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下,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提高小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这一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例如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各科老师都积极探索方式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则可以以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图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发掘策略
主题图不等于看图说话,它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不仅包括几何方面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主题图来表现,例如图形、图画、图表等,将主题图应用到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地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不但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还能通过主题图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1.主题图的特点
1.1生动性
主题图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相关,具有现实意义,且充满儿童情趣。情景多样、内容丰富,有郊游、做游戏,还有童话。不但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材中有一主题图呈现的是教室中的座位,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图,了解到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使学生获得确定位置的技能。
1.2导向性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编者有时会提示老师,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方式,例如在 “抛硬币”这一活动,让小学生们通过“抛硬币”理解“可能性”这一数学名词。通过这一方式,不但给学生教授了数学知识,还能使老师组织正确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1.3教育性
主题图的生动性,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领悟其主题图中富含的具有感情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通过主题图中发生的小故事,使小学生懂礼貌、爱干净、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等。
3.使用主题图的现状
主题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呢?从一年级开始,每个主题图教学必然经历几个环节:一是观察后提取数学信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是让学生并说说你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使用主题图还存在一下一个问题:
3.1忽略主题图
一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进行,而忽略了甚至不在意书中主题图的设置,认为只要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够了,认为主题图并不重要。这样的想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还使得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易产生排斥心理。
3.2形式化的应用主题图
还有部分老师在应用主题图时往往采取让学生看图说话的方式,通过了解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式看似应用了主题图,但仍旧太表面,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区别,且模式固定,易让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无法体会主题图带来的更多的好处。
3.3过度应用主题图
还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与小学生“沟通”,例如有些老师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学生们缺乏引导,自然是将在图中看到的能说的都说了。如此不但毫无意义,还浪费课堂时间。
4.主题图的应用意义
4.1对学生而言
主题图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根据小学生时期,理解力较差的这一特点,通过观察主题图,培养小学生全面观察图片的能力,做到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用来改变以往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观察目的不强,以及易被形象较突出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的缺陷。
例如《丑小鸭》这样的故事,比较贴合实际生活的场景如校园、郊区等,都能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根据生活知识经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4.2对老师而言
主题图的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理解和应用教材,老师可通过主题图展现出的内容,解读该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主题图还提供了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主题图的展示中,提示老师可以通过“纸箱抓球”这一活动,让小学生们进行实践,箱子中放入大球和小球,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进行徒手抓球,用抓球次数和抓出球的大小来给学生们生动的进行“概率”的讲解。主题图不但可以让老师在解读教材时,把握重点难点,还避免了老师组织不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的行为。
5.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5.1读懂教材、正确把握主题图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是为了考高分,取得好成绩,还要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相比以往,更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主题图则是改革较成功的一项。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主题图的研究时,首先从数学教材入手,通过主题图,把握教学目标并有效的进行教学。主题图的设计符合大多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因为图片中小孩的和数学有关的对话,相比以往只有文字数字的内容,更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图形拼组”的教学中,主题图为我们展示的是手工做风车的步骤,如果老师不仔细推敲,会把该堂课上成风车的制作课。既然是数学教学,就应该在其过程中体现出数学的意义,因此要求老师在研究主题图时思考到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目标以及该堂课教给学生了什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这样一来,不难发现风车的制作过程所展示的就是由长方形变为正方形,由正方形变为三角形,最后再到圆形的图形变换过程。理解了主题图的教学目标后,提出教学要求,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纸张每一步的变化: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将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再将多余的长方形剪去,展开变为一個正方形;将正方形的各个角进行裁剪,做成风车的形状;最后利用风车的转动,观察到其轨迹是圆形。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充分理解各个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变换的,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见到风力发电使,明白其设计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5.2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需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主题图,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学习数学时,对于“角”的教学,老师可根据主题图,采取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的“角”,或者进行折“角”、拼成“角”的形状来进行教学。因为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很多小学生认为,“角”就是尖锐的东西,这与数学中的角的定义是不相符的。但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主题图中所画的角,初次认识和理解数学中抽象的角,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老师根据主题图的内涵,考虑怎样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怎样才能不形式化的应用主题图。有些老师习惯于看图说话,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图片运用到教学中即可。这种片面的认识,不但没有充分利用主题图带来的作用,还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吸收。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影响,老师可以找到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在其中找到存在的角,这时再展示主题图中的角,小学生就相對容易理解多了。通过这一方法,不但能使小学生学习角的知识,有利于日后关于三角形的学习,还能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富含数学意义的角。主题图的运用必须有持续性,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有图必观察、必分析、必提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乐于发现、开拓思维的能力。
5.3以多种形式利用主题图
主题图再生动形象,终究是书本上静止的东西,给学生们展现的只有结论,因为其过程无法呈现,导致有时仍不能满足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数字时,对“0”的理解,主题图可以应用《猴子掰玉米》的小故事,其过程没有也无法在教材中体现,学生并不能理解究竟什么是“0”。这时老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几张图片,或制成flash动画,使主题图活起来,展现给小学生们小猴子为了桃子丢了玉米;为了西瓜,丢了桃子;为了捉兔子又丢了西瓜,最后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小学生们看到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更易使小学生们理解“0”的含义,同时也能给小学生们以启迪。
6.结束语
随着时代进步,教学方式也不断改善,主题图的应用无论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是老师对数学知识的教授都有积极影响。数学主题图来源于生活,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环境中提取学习素材,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还富含知识,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图并创造性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田军. 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J]. 时代教育, 2017(12):22-22.
[2] 钟美娟. 如何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6):91-91.
[3] 秦丽娜. 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185.
