学生的行为,以理性的观点去分析学生的想法,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的思潮。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举例,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依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能力、兴趣,在教学中分派不同的任务:能说会道的去发言,落笔生花的去写总结体会,多才多艺的去表演。学生的个性得到满足时,才会有满腔的热情去表现自我。
总而言之,自我表现是每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结合所教授的学科,挖掘教材中能让学生自我表现的素材,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慰凤.心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B,2011(8):28-29.
[2]林国兰.创设互动课堂 焕发课堂活力[J].文学教育,2014(13):60-61.
[3]张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J].吉林教育:综合,2015(12):71-72.
[4]梁仕新.个体自我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9):34-35.
[5]张莉丽,彭森.激发自我表现欲 培养综合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6(1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