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关”理论是大众传播学媒介控制分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过程“把关”的实质,就是对传播信息进行取舍,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给信息接收者造成某种预期的影响。
军队院校是论证筹划作战理论、培养输送军事人才,发明实验武器装备,助力服务部队建设的重要基地。从本质上说,军校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大众传播方式,带有鲜明军事实践指向和意识形态立场。军校教育只有遵循“把关”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把关”理论内容及其发展
“把关(gatekeeping)”理论又称“守门”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先提出的概念。1950年,D·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发现报纸对信息并不是“每闻必录”,新闻媒介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关卡”,新闻编辑负责“把守关卡”。怀特关于新闻传播“把关”模式的论述即著名的“怀特模式”。
继怀特之后,传播学者麦克内利和巴斯又提出“双重行动模式”,认为新闻编辑并不是惟一的“把关人”,记者在信息采集获取方面也起到把关的作用。赖利夫妇将传统“把关”理论研究置于“社会系统结构中组成部分”的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系统结构存在多维把关机制。德弗勒认为,媒介深深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价值观念、利益动机等方面因素对媒体把关行为具有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传播学家休梅克试图对传统“把关”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对“把关”的模式系统分类:即个体层次、媒介日常工作事务层次、媒介内部组织层次、媒介外部社会团体层次和社会系统层次5种模式。麦奎尔、吉伯认为,社会团体通过政治制度、资本运行等方式对媒介的控制达到“把关”目的。此后,“把关”理论研究视野不局限于个体的心理学探究,政治学、社会心理学逐步被运用到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把关”机制研究上。
二、“把关”理论与军校教育者角色的相关契合性
军队院校是传播机构,是一级参与把关的组织,“把关人”在性质、角色、功能方面与军校教育者存在很高的相关契合性。
(一)“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是信息接收者、把关者、传播者的集合体。习近平主席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军校教育者与受教育对象好比桥之两端,军校教育作为信息接收者、把关者、传播者的集合体,其教学行为存在前后继起的逻辑关系:军校教育者通过广泛地学习涉猎,再经过过一系列理解、吸收、记忆等思维活动,把教育的内容内化为知识储备的一部分;根据既有的价值体系对习得的内容开展评判、筛选等一系列“把关”活动,最后采取合适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达成教育目的。
(二)“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的把关方式主要有抑制和疏导,具有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的特征。当前,部分军校学员对信源的真伪判断、价值取舍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军校教育者对进入教育传播渠道的信息必须有所取舍,对外部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必须有所改造,对负面信息采用抑制手段,对正面信息采用疏导手段。军校教育者还在教学过程中间或发挥着“把关人”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的角色特征,运用“情感激励”、“一面暗示”、“两面提醒”等大众传播技巧,试图达到随时随地、不着痕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目的。
(三)“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兼具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在信息搜集整理阶段,军校教育者对信源的可信度、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检查,作出价值判断。进入分析取舍阶段,基于教育者认知特点、媒介偏好对初步过滤的信息进行重构牵引、淡化强化等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所要传播信息的评价、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价值立场,呈现给学员的信息是含有价值取向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校教育者作为连接信源和受教育者的“摆渡人”,发挥着导向和桥梁的作用。
三、“把关”理论对于强化军校教育者角色功能的借鉴意义
经由“把关”理论的新视阈对军校教育者角色的阐释,为我们强化这一角色功能提供了些许有益启示。
习近平主席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军校教育者来讲,居于首位的“把关”标准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三化”等错误政治思潮坚决批判,廓清学员思想迷雾,培育人才正确三观。其次要明确“姓军为战”的“把关”标准,军校教育者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都必须围绕有助于部队战斗力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如果科研教学工作游离于战斗力标准,就会使教育变质跑偏。最后要以人才培养规律为重要“把关”标准,紧密结合军队院校的不同层次特点学员实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培养强军目标的合格建设者。
军队教育者要学习好“把关”理论。传播学原理指出: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传播者的专业权威性。打铁还须自身硬,一方面,军校教育者的信誉主要建立在“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上,专业权威性则建立在传授内容掌握的广度深度和授课质量高低上。教育者是传播者,更要当好学习者。军校教育者学好“把关”理论,有助于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科研人员的军校教育者还要通过学习“把关”理论,增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对“包裹在糖衣下的伪命题”能够及时予以抵制澄清,保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术方向。
军队教育者要增强媒介素养。在全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呼唤军校教者提高“全维把关”能力,增强媒介素养。重新审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传播学科学论断,把守军校信息主渠道的军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高低,决定能否做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军校教育者要有守土有责的紧迫感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不仅守好军校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在对外信息传播上开辟疆土,发出来自军队院校的主流强音,学会掌握正确的媒介工具,不至陷入信息洪流处于不辨真偽、无所适从的尴尬处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客观全面到位的“把关”。
