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这是师范毕业时我的老师给我的赠言,这句话让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重视课堂交流,让我的学生能真正地在交流中倾听、启发、分享、接纳、赞赏……
教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数学广场数苹果》时。分析教材后我有两点疑惑:第一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数苹果,还会数一些几何图形,数字等等;说到教学目标,这也是我的第二点疑惑。这节课的目标当然不单是为了让学生数清苹果的个数。分析教材后。我将主要目标定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数法的探讨,能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策略,并能将自己的数法用数学语言、数学算式表达。基于这些考虑,我把课的终点放在课堂交流上,最后,我这样开始了我的课:
片段一:出示课题——别具——格。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字“数”。
师:同学们。这个字怎么读?
生1:读“shu”,数字的数。
生2:也可以读“shu”。数数的数。
师:真棒!“数”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shu”的时候表示名词,那么当读“shu”的时候就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一个动作。
师:非常好。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就把它读作“shu”。数!我们平就会了,今天数什么呢?
分析: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如此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可以在课一开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第二,数学课上关于多音字这个知识的交流,学生感觉是比较新鲜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出示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片段二:数班级人数——畅所欲言,绽放智慧
师:数什么呢?让我们先来数数班级人数吧?!你会怎么数?
生1:我会两个两个数!
师:一对同桌,两个两个数,真不错。不过在数中间这些同学的时候可能套麻烦些(教室中间一大组是三个同学一排的)。
生2:我会先数一行有7个,然后有这样的5行,最后一行有3个同学再加上去。
师:真棒!你能词一个漂亮的算式来表示你的数法吗?
生2:7×5 3=38
师:真是个又简洁又清晰的算式。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也先数一行有7个,然后有这样的6行,最后一行多数了4个。我再减去就可以了,我的算式是7×6=38
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其中,能发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敢于参与课堂交流,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授课的准备,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交流。更希望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数法用算式来表达,为后面的新课打好基础。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进溅的智慧火花,引导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去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灵性。
片断三:数苹果——平等交流,快乐分享
出示了苹果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呢?你会怎么数呢,找你的学习伙伴去说说你的想法。不过。老师有一个不太敢出示的要求。(故作为难状)因为这个要求实在有点难。不知道同学们敢不敢挑战。
生:敢!(异口同声,信心十足)
师:将你的算法用一个漂亮的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我可以两个两个数。(媒体同步演示)
师:这样可以数到多少个2呢?你的算式是什么?
生2:有25个2,我的算式是25×2=50
生3:我将这些苹果这样斜着分开。这些苹果就被一分为二了(媒体同步演示),我数到这边一部分是25,所以总数就是2×25=50。
师:说得真利索。老师都有点来不及反应了。你这样斜着分,就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了?其它同学同意吗?(生齐:同意)你说这一半是25个?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呀!
生3:我是一个个数的。
(学生都善意地笑了!)
师:是个有耐心的好孩子,一个个地数当然可以了。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我也可以三个三个数。……
(我感觉这个方法不是很合适。可我还是微笑地鼓励着这个男孩。让男孩说完了。学生下面也有议论的声音了。我请了其他孩子起来交流。)
生5:我觉得三个三个分的话,分的不是正好的。
生6:我觉得根据图中苹果的摆法。三个三个数在这里不是很恰当,不太方便。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看来对于不同的物体。我们还应去选择适合的数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这半边是1 3 5 7 9=25,我可以用中间数5乘加数个数5算出来。
生8:我可以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把它算出来。
……
分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对话。整个学习过程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学生的学习激情是高涨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跟他们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不无关系。教师站在这里可能就是个衔接的作用,在适当时候做了些引导。在上述案例中,作为教师知道生4的回答不够贴切,但教师给了男孩莫大的鼓励,给了这位男孩学习的自信心。试想,如果没有教师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而去责怪这位男孩,肯定没有后来那么多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纵观整节课。教师尽可能给孩子创设更多的课堂交流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问题。各自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意识得到培养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在这样的生成中对话。所获得的感悟更丰盈,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数学广场数苹果》时。分析教材后我有两点疑惑:第一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数苹果,还会数一些几何图形,数字等等;说到教学目标,这也是我的第二点疑惑。这节课的目标当然不单是为了让学生数清苹果的个数。分析教材后。我将主要目标定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数法的探讨,能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策略,并能将自己的数法用数学语言、数学算式表达。基于这些考虑,我把课的终点放在课堂交流上,最后,我这样开始了我的课:
片段一:出示课题——别具——格。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字“数”。
师:同学们。这个字怎么读?
