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是关系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只有具备优良的教风、严谨的学风,才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品质。
[关键词]校风 教风 学风
校风建设历来关系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延续,是学校的核心和生命。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说:“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优质的校风“犹如生命的咽喉”是维系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通道。
一、校风的基本构成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经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校风的基本构成。上述三风形成一种相对的单链关系:领导作风 → 教风 → 学风。因此,没有好的领导,也就没有好的校风。学校领导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培育起优良的教风,才能带动起优良的学风,进而使优良校风形成。
二、怎样认识“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关系
校风、教风、学风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则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师资队伍精神面貌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反之,教风和学风建设也会直接影响校风的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三风”之间作用及其辩证关系,使其形成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对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抓住“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硍节”问题
(一)校风方面:不良的社会风气日益侵蚀校园风气
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校园风气。当前,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化相对滞后,社会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直接影响了校园的纯净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学校规章制度滞后,管理措施难落实。规章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适用于现有的问题;另一个是新的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出现。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一直停留在办学初所形成的条条框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而更新。
(2)职校生处于社会人边缘,心理状态处于动荡期。相较于社会人来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是非判断力,他们的一些行为吸收了社会上新生的所谓潮流的东西,但是是非荣耻的观念很淡薄,往往把挑战校纪校规追求新事物为荣,教之则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总是要经历不理解经历被阻挠”嗤之。所以,奇装异服打扮,短裤拖鞋上课这些现象蔓延整个校园,屡教不听屡禁不止。
(二)教风方面:治学态度不严谨,知识储备不足
(1)治学态度不严谨,教学质量下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教师中存在唯物质化和唯仕途化倾向。
(2)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本专业研究前沿缺少了解。随着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不断细化,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而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广泛涉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这直接导致了教授过程中知识传递的滞后。一上课就照本宣科,无理论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无新案例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使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风方面:实用主义泛滥,学习缺乏激情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支柱,能吸收更多优秀的生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当今,在众多院校的学风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
(1)就业的现实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每学新知识心里先打个问号:“学这个有何用处?”而这个“用处”的标准取决于在就业时是否更有竞争力,工作后是否能迅速转化为物质金钱。这导致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被忽视,考试则投机取巧。
(2)学生缺乏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对知识不求甚解,茫然地接受教育,被动地吸收知识。当代职校生中,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没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每天日不中天不起床,漏尽更阑方入眠,学习懒于思考惰于动手……颓废的学生生活习惯,成为了职校生健康成长之流毒。
四、优化“三风”建设,净化校园环境
(一) 强化制度保障 规范校风建设
为了净化校园环境,规范校风建设,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和修正:
(1)加强校园形象建设,用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促进校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2)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校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章制度在前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为校风建设保驾护航。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对职校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 提升职业道德 优化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二者密切相关。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和教学态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主体,故教师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实际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并会对学生构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是教师校准了学校的基调。因此只有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优化教风提升学风: (1)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教师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看清教师这个职业所包含的深厚价值和意义。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端正治学态度。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可见其意义之大。在优化教风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教师,学校要加强政策引导让教师真正将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
(3)提升知识储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除了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在某一方面具备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能力,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自己所属的领域。
(三)重视“三观”教育 加强学风建设
(1)加强职校生的信仰和理想教育,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社会现实的侵蚀中,职校生对学习失去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我们应该促进职校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以此为骄傲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2)面对现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就业,不是我们求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不能用就业时是否有用来衡量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培养严谨求是、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道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做人品质。只有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找到优质的工作岗位。
职业院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仰赖于优质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三风”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绝不是靠短时间突击就能展现出来的,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家骅.开展“三风”建设,注重办学内涵,提高育人质量[C].2006.11. .
[2]王利群.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3]刘慧.抓好四大环节促进学风建设[J].经济师,2005,(3).
[4]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5]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9.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经贸学校 高级讲师 河北省石家庄)
[关键词]校风 教风 学风
校风建设历来关系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延续,是学校的核心和生命。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说:“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优质的校风“犹如生命的咽喉”是维系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通道。
一、校风的基本构成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经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校风的基本构成。上述三风形成一种相对的单链关系:领导作风 → 教风 → 学风。因此,没有好的领导,也就没有好的校风。学校领导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培育起优良的教风,才能带动起优良的学风,进而使优良校风形成。
二、怎样认识“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关系
校风、教风、学风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则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师资队伍精神面貌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反之,教风和学风建设也会直接影响校风的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三风”之间作用及其辩证关系,使其形成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对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抓住“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的“硍节”问题
(一)校风方面:不良的社会风气日益侵蚀校园风气
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校园风气。当前,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化相对滞后,社会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直接影响了校园的纯净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学校规章制度滞后,管理措施难落实。规章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适用于现有的问题;另一个是新的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出现。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一直停留在办学初所形成的条条框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而更新。
(2)职校生处于社会人边缘,心理状态处于动荡期。相较于社会人来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是非判断力,他们的一些行为吸收了社会上新生的所谓潮流的东西,但是是非荣耻的观念很淡薄,往往把挑战校纪校规追求新事物为荣,教之则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总是要经历不理解经历被阻挠”嗤之。所以,奇装异服打扮,短裤拖鞋上课这些现象蔓延整个校园,屡教不听屡禁不止。
(二)教风方面:治学态度不严谨,知识储备不足
(1)治学态度不严谨,教学质量下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教师中存在唯物质化和唯仕途化倾向。
(2)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本专业研究前沿缺少了解。随着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不断细化,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而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广泛涉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这直接导致了教授过程中知识传递的滞后。一上课就照本宣科,无理论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无新案例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使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风方面:实用主义泛滥,学习缺乏激情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支柱,能吸收更多优秀的生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当今,在众多院校的学风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
(1)就业的现实压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每学新知识心里先打个问号:“学这个有何用处?”而这个“用处”的标准取决于在就业时是否更有竞争力,工作后是否能迅速转化为物质金钱。这导致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被忽视,考试则投机取巧。
(2)学生缺乏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对知识不求甚解,茫然地接受教育,被动地吸收知识。当代职校生中,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没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每天日不中天不起床,漏尽更阑方入眠,学习懒于思考惰于动手……颓废的学生生活习惯,成为了职校生健康成长之流毒。
四、优化“三风”建设,净化校园环境
(一) 强化制度保障 规范校风建设
为了净化校园环境,规范校风建设,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和修正:
(1)加强校园形象建设,用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促进校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
(2)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校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章制度在前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为校风建设保驾护航。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对职校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 提升职业道德 优化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二者密切相关。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和教学态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主体,故教师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实际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并会对学生构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是教师校准了学校的基调。因此只有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才能优化教风提升学风: (1)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教师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看清教师这个职业所包含的深厚价值和意义。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端正治学态度。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可见其意义之大。在优化教风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教师,学校要加强政策引导让教师真正将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
(3)提升知识储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除了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在某一方面具备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能力,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自己所属的领域。
(三)重视“三观”教育 加强学风建设
(1)加强职校生的信仰和理想教育,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社会现实的侵蚀中,职校生对学习失去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我们应该促进职校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以此为骄傲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2)面对现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就业,不是我们求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不能用就业时是否有用来衡量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培养严谨求是、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道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做人品质。只有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找到优质的工作岗位。
职业院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仰赖于优质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三风”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绝不是靠短时间突击就能展现出来的,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家骅.开展“三风”建设,注重办学内涵,提高育人质量[C].2006.11. .
[2]王利群.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3]刘慧.抓好四大环节促进学风建设[J].经济师,2005,(3).
[4]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5]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9.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经贸学校 高级讲师 河北省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