军队院校是论证筹划作战理论、培养输送军事人才,发明实验武器装备,助力服务部队建设的重要基地。从本质上说,军校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大众传播方式,带有鲜明军事实践指向和意识形态立场。军校教育只有遵循“把关”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把关”理论内容及其发展
“把关(gatekeeping)”理论又称“守门”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先提出的概念。1950年,D·怀特将这一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发现报纸对信息并不是“每闻必录”,新闻媒介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关卡”,新闻编辑负责“把守关卡”。怀特关于新闻传播“把关”模式的论述即著名的“怀特模式”。
继怀特之后,传播学者麦克内利和巴斯又提出“双重行动模式”,认为新闻编辑并不是惟一的“把关人”,记者在信息采集获取方面也起到把关的作用。赖利夫妇将传统“把关”理论研究置于“社会系统结构中组成部分”的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系统结构存在多维把关机制。德弗勒认为,媒介深深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价值观念、利益动机等方面因素对媒体把关行为具有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传播学家休梅克试图对传统“把关”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对“把关”的模式系统分类:即个体层次、媒介日常工作事务层次、媒介内部组织层次、媒介外部社会团体层次和社会系统层次5种模式。麦奎尔、吉伯认为,社会团体通过政治制度、资本运行等方式对媒介的控制达到“把关”目的。此后,“把关”理论研究视野不局限于个体的心理学探究,政治学、社会心理学逐步被运用到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把关”机制研究上。
二、“把关”理论与军校教育者角色的相关契合性
军队院校是传播机构,是一级参与把关的组织,“把关人”在性质、角色、功能方面与军校教育者存在很高的相关契合性。
(一)“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是信息接收者、把关者、传播者的集合体。习近平主席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军校教育者与受教育对象好比桥之两端,军校教育作为信息接收者、把关者、传播者的集合体,其教学行为存在前后继起的逻辑关系:军校教育者通过广泛地学习涉猎,再经过过一系列理解、吸收、记忆等思维活动,把教育的内容内化为知识储备的一部分;根据既有的价值体系对习得的内容开展评判、筛选等一系列“把关”活动,最后采取合适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达成教育目的。
(二)“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的把关方式主要有抑制和疏导,具有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的特征。当前,部分军校学员对信源的真伪判断、价值取舍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军校教育者对进入教育传播渠道的信息必须有所取舍,对外部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必须有所改造,对负面信息采用抑制手段,对正面信息采用疏导手段。军校教育者还在教学过程中间或发挥着“把关人”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的角色特征,运用“情感激励”、“一面暗示”、“两面提醒”等大众传播技巧,试图达到随时随地、不着痕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目的。
(三)“把关”视阈中的军校教育者兼具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在信息搜集整理阶段,军校教育者对信源的可信度、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检查,作出价值判断。进入分析取舍阶段,基于教育者认知特点、媒介偏好对初步过滤的信息进行重构牵引、淡化强化等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所要传播信息的评价、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价值立场,呈现给学员的信息是含有价值取向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校教育者作为连接信源和受教育者的“摆渡人”,发挥着导向和桥梁的作用。
三、“把关”理论对于强化军校教育者角色功能的借鉴意义
经由“把关”理论的新视阈对军校教育者角色的阐释,为我们强化这一角色功能提供了些许有益启示。
习近平主席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军校教育者来讲,居于首位的“把关”标准就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三化”等错误政治思潮坚决批判,廓清学员思想迷雾,培育人才正确三观。其次要明确“姓军为战”的“把关”标准,军校教育者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都必须围绕有助于部队战斗力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如果科研教学工作游离于战斗力标准,就会使教育变质跑偏。最后要以人才培养规律为重要“把关”标准,紧密结合军队院校的不同层次特点学员实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培养强军目标的合格建设者。
军队教育者要学习好“把关”理论。传播学原理指出: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传播者的专业权威性。打铁还须自身硬,一方面,军校教育者的信誉主要建立在“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上,专业权威性则建立在传授内容掌握的广度深度和授课质量高低上。教育者是传播者,更要当好学习者。军校教育者学好“把关”理论,有助于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作为科研人员的军校教育者还要通过学习“把关”理论,增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对“包裹在糖衣下的伪命题”能够及时予以抵制澄清,保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学术方向。
军队教育者要增强媒介素养。在全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呼唤军校教者提高“全维把关”能力,增强媒介素养。重新审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传播学科学论断,把守军校信息主渠道的军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高低,决定能否做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军校教育者要有守土有责的紧迫感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不仅守好军校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在对外信息传播上开辟疆土,发出来自军队院校的主流强音,学会掌握正确的媒介工具,不至陷入信息洪流处于不辨真偽、无所适从的尴尬处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客观全面到位的“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