生1:读“shu”,数字的数。
生2:也可以读“shu”。数数的数。
师:真棒!“数”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shu”的时候表示名词,那么当读“shu”的时候就表示什么呀?
生:表示一个动作。
师:非常好。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就把它读作“shu”。数!我们平就会了,今天数什么呢?
分析: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如此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可以在课一开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第二,数学课上关于多音字这个知识的交流,学生感觉是比较新鲜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出示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片段二:数班级人数——畅所欲言,绽放智慧
师:数什么呢?让我们先来数数班级人数吧?!你会怎么数?
生1:我会两个两个数!
师:一对同桌,两个两个数,真不错。不过在数中间这些同学的时候可能套麻烦些(教室中间一大组是三个同学一排的)。
生2:我会先数一行有7个,然后有这样的5行,最后一行有3个同学再加上去。
师:真棒!你能词一个漂亮的算式来表示你的数法吗?
生2:7×5 3=38
师:真是个又简洁又清晰的算式。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也先数一行有7个,然后有这样的6行,最后一行多数了4个。我再减去就可以了,我的算式是7×6=38
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其中,能发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敢于参与课堂交流,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授课的准备,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交流。更希望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数法用算式来表达,为后面的新课打好基础。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进溅的智慧火花,引导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去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灵性。
片断三:数苹果——平等交流,快乐分享
出示了苹果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呢?你会怎么数呢,找你的学习伙伴去说说你的想法。不过。老师有一个不太敢出示的要求。(故作为难状)因为这个要求实在有点难。不知道同学们敢不敢挑战。
生:敢!(异口同声,信心十足)
师:将你的算法用一个漂亮的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我可以两个两个数。(媒体同步演示)
师:这样可以数到多少个2呢?你的算式是什么?
生2:有25个2,我的算式是25×2=50
生3:我将这些苹果这样斜着分开。这些苹果就被一分为二了(媒体同步演示),我数到这边一部分是25,所以总数就是2×25=50。
师:说得真利索。老师都有点来不及反应了。你这样斜着分,就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了?其它同学同意吗?(生齐:同意)你说这一半是25个?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呀!
生3:我是一个个数的。
(学生都善意地笑了!)
师:是个有耐心的好孩子,一个个地数当然可以了。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4:我也可以三个三个数。……
(我感觉这个方法不是很合适。可我还是微笑地鼓励着这个男孩。让男孩说完了。学生下面也有议论的声音了。我请了其他孩子起来交流。)
生5:我觉得三个三个分的话,分的不是正好的。
生6:我觉得根据图中苹果的摆法。三个三个数在这里不是很恰当,不太方便。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看来对于不同的物体。我们还应去选择适合的数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这半边是1 3 5 7 9=25,我可以用中间数5乘加数个数5算出来。
生8:我可以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把它算出来。
……
分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对数学教学而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精神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真正的对话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句热情的赞语,每一个亲切的眼神,都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对话。整个学习过程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学生的学习激情是高涨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跟他们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不无关系。教师站在这里可能就是个衔接的作用,在适当时候做了些引导。在上述案例中,作为教师知道生4的回答不够贴切,但教师给了男孩莫大的鼓励,给了这位男孩学习的自信心。试想,如果没有教师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而去责怪这位男孩,肯定没有后来那么多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
纵观整节课。教师尽可能给孩子创设更多的课堂交流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问题。各自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诸多方法中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简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化意识得到培养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识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在这样的生成中对话。所获得的感悟更丰盈,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