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学求效益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课标教研的不断深入,教研的重点向“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现有教学方式,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倾斜。本文通过对两节高中必修模块《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例的分析,反思现有课堂教学,争取在落实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科素养等方面寻求优化途径。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涉及课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 课例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日常文本信息,表达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提问、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采用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的文字处理方法的回忆。教师介绍常见文本类型。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出示用Word编排的唐诗文稿、邀请函、论文报告范例。
  ②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稿、插图素材,模仿制作邀请函,编排论文报告、唐诗文稿。
  ③学生展示成果,同时讲述排版要点(学生只展示了与范例一样的排版文稿,没能按要求讲述排版要点)。
  ④教师提问:“任务一的唐诗、邀请函的排版和任务二的研究论文的排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没有回答)教师自答:“两者表达的主题不同,排版风格不同,不同的文本形式,需要不同的排版式样。根据文本阅读对象的特征及应用的场合、目的,文本本身的性质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这才是排版的关键所在。”
  ⑤拓展活动:针对不同的作品要求,分析并讨论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及制作方法填入表格中(表格略,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拓展活动)。
  ⑥教师依据表格内容归纳加工要点和制作方法。
  ● 课例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加工的流程,了解信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的了解,编辑排版艺术节邀请函和校运会宣传标语等文本内容,表达内容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
  ①呈现教材中的“文本信息加工”流程图,教师讲解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
  ②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呈现教材P40“交流”内容。
  ③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41的“任务”:上网搜索常见文本特点,填写P41表3-1和表3-2(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表3-2的填写)。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P41的“观摩”:打开教材光盘的“教学案例”,观察其中存放的多种常见文本的排版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其加工形式,并进行评价,说明理由。评价之前请参考教材P42的评价要素。
  ②小组反馈案例评价结果(学生浏览光盘“教学案例”以及评价的时间不足,各小组没有形成评价结果,无法反馈。教师采取自己逐条讲解教材P42的评价要素的方式来替代学生反馈活动,呈现本环节内容)。
  ③讲授教材P42的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
  ④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原文件,排版邀请函。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一节课。通过对以上课例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课堂教学目标机械地套用三个维度的陈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其二,教师研读课标不到位,没有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可分步实施的各学期、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 问题一: 目标缺乏梯次细化,机械套用三个维度,课标难以落实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课程标准对该课题的要求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其中,“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微型项目式教学,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进行单元化整合,通过“任务”引领,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概念和规律中的逻辑关联,构建知识链条,最终以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和“作品”作为项目的“成果”,实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度学习,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核心素养;深度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11-0042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设计规划及装置使人类在月球上的居住生活已达到了地球生活的90%-95%的高水平。  人类正在加速对月球进行探索与开发,舒适的居住区以及美味佳肴很快将出现在月球上。最近,一个由国际著名科学家、工程师等组成的共同设计小组,正在对月球上的绿色生活区进行切实可行的构思和规划,这个绿色区将能为十来个地球人提供新鲜蔬菜和鱼,以及宽敞的居住舱和清洁的饮用水,尽管是用他们的尿液通过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广的思想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承载着德育、智育、美育使命。在语文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对古诗学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成“读”、“背”、“默”、“解”、“品”、“唱”、“诌”——“七字诀”。现浅谈如下:  一、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好古诗由诵读开始。从能力阶段上看,我把古诗诵读分为三个层次:接触性
我曾有幸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目睹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风采。余老师的课堂,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行云流水,高潮迭起,处处洋溢着对文本、语言的痴情与爱恋。  余老师执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势磅礴,画面壮美。在“练习朗读”板块,余老师根据词的意境,给学生提出了很细化、立意很高的朗读建议: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荧
中学教材中,《雷雨》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节选的是周鲁会面的那一场。通常我们喜欢通过分析周朴园对鲁侍萍怀念情感的真伪来剖析周朴园本质上“只爱自己”的伪善,而忽视了对鲁侍萍的解读。在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鲁侍萍基本上是以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作为周朴园对立面存在,甚至将周鲁矛盾上升为劳动人民和封建地主间的冲突。一讲到鲁侍萍,关注点总是落在“撕支票”;因为这是她骨气和尊严的体现,说明了她与周朴园的彻底决
陶渊明在他的《自祭文》里说:“心有常闲。”我想,陶渊明先生这里的“闲”字,是指我们匆匆人生之旅中的小憩,就如书画作品中的留白,就如我们家中的庭院,那是心灵的窗口,更是人生的顿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其实,我们要获得自在无碍的心灵是有捷径的,两个字“放下”,就足够了。  不论有多少事情要做,都要常常停下来,常常回头看看,才会走得更从容,走得更远,也才会有大境界。  宁静是没有声音吗?
1. 梦是一种奇异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古有‘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到后来又有个“红楼梦”,这些梦都是讲人生哲学的妙文。请你在横线上填出另外两个和人生哲理有关的梦。  2.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罗曼·罗兰、弗兰茨·卡夫卡、弗吉尼亚·伍尔夫、列夫·托尔斯泰、加西亚·马尔克斯、川端康成、泰戈尔、萨缪尔·贝克特、海明威……他们,是世
2020年8月20日,格伦·范赫克正式出任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同时晋升空军上将。12月24日,范赫克表示北方司令部将不再执行“圣诞老人”追踪行动,这一举动使世人再次关注这位美军高级指挥官。出身“国防生”,战斗机、轰炸机“双料飞行员”  1962年10月20日,范赫克出生于肯塔基州默里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后因父母工作调动,随全家搬至密苏里州俾斯麦市,并在那里长大成人。他从小酷爱飞行,立志加入美空军,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波。日暮伯劳飞,风吹鸟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西洲曲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归有光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又是在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更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  我在教学中积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