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艺术特征及演奏体会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的一位音乐巨匠,他的作品让无数学者、音乐家及演奏家为之倾倒。作为其独一无二的无伴奏单簧管独奏作品,《三首小品》在斯特拉文斯基的艺术生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鉴赏价值。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出发,分析了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艺术特征,并就自身演奏体会进行描述总结。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单簧管;室内乐
  一、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三首单簧管小品》
  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是俄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是西方现代音乐发展潮流的领军人物。在其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风格多变且单簧管使用较为突出。斯特拉文斯基为舞剧《春之祭》的乐队编曲,其中包含有数个单簧管声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室内作品,如歌曲《猫的摇篮》(女声及三支单簧管, 1915-1916)、《乌木协奏曲》(单簧管独奏及器乐合奏曲,1945)、歌曲《亚伯拉罕与以撒》(男中音或次女高音与三支单簧管, 1964)、七重奏、八重奏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斯特拉文斯基单为单簧管而创作的音乐作品,只有唯一的一部,就是本文着重论述的《三首单簧管小品》(无伴奏单簧管作品,1919年),并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征成为近代以来世界是单簧管独奏作品中极其重要的音乐作品。
  《三首小品》是斯特拉文斯基为答谢一位瑞士银行家、业余单簧管演奏家维尔纳莱恩哈特(WernerReinhart)资助其舞台歌舞剧《士兵的故事》而作,当时他已离开苏联长居法国。《三首小品》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斯特拉文斯基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除了多重节拍、多调性选择与不协和音、以及出人意表的乐器音色营造喧闹环境的先锋派创作思维完美运用外,还完美的融入了斯特拉文斯基所偏爱的爵士乐节奏,使得斯特拉文斯基在单簧管作品中独特的艺术品位得以展现,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创作风格。鉴于此,该作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至今已是出演次数最多、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数优秀的无伴奏单簧管作品之一。
  其独具个性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取得了空前成功。这部作品对单簧管演奏者而言,是非常难以掌握的,整个乐章中变化多样的节奏,使演奏者不得不为之头痛,不仅如此,其音色也是一大讲究,尤其是第一乐章的低音部分,演奏者必须要有浑厚的低音来驾驭,是学生们磨练音乐性、音乐结构逻辑性及音色控制力最佳的作品之一。这首无伴奏小品打破了传统的大小调的观念,在调性频繁转换和不断游离方面,具有极大大的挑战性。
  二、作品浅析
  三首小品并无伴奏,但三部分间无论是在调性选择、音乐元素的融入都体现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艺术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三首作品的节拍并不常见,第一和第三为交换拍,第二首则将其取消,这种选择直接导致了重音的出现出人意料,而这正是斯特拉文斯基最为喜爱的一种典型的“旋律力”的表现手法。
  作为三首中速度最慢的一首,第一首在氛围舒展上进行缓慢,音区选择也较低,但其音乐的发展主要是在B大调上进行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则明显的区别开来,对比十分鲜明,乐曲通篇没有拍号,速度进行较快。第三首速度相似,交换拍子,乐音具有典型的拉格泰姆的节奏特点。
  (一) 第一首(第1—30小节)
  第一首小品主要采用的是泛调性与泛调式,以慢板相辅,以期营造出一种安静悠闲的氛围,来体现出猫的慵懒。装饰音的出现毫无预兆,使得节奏跳跃性加强,将安静与跳跃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韵律结合在了一起,此时小品节拍不断变换,旋律中大跳突出。在总计30小节的作品里,节拍上就使用了2/4、3/4、3/8、5/8等, 旋律中除了突出大跳,减七度、小七度、大七度、大九度等音程也在不断运用,加上频繁变换的节拍,将不拘一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营造了一种闪烁不定的气氛和静谧中的动感。
  第10-11小节,出现了一个突然的加重音,表现出猫即将苏醒的氛围,但是很快曲调又归于安靜,留出了一段空白,令人无限遐想,余味顿生。重点是在第15-20小节,低音的浑厚度慢慢增加,并辅以不断变化的节拍由重到轻,加强了声音的层次感,使整个作品在安静的节奏中又不失生动,呈现出了猫还在沉睡的姿态,在第29-30小节,其突然的F强度,暗示了猫的苏醒,为了给第二首强度和节奏的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使情绪的对比更加鲜明,提升音乐的张力。也预示着整个乐段中高潮部分的来临。
  (二) 第二首(全乐章段落无小节)
  第二首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段落,这个部分充分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才能,作品进行流畅明快无一丝凝滞,泛调性、泛调式和多调音列交织的手法的精准运用,配以相差的小二度,让韵律色彩与音乐特性表现明显,与之前产生强烈对比,使得听众切身感受到猫追老鼠的激烈氛围,音乐段落的设置也从一开始强烈的节奏变化和音符强弱产生较大的落差,直接就进入了刺激、紧张、激烈的音乐场景,音符间交错不断,衔接得严丝合缝,同时在高音区,主要采用了快速三连音节奏型的十六分音符和波浪式的音型尤为突出,并将七连音及九连音等上行音型融入其中,将旋律的紧张程度凸显出来。六度至两个八度的大跳音程的运用,使得旋律此起彼伏,更具音乐张力,中间部分设置了一个突然的双P力度,构成讽刺的倚音和大跳音程,加上力度对比和句尾休止符及非连音的使用,使旋律显得生动、诙谐,形象的表现出了猫跟老鼠在玩捉迷藏的画面。