[4] 佚名.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安庆师范大学, 2017.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发掘策略
主题图不等于看图说话,它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不仅包括几何方面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主题图来表现,例如图形、图画、图表等,将主题图应用到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地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不但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数学的存在,还能通过主题图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1.主题图的特点
1.1生动性
主题图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相关,具有现实意义,且充满儿童情趣。情景多样、内容丰富,有郊游、做游戏,还有童话。不但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材中有一主题图呈现的是教室中的座位,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图,了解到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使学生获得确定位置的技能。
1.2导向性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编者有时会提示老师,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方式,例如在 “抛硬币”这一活动,让小学生们通过“抛硬币”理解“可能性”这一数学名词。通过这一方式,不但给学生教授了数学知识,还能使老师组织正确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1.3教育性
主题图的生动性,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领悟其主题图中富含的具有感情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通过主题图中发生的小故事,使小学生懂礼貌、爱干净、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等。
3.使用主题图的现状
主题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呢?从一年级开始,每个主题图教学必然经历几个环节:一是观察后提取数学信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是让学生并说说你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使用主题图还存在一下一个问题:
3.1忽略主题图
一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进行,而忽略了甚至不在意书中主题图的设置,认为只要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够了,认为主题图并不重要。这样的想法既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还使得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易产生排斥心理。
3.2形式化的应用主题图
还有部分老师在应用主题图时往往采取让学生看图说话的方式,通过了解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这类教学方式看似应用了主题图,但仍旧太表面,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区别,且模式固定,易让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无法体会主题图带来的更多的好处。
3.3过度应用主题图
还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与小学生“沟通”,例如有些老师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学生们缺乏引导,自然是将在图中看到的能说的都说了。如此不但毫无意义,还浪费课堂时间。
4.主题图的应用意义
4.1对学生而言
主题图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根据小学生时期,理解力较差的这一特点,通过观察主题图,培养小学生全面观察图片的能力,做到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用来改变以往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观察目的不强,以及易被形象较突出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的缺陷。
例如《丑小鸭》这样的故事,比较贴合实际生活的场景如校园、郊区等,都能极大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根据生活知识经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4.2对老师而言
主题图的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理解和应用教材,老师可通过主题图展现出的内容,解读该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主题图还提供了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主题图的展示中,提示老师可以通过“纸箱抓球”这一活动,让小学生们进行实践,箱子中放入大球和小球,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进行徒手抓球,用抓球次数和抓出球的大小来给学生们生动的进行“概率”的讲解。主题图不但可以让老师在解读教材时,把握重点难点,还避免了老师组织不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的行为。
5.主题图的应用策略
5.1读懂教材、正确把握主题图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认为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是为了考高分,取得好成绩,还要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相比以往,更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主题图则是改革较成功的一项。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主题图的研究时,首先从数学教材入手,通过主题图,把握教学目标并有效的进行教学。主题图的设计符合大多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因为图片中小孩的和数学有关的对话,相比以往只有文字数字的内容,更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图形拼组”的教学中,主题图为我们展示的是手工做风车的步骤,如果老师不仔细推敲,会把该堂课上成风车的制作课。既然是数学教学,就应该在其过程中体现出数学的意义,因此要求老师在研究主题图时思考到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目标以及该堂课教给学生了什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这样一来,不难发现风车的制作过程所展示的就是由长方形变为正方形,由正方形变为三角形,最后再到圆形的图形变换过程。理解了主题图的教学目标后,提出教学要求,在制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纸张每一步的变化: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将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再将多余的长方形剪去,展开变为一個正方形;将正方形的各个角进行裁剪,做成风车的形状;最后利用风车的转动,观察到其轨迹是圆形。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充分理解各个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变换的,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见到风力发电使,明白其设计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5.2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发挥主题图的功能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需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主题图,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学习数学时,对于“角”的教学,老师可根据主题图,采取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的“角”,或者进行折“角”、拼成“角”的形状来进行教学。因为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很多小学生认为,“角”就是尖锐的东西,这与数学中的角的定义是不相符的。但是要让小学生通过主题图中所画的角,初次认识和理解数学中抽象的角,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老师根据主题图的内涵,考虑怎样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怎样才能不形式化的应用主题图。有些老师习惯于看图说话,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图片运用到教学中即可。这种片面的认识,不但没有充分利用主题图带来的作用,还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吸收。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影响,老师可以找到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在其中找到存在的角,这时再展示主题图中的角,小学生就相對容易理解多了。通过这一方法,不但能使小学生学习角的知识,有利于日后关于三角形的学习,还能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富含数学意义的角。主题图的运用必须有持续性,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有图必观察、必分析、必提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乐于发现、开拓思维的能力。
5.3以多种形式利用主题图
主题图再生动形象,终究是书本上静止的东西,给学生们展现的只有结论,因为其过程无法呈现,导致有时仍不能满足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数字时,对“0”的理解,主题图可以应用《猴子掰玉米》的小故事,其过程没有也无法在教材中体现,学生并不能理解究竟什么是“0”。这时老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几张图片,或制成flash动画,使主题图活起来,展现给小学生们小猴子为了桃子丢了玉米;为了西瓜,丢了桃子;为了捉兔子又丢了西瓜,最后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小学生们看到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更易使小学生们理解“0”的含义,同时也能给小学生们以启迪。
6.结束语
随着时代进步,教学方式也不断改善,主题图的应用无论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是老师对数学知识的教授都有积极影响。数学主题图来源于生活,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环境中提取学习素材,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还富含知识,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图并创造性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田军. 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J]. 时代教育, 2017(12):22-22.
[2] 钟美娟. 如何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6):91-91.
[3] 秦丽娜. 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185.
[4] 佚名. 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安庆师范大学, 2017.