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力资源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对我国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我国要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对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关键词:智力资源;人才;经济发展;基本对策
一、智力资源的主要特征
(一)智力资源的构成特征
智力资源的构成具有传承性。智力资源的主体是人,是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們通过劳动和学习,继承了前人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活动等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和创造,形成新的智力资源。
智力资源的构成还具有依存性。智力资源的依存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附着和环境依托。主体附着是指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管理艺术才能的人才,而非普通人力资源。环境依托是指智力资源要依托特定的生存环境,不能将智力资源主体与其所依靠的环境和条件割裂开而孤立地存在。
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智力资源不容易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和禁锢,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智力资源的流动性就越强。智力资源的流动性还体现在人才流动上。例如有些国家凭借自身发展优势,提供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高薪待遇来吸引各国高层次人才。
(二)智力资源的应用特征
智力资源的产权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智力资源如果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财产,并为社会共同利用,无疑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但另外一方面,如果把智力资源当做公共财产,人们就会贪图便利,将没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新的智力资源。因此,从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在公共性与独占性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智力资源的价值时效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的老化速度和技术的衰退速度都加快了,因此,智力资源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作为智力资源的主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才不会失去或降低其成为智力资源的价值,否则就会造成智力资源价值的衰减。
(三)智力资源的评价特征
智力资源评价的难测性。智力资源是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组合,其无形的部分实质上是一种软资源,它不能像有形资产那样通过现场鉴定来判别物质实体的存在。另一方面,作为智力资源主体的人才资源的价值更是难以把握和衡量,与其他社会资源不同,人才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性。
智力资源评价的动态性。智力资源的时效性决定了对它的评价必须采用动态的方式。首先,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是一个连续性的长期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得以形成,不能立即获得效益。同时,智力资源受社会的主观意识影响,变动性较大。因此,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战略评价和整体测度必须采取动态评价体系。
二、我国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和应用,都需要依靠智力资源。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不仅取决于该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着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如果没有具有弹性的、优质的智力资源结构与之相对应,经济结构的优化就会遭到严重的阻碍。
(一)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构建学习型社会
首先,教育需要国家大量投入,我国应当在教育投入上努力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异。此外,还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创办各级各类的民办教育,调整国民教育的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其次,要建立新型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审视世界,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此外,还要完善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其它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教育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跟国际接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观念,紧跟国际竞争的步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发现、培养和凝聚各类人才作为开发利用智力资源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引智”工作方面,智力资源密集的东部发达地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过剩的智力资源流向其它区域,确保智力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而拥有智力资源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就要学习国内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实施灵活的优惠政策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来广泛吸引智力资源。
(三)充分发挥海外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智力资源库,我们要充分贯彻“人才强国”的策略,吸引海外华人学者和留学生为国服务。通过设立专项的基金,鼓励和支持有一定创新性成绩和合作基础的海外人员,以讲学、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回国进行短期工作,与国内科学项目基金的承担者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
(四)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防止智力资源的无形流失
首先,要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加大专利保护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再次,实施倾斜政策。①对专利申请费的缴纳实行灵活的政策,要考虑技术持有者的经济状况和费用支付能力,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技术进行减免。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使技术成果的转化得到经费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③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那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发明专利技术。
(五)建立智力资源市场,优化智力资源配置
我们必须在建立完整的智力资源市场上加大改革力度。一个完整的智力资源市场,其主要构件包括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要明确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主体,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公平合理的智力资源交易。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组织规范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调节智力资源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分布结构,规范智力资源市场秩序,全面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江若尘.知识经济的中心资源─—智力资源的特征研究及启迪[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57-62.
[2]金福.知识型组织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易佳琳,胡振华.人才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与管理,1998(05):21-24.
[4]张平宇,马延吉,赵燕霞.智力资源的特性和内涵[J].经济地理,2002(S1):1-4.
关键词:智力资源;人才;经济发展;基本对策
一、智力资源的主要特征
(一)智力资源的构成特征
智力资源的构成具有传承性。智力资源的主体是人,是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們通过劳动和学习,继承了前人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活动等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和创造,形成新的智力资源。
智力资源的构成还具有依存性。智力资源的依存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附着和环境依托。主体附着是指拥有一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管理艺术才能的人才,而非普通人力资源。环境依托是指智力资源要依托特定的生存环境,不能将智力资源主体与其所依靠的环境和条件割裂开而孤立地存在。
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智力资源不容易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和禁锢,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智力资源的流动性就越强。智力资源的流动性还体现在人才流动上。例如有些国家凭借自身发展优势,提供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高薪待遇来吸引各国高层次人才。
(二)智力资源的应用特征
智力资源的产权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智力资源如果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财产,并为社会共同利用,无疑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但另外一方面,如果把智力资源当做公共财产,人们就会贪图便利,将没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新的智力资源。因此,从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在公共性与独占性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智力资源的价值时效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的老化速度和技术的衰退速度都加快了,因此,智力资源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作为智力资源的主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才不会失去或降低其成为智力资源的价值,否则就会造成智力资源价值的衰减。
(三)智力资源的评价特征
智力资源评价的难测性。智力资源是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组合,其无形的部分实质上是一种软资源,它不能像有形资产那样通过现场鉴定来判别物质实体的存在。另一方面,作为智力资源主体的人才资源的价值更是难以把握和衡量,与其他社会资源不同,人才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性。
智力资源评价的动态性。智力资源的时效性决定了对它的评价必须采用动态的方式。首先,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是一个连续性的长期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得以形成,不能立即获得效益。同时,智力资源受社会的主观意识影响,变动性较大。因此,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战略评价和整体测度必须采取动态评价体系。
二、我国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和应用,都需要依靠智力资源。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不仅取决于该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着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如果没有具有弹性的、优质的智力资源结构与之相对应,经济结构的优化就会遭到严重的阻碍。
(一)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构建学习型社会
首先,教育需要国家大量投入,我国应当在教育投入上努力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异。此外,还应当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创办各级各类的民办教育,调整国民教育的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其次,要建立新型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审视世界,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此外,还要完善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其它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教育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跟国际接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理念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观念,紧跟国际竞争的步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发现、培养和凝聚各类人才作为开发利用智力资源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引智”工作方面,智力资源密集的东部发达地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过剩的智力资源流向其它区域,确保智力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而拥有智力资源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就要学习国内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实施灵活的优惠政策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来广泛吸引智力资源。
(三)充分发挥海外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海外华人和留学生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智力资源库,我们要充分贯彻“人才强国”的策略,吸引海外华人学者和留学生为国服务。通过设立专项的基金,鼓励和支持有一定创新性成绩和合作基础的海外人员,以讲学、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回国进行短期工作,与国内科学项目基金的承担者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
(四)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防止智力资源的无形流失
首先,要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加大专利保护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再次,实施倾斜政策。①对专利申请费的缴纳实行灵活的政策,要考虑技术持有者的经济状况和费用支付能力,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技术进行减免。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使技术成果的转化得到经费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③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那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发明专利技术。
(五)建立智力资源市场,优化智力资源配置
我们必须在建立完整的智力资源市场上加大改革力度。一个完整的智力资源市场,其主要构件包括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要明确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主体,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公平合理的智力资源交易。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立法、组织规范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调节智力资源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分布结构,规范智力资源市场秩序,全面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江若尘.知识经济的中心资源─—智力资源的特征研究及启迪[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57-62.
[2]金福.知识型组织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易佳琳,胡振华.人才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与管理,1998(05):21-24.
[4]张平宇,马延吉,赵燕霞.智力资源的特性和内涵[J].经济地理,2002(S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