  (三) 第三首(第1—61小节)
  第三首在节奏上始终保持了较大力度的快板,并以饶舌环绕音型为关键不断延伸,使得结构上变奏加持具有谐谑曲的特点。该部分主要以C调为主,适度融进了b小调、D大调和E大调等调域。分解来看,在一些小的片段上可以看到一些不完整的泛调性,就让原曲既保持了调性痕迹又在转换的过程中更加多变且复杂。斯特拉文斯基将乐器的音色变化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又凭借具有弹性能力的吐音才能将作品精髓诠释出来,换气也必须按照作曲标注进行。将不同的乐器音色充分利用,展现出一定的色彩对比,斯特拉文斯基在第一、第二首中同样如此,主要使用的是音色深沉柔和的A调单簧管,而在第三首中则使用了音色明亮的B调单簧管。在音区上则将单簧管具有庄重、辉煌特点的高音区充分使用,这些巧妙布局,让音乐更加具有表现力,为音乐增添了更多的热烈与奔放,也让三首乐曲形成层次递进,而结尾的喜剧渲染更加让人叹为观止。   三、心得及体会
  通过以上对于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分析并结合笔者近段时间的大量练习发现,掌握这件作品最困难的部分在于,不仅需要对作品的进行十分熟悉并且大量练习,还需要对作品的大概内容进行深度了解,才能演奏出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及现场效果,体现出作者的艺术魅力与内在精髓。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以下几点:
  (一)音色
  斯特拉文斯基这三首小品的演奏对任何单簧管演奏者来说,气息与音色的控制都具有相当难度,当然不仅仅是对气息与音色的控制,其复杂多变的手指练习也要具备相当高的演奏水平,严格按换气记号换气,使的声音饱满而浑厚,低音的部分要沉的下去,高音的部分音准不能飘忽不定,要具有的控制气息及其高超,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管音量的大与小,为保证声音的连贯性和统一性,都必须保持气息不发虚。有的时候虽然音量较弱,但是也必须用较强的气息压力来控制音色。由于作品到第二首和第三首速度较快,所以要控制音色就变成很难的一件事情,一方面要保证吹出的气息不发出叫音,还要把音色控制在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这首曲子对于演奏者的基本功考验较多,演奏者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把这首曲子演绎得更加有情调、有感染力。
  (二)节奏与力度
  演奏过这首作品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一首节奏快、力度性强的作品。第一首虽然节奏慢但是它所表现出的是低音部分的渲染,更能体现出猫的慵懒和懒散,其中要按照严格的强弱记号,凸显出猫的特点和气质,后续的紧张、刺激做出了强烈的对比,因此,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其次就是在第二首的演奏中,其节奏和力度的把握都是叹为观止的,不仅仅只是速度快的原因,其力度的把握也是需要非常精准。第三首和第二首一样,更加突出了激烈、紧张的气氛,其吐音要做到面面俱到,也就是力度的掌握,要把曲子演绎的极具跳跃性,节奏与重音、断音、顿音的相互交错使用给演奏者带来了难度。
  (三)旋律
  整首曲子确定为无伴奏的三首小品,所以旋律就成了演奏者临场表现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演奏出作品的风格,另一方面还要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说旋律在这里是有具体支撑的,整体上来说第一首和后两首在旋律上都有极大的不同。第三首它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爵士的风格也要体现的相当的完美才行。
  (四)音准
  音准的控制可以说是整首乐曲中最难的一个点。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数次未能很好的控制音准,再加上我觉得我基本功不是很扎实的情况下,我甚至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认识到了再以往没能发现的不足的地方,正是这首曲子带给我黑管演奏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所以我认为在演奏这首曲子之前,长音的练习是必不可少,不能因为偷懒而不去注重长音的练习环节,它是非常重要,要想很好的掌握音准的准确性和透析度,就得看你平时的基本练习做的有多好,有些音的指法在单簧管上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当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嘴形的微小变化选配好合适的指法来控制音准,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五)情感
  演奏者要准备大量演奏黑管的素材,才能更好的演奏出这首曲子想要表现出的情感色彩,由第一首猫的懒散,再到第二首猫发现老鼠和老鼠进行一系列追逐的场景,再到第三首场景的进一步升华。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作品中,别树一帜的创作风格需要用大量的复杂技巧来体现。除了多重节拍、多调性选择与不协和音、以及出人意表的乐器音色营造喧闹环境的先锋派创作思维完美运用外,还巧妙地将斯特拉文斯基所偏爱的爵士音乐节奏深度融入,不仅体现了近代俄罗斯的主要创作风格,也让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得以充分展现。所以,演奏这三首作品的关键在于动静结合,将重音具有爆发力的特点充分发挥。首音奏出后要立即放松气息,次音要奏得短而弱,才能充分体现出那种热烈粗犷的爵士音乐形象,不知不自觉中就融入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世界之中。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这一作品极具艺术魅力但也具有较大的演奏难度,作品对于节拍节奏手法、对立手法、变奏手法、多层次与多调性及个性化的音色的运用较为成功,使得现场演奏效果极佳,并将共有的特征充分展现。很多演奏者在首次看到谱子的时候都会觉得这首曲子的演奏十分困难,虽然节奏的多样与音符的奇特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演奏时就会发现层次之间的跳跃感很难接受。
