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玩微信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满世界人手一“爱疯”,举目皆“低头”(族)的当下,你倘不玩微信,则不啻是被开除了“友籍”,你不得不离群索居,俨然一“洪荒土著族”,OUT是必然的。然则,即使被OUT,我也不玩微信!這原因的一面固然是笔者本性使然——生来不好从众逐流,素来奉行特立独行。
  而我之不玩微信,倘具体言说其理由则有五。其一是嫌其“交流过频”。笔者崇尚“老友之交贵乎淡”,以为友情须保持适度间距。彼此留有空间的友情才有牵记、有思念、有韵味。倘若天天日日,时时刻刻,你来我往,你点我赞,则未免太腻,令人生厌。友情一旦令对方生厌,自然变味,便亦失去了交往的基础,存在的必要。
  二者嫌其“信息過滥”。微信传递信息固然有其“多、快、好、省”之优势,但武器再精良,一旦落入居心不良的人手中也会异化为杀器。信息之多、之滥,之防不胜防,早已为人所诟病。倘再夹带私货,发送广告,甚或传播谣言,岂非无事找事,自寻烦恼?朋友劝说:“你可以不看不点嘛”。我说:“与其删除拉黑,不如釜底抽薪。不玩岂非更六根清净!”
  再者嫌其“屏幕太小”。年届古稀,本已人老眼花,视力下降,倘若那屏幕不过豆腐干一块,字体小如蚂蚁,模糊一片,如何识别!手机尽管“智能”,字体虽可放大,但总不及电脑来得高清、爽气。笔者本就一“宅老头”,一台“笔记本”电脑便足以“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何须多此一举玩微信。笔者“索爱”手机倒也玩了十多年,堪称“古董”级别。但眼下除了偶尔的通话与发短信外,几乎闲置。
  四者便是“了无时间”。人到晚年,余生有限,“时间”便显得格外珍贵。退休在家,笔者正经营着“五个一工程”:一台电脑——上网;一只股票——炒股;一篇文章——写作;一本书——读书;一个孙女,哪有时间再玩微信。人生一世,必有取舍。鱼和熊掌,权衡之下,微信属“鱼”,在舍弃之列!
  五者“不愿伤身”。霍金先生说“人类最终会被机器人打败”,我信!“低头族”们是否已为“机器人”所玩弄,尚可存疑。但据笔者之所想:人之于物,应人驾驭物,而不应人为物所控。听朋友说,他每天翻看微信,不到子夜不睡,真令笔者大吓一跳!我是九点以前必上眠床,安然入睡,我如何玩得起微信!至于因低头而伤颈椎,因刷频而使手指变形,亦时有所闻。“玩物伤身”实非我所愿也!
  微信之好处、优点,自毋须多言。人皆好之、逐之,亦可理解。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不奇怪!奇怪的是,颇有些朋友对我之不玩微信却不理解。
  其实,不玩微信对我的晚年人生并无实质影响。如玩,并无特别的收益;不玩,自亦不会有格外的损失。“清静”,对我而言则是晚年首选。倘要聊天,则座机足矣!桑榆晚景,一切的时尚、时髦的“玩物”就免了吧。
其他文献
孔孟儒学诞生于诸子百家时期,创立之初即为他家所“非”。数千年来是儒非儒不绝,凡言之成理者,作为学术均“足观”。任蒙先生的《另一种“心灵鸡汤”》(本刊2016·10·上),非儒的成分居多,但所言殊难成理。  《另》文开篇即虚设了个靶的:现今儒学受重视程度已然“势焰熏天”,以致“尼山顷刻又光芒万丈”,“孔孟学说又被渲染成‘照亮五洲四海’”。哪有这么回事!瞄准这样一个虚靶,就算万箭齐发也是无的放矢。  
期刊
“儿行母担忧” 于昌偉  “碰瓷” 王成喜  让座 康林  个性 小黑孩  讲过去 说现在 张书信  揭曉 张书信  时尚习惯 何影  圣诞礼物 姚万俤
期刊
7月大理洱海边,清晨约8时光景,沿海路上的游客还显稀少,已有当地的老乡支起賣早餐的摊点,生意冷清尚无人光顾,老板一边忙一边自娱自乐,用简易老旧的老年机播放着一曲《酒干倘卖无》,大约是某位新人翻唱的,远不似原唱高亢嘶哑震撼,而是婉转地,娓娓诉说,在这安静的清晨,幽静的小径,伴着洱海碧绿的波浪起伏光影粼粼的水面,歌声自有淡淡的打动人心灵的力量。  很难想像,大城市的清晨8时,早己是人声鼎沸,车流滚滚,
期刊
《杂文月刊》2016年9月上刊登了郑殿兴先生《大先生之“大”》一文,读后,有几点不同意见,愿与郑先生磋商。  一、郑先生写道:“不错,大先生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确并肩过、战斗过,但那只是一时的同路,与引为骄傲的同志有天壤之别——同路与同志,并不决然等同啊。……有人却要我们别去‘抑此扬彼’,说胡与大先生一样一样的——此之矮化、贬低,是无知,还是别有啥深意?”  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政治的需要,“
期刊
方鸿儒先生大作《遗愿清单》(2016年4月上)曰:作为老年人,“与其留遗愿于身后,莫如立清单于生前”。这应是一个绝佳昭示,拍案叫绝!  當我读该文第二遍时,一边读,一边就情不自禁地在书页边角勾画自己的“清单”。  我的“清单”首条,也是“说话”。对罗斯福将“言论自由”列为人生“四大自由”之首倍为推崇。我发誓在离世之前,要将自己想说的话——做人的、世相的、启蒙的(包括自我启蒙和相互启蒙)全部说出来,
期刊
一次逛旧书店,淘到一本薄薄的精装本狄公案。拜读之下,那种频频靠“落帽风”和冤魂告状破案的套路令人生厌。不久,电视屏幕上有狄仁杰奇案连续剧反复播出,可主演者那张圆滚滚、肥嘟嘟、肉敦敦毫无轮廓的脸,跟我心目中英武、刚毅、睿智的狄公形象相差甚远,就立马换掉频道。“补课”再也不成!  可缘分是推不掉的。日前,毫无思想准备,竟在图书馆里跟狄仁杰的“老爸”——高罗佩撞个满怀!  我是到法国文学专柜去找维克多·
期刊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
期刊
和群众唠嗑是一门大学问。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坐到一铺炕上,说群众听得懂的暖心话,群众才有话和你说,有嗑和你唠。当年焦裕禄一声“我是您的儿子”,深深地打动了群众的心,就是今天听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因而,看一个地方干部群众能不能坐到一起唠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干群关系是不是融洽,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是不是“心往一块想”。这是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干部作风转变最直观的标准。  ——唐剑锋  某地新
期刊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亲率文武百官和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举行最后一次朝见礼仪。这一天,给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画家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美术专科学校,因教学采用西方裸体模特而引发各界热议。上海女校校长杨白民,大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教育界之蟊贼”。《申报》刊出上海市议员姜怀素呈请当局严惩刘海粟的呼吁。上海县长危道丰,下令禁止人体写生课,“欲为沪埠
期刊
习总书记告诫,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作过时的理论”。  可惜,我没上过大学,在中学阶段,只接触了点马克思主义常识。好在,市里曾举办过为期3个月的马克思理论短训班,我有幸參加,算是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印象尤为深刻。  高压反腐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官员贪污受贿所得,是不是就相当于资本家掠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结论:是。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