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点亮数学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数学教材的人文内涵,发挥教材的文化特性
  1善于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人文素材。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连环画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专题阅读的形式,围绕某一主题选编各类材料,让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另外新教材中每一章都设计了一幅章头图。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四则运算》的章头图冰天雪地,用数学眼光揭示了与本章数学内容有关的人文背景、数学应用现象,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程脉搏,关注数学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二、让数学课堂大放光彩,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格
  数学课堂是数学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并作出解释与应用,同时我们的课堂更需要聪颖睿智的数学思维火花的迸发与碰撞,厚重缤纷、探索不止的数学文化的演绎与共振,实事求是、求真求善的数学精神的分享与交融。
  (一)引导学生欣赏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我展示给学生这样一幅画面:
  平静而美丽的湖面上,一颗小石子轻轻的落下。一圈圈波纹漾起,“圆”以一种非常美好的自然状态,呈现在儿童的视野中,一种美的情愫很自然的生成于儿童那本是纯洁的心灵之中。 接下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并讲述出“圆,一中同长也”这一经典文化语言;最后出示了极具中国文化的太极图。通过生活、文化、艺术领域中美轮美奂的圆的介入,充分展示了圆的美丽和内蕴的文化气息。
  (二)追随大师的脚步,感受数学文化形成的历程。
  古老的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独特亮点。
  例如:在《圆周率》这节课中。
  我先出示:大约2000年前,我国的古代數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接着播放课件,演示刘徽的割圆术。
  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就这样一直分下去,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越分,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
  师:那么,正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越来越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刘徽用“割圆术”求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计算到正九十六边形,得到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31416(将板书C/D=3改成C/D=3141)。
  接下来介绍祖冲之的特殊贡献。
  祖冲之分割出正12288边形。这个多边形每条边的长度是0·852毫米。虽然如此,祖冲之并没有停步他继续分割,得到正24576边形,每条边的长大约是04毫米……这时,多边形和圆会怎么样?
  生:会,贴得很紧。
  师:求出的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会……。
  生:非常接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师:请同学们大声读出祖冲之的研究成果。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这就是文化的积淀。人类发展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的演变,给后代积淀下厚实的数学文化,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外古今的文化史有如一颗颗亮灿灿的明珠镶嵌的历史的长廊上,令人目不遐接。这些宝贵的财富,理应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雕刻在学生记忆的深处,成为他们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新课改以来,我在小学作文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强化练笔,发展语言的嘗试,小学生作文能力也见明显功效。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练笔:  一、就地取材,随地练笔  小学生从家到校,从校到时家,活动范围狭窄。据此现状,我们努力拓宽他们的生活天地,练笔就从实际出发,题材既不要求惊天动地,也不要求意义高远,只要求生动活泼,有益有趣。就地取材,从身边写起,写自己的真实见闻,写具体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的作品就写得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的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但收效却不明显。本人针对这些淡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模仿经典诗词,既能消除学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花时多、效率低、负担重的一项教学内容。  学生作文虚假、空词、肤浅、雷同。千人一面的状况普遍存在。如何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值得研究探讨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整体进完整训练  小学作文应密切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教育的任务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表达事物
期刊
这是小学六年级第五次习作的指导课。内容是“选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童年。”上课了,我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写童年”的习作任务后,发现学生大多数都不在状态,当我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童年趣事”时,学生也说的平淡无奇,不着边际。我沉默了片刻,忽然沉声问道:“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童年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想——”。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度过的。那时虽然没有现在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能切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呢?  一、开启童智,快乐阅读,汲取营养  学生的作文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缺乏想象,视野狭窄,词汇贫乏。所以,让儿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感受语言文字世界的奇妙乐趣是一条捷径。怎样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呢,我就从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入手
期刊
目前在小学的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的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的也很辛苦,苦的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在哪里。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想法,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真诚对待学生  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把课堂真正的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让学生们能写一手好字并且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我在学生的书写指导上下了很大功夫,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范写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别人做什么,他们就模仿什么。老师的字如果写得好,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看分数“一卷定乾坤”,为此,“考试”这个词在学生眼里就像一个可怕的魔鬼,难吃的苦果。如何转变评价态度和评价内容就成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之余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分项考核平时记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分项考核就是将字、词、句、篇等语文教学内容单项考核。(这是除笔试之外的平时考核项目)例如一年级只考四项:拼音、识字、抄写、朗诵。二年级五项:朗读、识字、抄写、
期刊
美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神往,是一种人生的高峰体验,是一种人格的开拓。信息化时代,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有的教师都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教学就是教学,完全是两回事。我却认为教育和教学是我们育人的两条主线,一名睿智的教师应该能将德育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使这两条主线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互相促进。我既是一名语文教师,又是一位班主任,引领学生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畅游,在语文实践中享受育人的快乐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意义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下面,我就根据新课程标准,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 所以,“生活中数学”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小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