  所以,演奏者在拿到谱子的时候应当先对作品背景及内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再一点点的练习片段,尽可能的完善细节。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多练多思考,在练习中不断的發现并解决自身不足,提升技巧的掌控力;在思考中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绎出这首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总而言之,决定练习这首曲目的演奏者,一定要具有极好的耐心与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不足,才能把这部作品的内在精髓完整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思军.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的艺术特点及演奏体会[D].中央音乐学院,2010.
  [2]陈荣鑫.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音乐分析[J].音乐生活,2009(08):42-43,45.
  [3]令狐江波.浅谈斯特拉文斯基单簧管无伴奏《三首小品》[J]. 音乐大观,2014(09):106.
  [4]王振先.《三首小品》的解读与演奏[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39-43,4.
  [5]王永振.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室内乐作品的创作特征[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03):38-52.
  作者简介:徐天元(1991—),男,贵州贵阳人,现为大雅乐盟音乐指导老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音乐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对高职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教学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理论实践一体化  [作者简介]吉智(1974- ),男,江苏海安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江苏 徐州 221140)  [中图分类号]G71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入门学科,是医学生从基础转入临床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培养临床执业风格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009年12月20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协助、北京CBD教育集团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主办的“全国民办高校发展与改革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
2008年6月29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for Teachers,NETS·T)》的第二版(以下简称NETS·T-2008)。美国2008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解决我国高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新标准”的内容   
[摘要]文章指出了当前学校体育在转变体育教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观念 转变  [作者简介]朱志斌(1972-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李文学(1974-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
【摘要】声乐表演中的三种唱法——民族、通俗、美声各有千秋。民族特色鲜明,通俗浅显易懂,美声庄重优雅,因此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也试图努力表达出各种唱法的独特魅力,声乐教学中也颇为注重唱法的专业性教育。而在现实社会中,三种唱法的跨界现象却是越来越普遍。从通俗歌曲中不断融入的民族风格,到民族歌手偶尔小试美声唱法,无不体现出三种唱法的融合及声乐表演发展的趋势。本文仅从音乐史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声乐表演中存在的
为了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求,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工业化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200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教育改
2010年1月18日,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南工业大学校长王汉青、荣誉校长刘友梅双双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等领导手中捧回2009年度湖南省最高自然科技奖励,
IntroductionIn this article we brief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of British Studies projects in China,then how atextbook was developed and finally we give a brief
期刊
本文结合医院引入名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实习临床教学中的有益尝试,从中医本科教育的现状深入阐述了中医师承教育"经典为根,临证为本,以德立人"的优势必然成为本科生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